汉语大全>人力资源>培训市场,谁能赢得更多奶酪(一)

培训市场,谁能赢得更多奶酪(一)

详细内容

前些天参加了一次公开课,课程内容倒没有多少印象,反而那次体验引发了我对培训业的反思:究竟怎样才能留住你的客户?如何深度培育和挖掘培训市场?

  培训市场发展观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际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企业为了提升市场表现能力,纷纷不惜重金打造核心竞争力,而培训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这种渴求,发展异常迅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培训业市场年产值高达3000亿元,年递增速率高达30%,大大超越国际平均增长水平,即使最保守估计,培训服务机构也有数百万家之多。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众多,最直接原因在于经济的内驱力和企业效益的短期化,这使得企业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外部力量,以求得可持续性发展和稳固的盈利模式。然而,由于培训业利润率较高,且行业门槛较低,致使培训业出现“井喷”现象,整个行业发展异常混乱,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呼声日趋渐高,急待规范化。

  现行培训的操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培训课程主要分为3个方面:外语类,IT类和管理类。本人对前两类并不熟悉,不敢妄自评判,但对管理类非常熟悉,简要浅言二三。

  从市场出现的培训公司来看,80%公司没有课程研发能力,往往是借助市场潮流力推公司核心课程,或聘请名师名士这些品牌实现公司的利润增长,这些公司都缺乏清晰的市场细分策略和固定的盈利模式,没有积淀公司的品牌和特色,随着培训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他们会逐渐淡出主流市场。

  第二类的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英雄型”。这类公司主要是依靠个人或核心骨干的“品牌”赢得市场份额。如慧泉公司,和君培训,汪中求公司等等。往往这些公司的课程由于“个人影响力”赢得了市场的热捧和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市场的风向。

  第三类为规范化的运作模式。这类公司拥有雄厚的智囊团队和师资力量,具有超强的精品课程研发和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在课程推广方面具有精细的营销策略和市场敏锐性,可惜的是大多数企业均为“洋”企业,本土企业所占比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