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五大困惑(一)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五大困惑(一)

详细内容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凰来还巢。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如今,随着一些农民工腰包鼓了起来,返乡创业大军日益壮大。特别是去年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市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截止2009年春节,全市农民工返乡人数72.3万人,其中失业返乡13.2万人,占返乡人数的21%。目前,记者走访时发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和困难。

  困惑一:

  信息不畅工作难找

  岳铭平是南江县长赤镇人,这些年来,凭借一手娴熟的技术在广州务工,每月都有数千元进入腰包,在村里率先盖起了两层小楼。回家过年,乡亲们都另眼相待,围着他问长问短。而在去年,他悄无声息地提前返乡。在家里,他足不出户,郁闷了近半年时间。6月10日,他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日子真难熬啊!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工作,每个月600元我也愿意干。”

  记者在南江县采访农民工时,许多人都说,目前外出打工找活很难,到哪里去打工心里没谱。石滩乡的何世明原先在东莞一个玩具厂打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裁人,他在今年春节前“卷铺盖回家”。谈到今后的打算,他心里也没底,他说再等一个月看看,如果实在找不到活,就只有留在家乡找工作了。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用工信息收集与发布,为农民工提供切实有用的就业信息,特别是对居住偏远、信息不畅的返乡农民工,更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得最多的话。平岗乡的陈彦说:“我在家里歇了半年,一直盼着能出去打工挣钱,但是不知道哪里要人。”他说,老百姓不看报纸,不上网,根本不知道哪儿招人。

  困惑二:

  培训不对路径

  为了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劳动就业部门和工会组织在各地开展了免费的技能培训。然而,不少农民工学了几天后,就因培训太枯燥而“退学”了。正直镇的何平就是其中的一例。今年20岁的他初中毕业后随亲戚外出打工了,几年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资收入总比有技术的表哥少一大截。春节前,何平因为不懂技术,最先被公司裁掉。回到家乡,何平下决心学一门技术再出去打工。返乡时,他得知可免费培训的信息后,便主动和培训学校联系,准备学习电焊。开学的头两天,他还能认真听课,专心做笔记,可三四天后,他实在忍受不了繁琐的课程和呆板的教学,悄悄溜回家了。

  前不久,在巴人广场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记者见到了何平,两年前,记者同何平在同一个驾校学习。他突遇师哥,很高兴。他说,他正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心里很清楚有一技之长的好处,但就是在学习时坚持不下来。还有,有的培训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也是他不想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