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市场而动” 陈栋铭的另类养猪经(一)
详细内容
窗外正飘进一丝丝养猪场特有的“气息”,不过猪倌陈栋铭已经习惯这种特殊的味道。在养猪场旁,则停着他的座驾――一辆威猛的林肯SUV,看起来一切似乎很不协调,而又的确正在发生着。
17年前,31岁的陈栋铭打算开始养猪事业,为了阻止儿子干这件“最低等”的事,气急败坏的父亲登报跟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17年后,现在的陈栋铭养猪养出了几亿元身价。并且还把养猪和教育投资扯到了一块,最大化地规避了市场风险,拓宽了发展空间。
虽然如今的他靠着养猪座上亿万富翁的宝座,但赚了亏,亏了赚,伴随着抛物线似的猪肉价格波动,陈栋铭也经历了一场悲喜交加的人生。而正是在这悲喜中,陈栋铭摸索出了“反市场而动”的养殖规律。
第一次进养猪场时,陈父没换防护服,“谁知到了晚上七八点,老爸白天走过的路线上的猪开始发病,一下子死了一千多头。”那年,陈栋铭又亏了。
陈父心疼极了,深刻地认识到了养猪这件“最低等”的活计中的“技术含量”。而从这件事,陈栋铭更加深了对养殖业的认识。
“我们甚至发现,每当地瓜收获的季节,猪价就会上涨,因为那时农民有很多地瓜可以喂猪。等到地瓜吃完了,大家纷纷卖猪,猪价就会回落。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了,但猪价受到市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陈栋铭总结道。
赚了亏,亏了赚,伴随着抛物线似的猪肉价格波动,陈栋铭也经历着悲喜交加的人生。而正是在这悲喜中,陈栋铭摸索出了“反市场而动”的养殖规律。
他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每个月都要搞3到5次数据分析,如果发现新母猪多了,陈栋铭就会马上淘汰老母猪。等到别人的母猪进入“冬季”了,他则开始准备一些新的母猪,以此来避开产猪的高峰期。
到了2007年,不少养殖户觉着养猪钱难赚,纷纷把母猪杀掉卖掉。这一年猪肉的价格一下子从每斤4元多涨到了10多元,反市场而行的陈栋铭说自己“真是发了大财”。
“2009年是一轮养猪热,人家是大规模地进母猪,但我们则是大规模地淘汰一些老龄的,或者生产状况不好的母猪。同时我们抓内部效率,引进丹麦的生产线,过去养1万头猪要20-23人,如今养两万头猪也只要5-10人。今年大家都不动了,我们则大批量引进母猪,初步计划要引进1000头。对于价格涨跌,我们已基本上能够合理规避风险了。”陈栋铭说。
2009年,陈栋铭的猪卖了1个多亿。
除了猪价的波动,渠道也是个问题。随着养猪规模扩大,有时候很难控制市场需求量,碰到哪天中间商没有按计划消化掉猪肉,剩下的就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