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创业>维族小伙的馕饼创业故事(一)

维族小伙的馕饼创业故事(一)

详细内容

  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店铺,一块大大的面板,加上一名朴实的维吾尔族小伙,这样再简单不过的组合,却是卡哈尔・木合塔尔梦开始的摇篮。也正是在这里烤出的一个个馕饼,见证了一段属于卡哈尔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卡哈尔是7月初。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委宣传部的朋友说,他们那里有个小伙子在外创业,生意做得不大,但想法比较独特,下面他讲述了自己在黑龙江创业的经历。

  卡哈尔2014年27岁,家住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沙依巴格村,全家7口人。“柯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家的收入在当地还算过得去,但我不想一辈子窝在那里,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08年春天,卡哈尔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进城务工的征途。他坐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刚开始他尝试了很多工作,最后都因为语言沟通问题被迫放弃。就在他犯难的时候,一次买馕的偶遇,让他看到了希望。“我发现,在新疆随处可以买到的馕在哈尔滨是稀有食物,买馕的人排成长队,不到中午馕就卖完了,打馕老板的生意很是火爆。”

  在异乡遇见维吾尔族老乡是难得的缘分,兴奋的卡哈尔和打馕老板攀谈了起来。得知卡哈尔还没有找到工作,老板以每月2000元工资雇用了他。

  卡哈尔以前不会打馕,在老乡的这家店里,他开始努力学习。和面、切团、擀面、捏边、修纹,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序,卡哈尔一丝不苟地重复着,直到彻底熟悉了打馕的全部流程,一个月后,他打出了地道新疆风味的馕。

  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卡哈尔却决定离开,他要开打馕店,自己当老板。

  “既然别人可以做得好,那么我也可以。”卡哈尔再次孤身一人来到黑龙江双鸭山市,谋划起了他的打馕店。

  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自己创业有多难。卡哈尔说,他遇到的头等困难,便是租房子。因为语言沟通问题,他在双鸭山市转悠了3天,也没租到店面。

  “一位热情的当地人看到我问我怎么回事,当时我的汉语很不流利,磕磕绊绊地给他说了半个多小时,他说让我跟着他走。”2008年6月10日,在这位当地人徐师傅的担保下,卡哈尔租到了店面,他的打馕店开张了。

  打馕的间隙,卡哈尔努力向当地人学习汉语,很快就能够用汉语与别人交流了。客人来买馕,他都热情招呼,不忙的时候,还积极宣传“我们新疆好地方”,把新疆的风土人情通过馕传递出去。由于卡哈尔从不偷工减料,打的馕味道比较正宗,他的生意逐渐火了起来,馕每天都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