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创业>土坷垃里踏出一条创业路(一)

土坷垃里踏出一条创业路(一)

详细内容

生长在农村的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这样的教导:“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只能回家种地!”在他们眼里,种地似乎是没有什么出息的。然而,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在城市中辗转打拼六七年后,毅然选择了回归自己曾经“想离得越远越好”的土地。

从城市回到农村

今年29岁的丁瑞永中专毕业后在北京市里的一家超市工作,下单、装货、配送、结算……3年干下来,勤劳好学的他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随即跳槽到一家物流公司当上了部门经理。工作几年后,他觉得一直为别人打工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到了静下心来好好为自己规划未来的时候了,于是回到了位于京郊通州的家。

小时候,作为家里的男子汉,干农活是不可避免的。沉重、乏味的劳动使丁瑞永产生了一种逃离土地的想法。然而,工作了几年后再回到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丁瑞永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农忙时,闲来无事的他帮父母和商贩打起了交道,他发现自家种的毛豆很受欢迎,而到了夏天,北京毛豆市场更是供不应求。正琢磨做点事情的丁瑞永决定回归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

“当初有朋友反对,认为回家种地听起来很没出息。”顶着外界的质疑,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丁瑞永下定决心让自己的事业在土地上开花结果。

多种多得并不易

有人说创业者是孤独的,对丁瑞永来说却并非如此。去年的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名叫“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公益组织,专门支持18到35周岁的人创业,不仅给予3万到5万元的无息贷款支持,还为创业者联系导师进行无偿指导,这对于初次创业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丁瑞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递交了计划书,没想到一次就通过了,除得到5万元无息创业贷款外,YBC还给他介绍了一名导师――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张恒涛。

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丁瑞永更坚定了种植毛豆的信心,并意识到种植毛豆的品种和规模的重要性,就去东北找了优质的种子,一下种了100多亩毛豆。在七八月毛豆上市期间,最多的一天,他卖出了5吨毛豆。为此,导师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丁毛豆”。

今年,丁瑞永继续扩大了种植规模,不仅增加了50多亩毛豆,还种植了150多亩玉米。在一大片玉米地里,他告诉笔者:“毛豆已经全部卖完,玉米也和销售商谈好,过几天就可以收了。”

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上的难度也在增加。“真的一头扎进来才发现种地是靠天吃饭的。”他说,“就拿浇地来说,一周最多浇100亩,300多亩地要浇3个星期,如果不下雨的话,损失会很大。”秋收后,丁瑞永初步估算了一下,虽然扩大了规模,但与去年相比,收益并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