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差异化路线求得生存(一)
详细内容
“两面针”曾经备受关注,它悲壮地成为某种“象征”,代表一种在外资合围形势下、“硕果仅存”的抵抗力量。很多行业也在面临外资的合围。尽管,每个行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不尽相同。《第一财经日报》走近类似两面针这样的企业,尽力尝试向读者展现中国企业“突围”的真实场景。
“因为两面针的存在,使国外牙膏的价格从每支8元钱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元左右。”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600249.SH)党委书记兼CEO梁英奇,在上月清华大学首届EMBA毕业论坛曾如此为记者“算账”。按照他的推算,2003年国外牙膏品牌总销量是37.32亿支,因为国产品牌的坚持,每年中国人省下了150亿元。
以高露洁、佳洁士为代表的国外品牌牙膏,一方面以巨额广告进行“轰炸”、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品牌发动了合资、收购的攻势。一度,众多国内品牌相继被外资收购,此后这些品牌或改穿洋装,或被雪藏。“牙膏行业民族品牌正在消亡吗?”的疑问一直高悬。
让梁英奇庆幸的是,在外资合围的形势下,两面针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达到了18%。公司保持了成立23年来年税利平均35%的速度增长。
他走的是一条差异化生存的路线和一条低调潜行的国内外扩张模式。
差异化和低价
目前,牙膏市场的现状是:高端、中端领域被外国品牌牙膏占领,国内牙膏主要集中在低端,中端有一些国内品牌,在高端国内品牌则寸步难行。
梁英奇认为,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具有品牌亲和力,还有成本、本土人文优势;劣势则是研发能力较为薄弱,市场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特别是机制、体制问题有待解决。而研发能力和资金优势正是国外品牌所具有的优势。
“两面针的竞争策略是差异化和低价。”梁英奇说,“就中药护牙功能而言,我们能做到的,他们未必能做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优势就在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