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成功>海归们的北京创新创业故事(一)

海归们的北京创新创业故事(一)

详细内容

在2012年北京科博会北京海外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德可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唐粮博士带领团队研发的TC系列无人直升机受到众人关注。

  2009年4月,北京市实施“海聚工程”,掀起了新一轮引进并支持海外学人在北京创新创业的热潮。

  在这股洪流中,黎志良、刘元波、郑众喜这些“老海归”、“新海归”纷纷扎根北京,并演绎了自己的北京创新创业故事。

  郑众喜: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5年,在日本和美国从事高端医疗及半导体设备研发达15年之久的郑众喜回国创立了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

  “在国外跟国内企业技术合作时,我深感国内高端装备和医疗仪器等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高端设备受制于人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我想用自己的经验在国内开辟一条不一样的、以高端设备研发为基础的创业之路。”郑众喜说。

  2006年,当优纳科技第一台数字切片扫描系统研制成功时,国内很少有人了解这一领域。经过7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经成为病理数字化和医疗信息化、远程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纳科技已经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提供了几百个就业机会,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为西部地区建立了病理质控培训医师基地等,同时在我国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初步建立起了远程病理会诊系统,致力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困难。

  “2009年通过入选北京市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和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建立了紧密联系。”郑众喜说,“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生活、公司产品和公司形象宣传等。作为想回国创业或者已经回国创业的海外学人,这无疑是一个归属,有一种家的感觉。”

  黎志良:永远不要觉得回国太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1年更是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走出国门去欧美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科技人才,也纷纷学成归来,追寻创业。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黎志良就是这千千万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之一。

  2006年6月,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专业化的生物制药合同生产服务商。

  “招到第一名员工时,我很开心,终于不再是光杆司令了。公司成立第一年就签到了一个几十万元的单子,到第二年又签到了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单子。这验证了公司当时的经营模式是正确的。”黎志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