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七国集团
详细内容
篇一:《西方为何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2015.7.1】》
西方为何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
凭着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助力,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正在蒸蒸日上,咄咄逼人。在打造区域经贸新格局上,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前景广阔,魅力四射,关联国家争先恐后,纷纷加入。
中国作为现实版的世界经济巨人,无论是谁,都不能无动于衷它的发展脉搏、宏图规划。在这个历史的路口,原本独领世界风骚的西方七国集团,又如何是好呢?
实力与影响,重塑世界新秩序中的关键变量、核心要素。
在对旧秩序的破立上,西方的傲慢与顽固,似乎让中国、印度等新生力量越来越失望起来。亚投行、金砖体系、一带一路被绝路逢生出来,更多都是中国架构区域、乃至世界新秩序的一种努力。
亚投行、一带一路,正在把越来愈多的国家、资源、技术、资金、产业、市场吸引过来,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巨大增长极,以致让西方七国集团也想把中国拉进自己的怀抱。
据土耳其《叶尼萨法克报》报道,现在的西方也似乎有着共同的意向,意欲邀请中国加入七国集团。
原本傲慢的七国集团为何忽然对中国热络起来?其中的考量又是什么?
一是美国欲用TPP围困中国的计划一再受挫,一时半时难产出来,致使很多国家夹在其中,不好选边站队。华盛顿本希望用TPP将众多亚洲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没有国家愿意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受双面夹攻。
二是欧洲正在疏远美国这个老宗主,而竞相投怀中国新怀抱。
透过亚投行之争,欧洲与美国的离心局面越发明朗化。欧洲实际上正在抛弃美国,它们竞相加入亚投行,对美国而言,就像经历一场滑铁卢惨败。
亚投行及一带一路的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而死死吸引欧洲诸国投怀之心。欧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各有所长,各国企业为争夺中国市场摩拳擦掌。为了不让本国企业陷入不利境地,德国、法国、意大利也步英国后尘宣布加入亚投行,势如雪崩,与日美加决裂。面对新兴国家代表——中国的崛起,发达国家的合作已经力不从心,投怀中国势不可挡。因为欧洲正越来越多地把中国视作可以拯救自己的经济力量。
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有分量的亚洲国家,G7已经在其中开始丧失影响力。如若能把中国拉进七国集团,或许能借助中国而继续在亚洲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同时,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其惯用的战略则是吞掉对手。
由此看来,G7的大门可能向中国敞开,尽管十分装腔作势,也可能是它们的一厢情愿。但他们至少想给北京留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位置。
中国对西方的这个橄榄枝会作何表示?中国又会不会如愿以偿地填补G7的空缺,目前都还不清楚。北京首先会考虑自身利益,特别是俄罗斯的感受。因为若接受邀请加入西方的七国集团,可能更多被认为“出卖”俄罗斯,中俄背靠背战略关系很可能由此坍塌。拉中国加入西方七国集团,这或许是西方对中俄的一种分化战略。加入西方七国集团,对中国而言,也许是一份荣光,但也可能是一杯苦酒,一杯毒药,一个陷阱。
篇二:《15年6月时政解读之G7七国集团峰会(一)》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15年6月时政解读之G7七国集团峰会
(一)
2015年6月8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山区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出席七国集团峰会。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8日闭幕。七国集团峰会在当今国际组织中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这七个国家经常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干涉别国内政和制定整个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本文先给同学们介绍下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中关于中国东海和南海问题在考研政治中的考点。
(一)七国集团峰会内容
七国集团峰会G7联合声明中没有发现文件中特指“中国”之处。不过,在其第8页“维持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和获得海上安全”的小标题下写道,我们致力于维护一个基于国际法的人权公约,尤其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准维护海洋秩序。我们关注在东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我们强调和平解决争端及航行自由和海洋利用不受阻碍的重要性。我们决定,拒绝使用恐吓、胁迫或暴力,以及单方面行动,其目的是改变现状,如大规模填海造地。我们赞成G7外长会议通过的海上安全声明。
此前在吕贝克举行的7国外长会通过《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其中有几段指责中国为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负责。这在G7近40年历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国看来,日本在G7会议上拉拢西方,算计中国。日本事实上是这份声明重要且唯一的推手,台前幕后做了大量工作。
(二)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七国集团是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成员国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了六国集团,此后,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国集团(简称G7)就此诞生。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使得G7转变为G8。七国集团(GroupofSeven,G7)是八国集团(Group-8,G8)的前身。2014年6月4日,由欧盟主持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会晤4日晚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这是俄罗斯自1997年加入这一集团后首次被排除在外。
这一次七国峰会也是把俄罗斯排除在外,因为乌克兰问题,普京和西方七国关系比较僵化。这进一步说明国际竞争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同学们回答时政材料分析题把握这个总原则。此次七国集团峰会对中国东海和南海问题提出指责,并且完全可以看出日本在背后的推动,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上一直非议中国,而且日本近期和菲律宾政府越发靠近,对于菲律宾在南海的行为极力支持。
同学们在考研政治时政复习中需要把握的原则上和中国有关的世界时政才会被纳入命题老师考察的范围。此次七国集团峰会对中国南海和东海问题的表态,考察日本的考点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今年还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结合考研政治史纲考察时政是同学们基础阶段需要注意的内容,把上述总基调把握便能理顺中国与七国集团的关系。{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七国集团}.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篇三:《15年6月时政解读之G7七国集团峰会(一)》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15年6月时政解读之G7七国集团峰会
(一)
2015年6月8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山区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出席七国集团峰会。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8日闭幕。七国集团峰会在当今国际组织中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这七个国家经常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干涉别国内政和制定整个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本文先给同学们介绍下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中关于中国东海和南海问题在考研政治中的考点。
(一)七国集团峰会内容
七国集团峰会G7联合声明中没有发现文件中特指“中国”之处。不过,在其第8页“维持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和获得海上安全”的小标题下写道,我们致力于维护一个基于国际法的人权公约,尤其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准维护海洋秩序。我们关注在东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我们强调和平解决争端及航行自由和海洋利用不受阻碍的重要性。我们决定,拒绝使用恐吓、胁迫或暴力,以及单方面行动,其目的是改变现状,如大规模填海造地。我们赞成G7外长会议通过的海上安全声明。
此前在吕贝克举行的7国外长会通过《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其中有几段指责中国为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负责。这在G7近40年历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国看来,日本在G7会议上拉拢西方,算计中国。日本事实上是这份声明重要且唯一的推手,台前幕后做了大量工作。
(二)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七国集团是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成员国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了六国集团,此后,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国集团(简称G7)就此诞生。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使得G7转变为G8。七国集团(GroupofSeven,G7)是八国集团(Group-8,G8)的前身。2014年6月4日,由欧盟主持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会晤4日晚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这是俄罗斯自1997年加入这一集团后首次被排除在外。
这一次七国峰会也是把俄罗斯排除在外,因为乌克兰问题,普京和西方七国关系比较僵化。这进一步说明国际竞争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同学们回答时政材料分析题把握这个总原则。此次七国集团峰会对中国东海和南海问题提出指责,并且完全可以看出日本在背后的推动,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上一直非议中国,而且日本近期和菲律宾政府越发靠近,对于菲律宾在南海的行为极力支持。
同学们在考研政治时政复习中需要把握的原则上和中国有关的世界时政才会被纳入命题老师考察的范围。此次七国集团峰会对中国南海和东海问题的表态,考察日本的考点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今年还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结合考研政治史纲考察时政是同学们基础阶段需要注意的内容,把上述总基调把握便能理顺中国与七国集团的关系。{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七国集团}.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篇四:《新七国集团,世界权力从欧洲转向亚洲》新七国集团:世界权利从欧洲转向亚洲2011-03-18
欧洲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并不是随着西班牙成为殖民帝国,而随之产生的。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和西班牙殖民帝国同时兴起的,还有奥斯曼帝国,还有后来的大清帝国。前者在1683年兵败维也纳之后,无力再对欧洲进行扩张政策(1683年5月,卡拉·穆斯塔法·帕夏举兵再次进攻维也纳,奥斯曼帝国军被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国及波兰联军击败。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终止了大土耳其战争,使奥斯曼帝国军须首次割让其控制的欧洲领土,包括奥斯曼帝国匈牙利。自此,奥斯曼帝国无力再对欧洲奉行扩张政策,在欧洲战线上只得采取防守);后者不仅在明朝时期轻易的粉碎了小规模的葡萄牙殖民战争,随后郑成功成功的赶跑了在台湾的荷兰人;而大清帝国迫使凶恶的沙俄帝国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1700年左右,欧洲和亚洲在政治权利上还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甚至亚洲能够对欧洲形成某种威慑。
1763年,似乎是一个拐点。首先七年战争结束(1756-1763),英国确立了世界头号殖民强国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国家,在于殖民地。没有众多的殖民地,就没有世界帝国英国。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计算当时的英国的综合国力,不得不加上英国殖民地的人口、面积和经济等方面因素);其次,西方的工业革命始于19实际六七十年代,即工业革命是从七年战争结束之后开始的。
欧洲混战、海外殖民以及工业革命最终决定了欧洲的上升。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已经正式成为了世界的权力中心。人们清晰的看到了欧洲五强:英法俄,普鲁士和奥地利。欧洲五强一直持续到一战,直到奥匈帝国解体。
两次世界大战,粉碎了欧洲为权利中心的格局。从欧洲中心向美苏两极格局
过度,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未来的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还是以亚洲为中心的权力格局?我更倾向于后者,即世界权力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亚洲,日本替代英国(更准确的说是美日同盟替代英国),印度取代法国,中国取代德国,俄国还是俄国。再次呈现出过去欧洲出现的权力格局(五强变四强,是因为中国是德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替代,其实还是五强,只不过英国由美日同盟替代。当然也许随着东南亚人口以及经济实力的上升,成为一强也说不准,此外,如果朝鲜半岛统一,也会形成一强)。{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七国集团}.
欧洲的衰落——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的GDP都未进入七强。
长久以来,西方七国(欧洲四国)一直霸占着GDP排行榜的前八位(中国由于庞大的人口优势,是个例外。不过追赶上意大利也只不过是2000年才发生的)。但是随着世界各国人均GDP差距的不断缩小,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大国,正在赶超人口相对较少的欧洲诸强。这样的国家有巴西(人口总量1.8677亿)、印度(2010人口总量12亿)、俄罗斯(1.422亿)、墨西哥(1.004亿)。
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看,当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GDP超过一万亿美元,而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差不多,就能赶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欧洲强国。
1、2020年,中国GDP超越美国
中国长期居于世界第七,从1990年就开始了。2000年,中国首次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从世界第七到世界第六,中国花了几十年(这其中还有些曲折,因为2003年,意大利又反超了中国,但这主要是汇率起了作用,那一年欧元升值较大)。从2004年重新超越意大利开始,2005年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五,2006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四,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们从上面的数据看出:从第六到第五花了一年,从第五到第四花了一
年,从第四到第三花了一年。从世界第六到世界第二,用了6年时间。由于,美国与日本的GDP差距较大,从世界第二到世界第一,需要更长的时间。按照现在的GDP增长速度,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增长态势,中国在2020年将超越美国(中国快速的完成超越,很大成分上要归功于毫无用处的人民币汇率。单是经济增长,中国不会增长的那么快)。
中国完成超越,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基数过大。2010年中国人口(2000.11.01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总量12.9533亿,这包括港澳台人口。其中香港678万、澳门44万、台湾2228,加在一起共3000万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大陆人口总量是12.6533亿。2005.01.06是中国大陆13亿人口日。4年,中国增加了3500万左右,一年平均七百万。而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基本上在千分之五左右。即便按照每年增加700万,到2010年底,人口不过增加700万*6年=4200万,即13.42亿。到2020年底,每年增加600万计算,人口也差不多在14亿左右)
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GDP刚刚超越日本,那么人均GDP就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如果将来超越美国,美国人口是中国的1/4,那么中国的人均GDP也不过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如果中国的人均真的能达到美国的1/4,这就很可观了。
2、印度何时超越日本?
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印度一样和中国如此相似:古老的东方国家,近代被西方凌辱的国家,庞大人口数量的发展中国家,现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能赶超日本,印度一定可以。
与中国一样,印度赶超日本,也是靠人口基数。202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印度1951人口3.6亿,1961人口4.4亿,1971人口5.5亿,1981人口6.9
亿,1991人口8.5亿,2001人口10.27亿。由此推算每十年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在增大,也就是说从2001到2011这十年增长的人口数量,会超过从1991年到2001年的人口数量,而1991年到2001年10年增长了接近1.8亿,那么2011年的人口差不多是12亿,到2020年会达到14亿左右)。也就是说2020年印度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印度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届时印度的人均GDP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3、巴西能否赶超德国?俄罗斯和墨西哥能否超越英法?
巴西现在的人口数量是1.8亿,德国的人口数量在8200多万,巴西人口差不多是德国人口数量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如果巴西的GDP总量超越德国,人均GDP需达到德国的1/2。所以得出的结论:巴西超越德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巴西的人口是英法等国的3倍,即人均GDP只需要达到英法的1/3即可,所以超越英法容易,超越德国难。
现在巴西排名世界第八,正处于中国赶超英法的那个阶段。如果经济不出现问题而持续增长,10年内赶超意法英三国,不成问题(2010年GDP,巴西2.023528万亿美元,意大利2.036687万亿美元,相差100亿美元,估计下年便可超过;英国2.258565万亿,相差2200多亿,法国2.555439万亿,相差5300多亿)。
现在俄罗斯人口1.4亿多,是英法人口的2倍多,即要超越英法的GDP,人均GDP需达到英法的1/2。所以,俄罗斯能够很快超越排在它前面的加拿大(人口才3000多万),但是要超越英法意三国,就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当然俄罗斯如果能够一直保持7%的增长率,也会在10年内超越英法意。{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七国集团}.
墨西哥人口1亿多,不到英法人口的2倍。如果俄罗斯人均GDP能够达到英法的1/2,我想与美国靠近的墨西哥也会达到。
综上可知,到2020年,世界GDP的排名将会是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
三、日本第四、德国第五、巴西第六、俄罗斯第七、墨西哥第八。再过10年由于墨西哥的人口增长可能会和俄罗斯总人口差不多,所以德国会被彻底挤出前七,至此七国集团中将不再出现欧洲诸强。
这样整个权力中心全部转移到亚太地区,亚洲四强中印日俄。当然也会出现变数,比如朝鲜半岛的统一,一个人口6000多万的国家一旦出现,立刻会成为地区强国。此外,越南、菲律宾人口可能过亿,印尼会达到3亿(当印尼进入前七的话世界就恐怖了)。按照我的那个观点进行推测,这些国家也可能崛起成为地区强国。此外,美洲出现了三强,美国、墨西哥和巴西。
还有一个变数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如果这两个国家能够实行更开放的人口政策,拥有庞大国土的这两国也有机会使人口增加大过亿。不过按照现在的两国人口政策,这种想法似乎是无稽之谈。因为也许他们并没有把国家放在成为世界大国上考虑。
无论怎样,权力中心在转向亚太地区,在转向亚洲。美国的重返亚洲,俄罗斯的东向战略,也是个征兆。就像过去的欧洲一样,欧洲大陆剑拔弩张的时候,欧洲诸强却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而现在亚太地区同样也不会平静,也会剑拔弩张,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未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总结:我们不能为了现在是世界第二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中国能够做到的,印度也可以做到。我们不能因为印度现在GDP排在前十之外,而瞧不起印度。中国从第七超越意大利也是用了几十年,一旦有超越这个势头,就势难阻挡。而现实是印度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超越的
篇五:《2016考研时政解读:“G7七国集团峰会”解读》2015年6月8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山区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出席七国集团峰会。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8日闭幕。七国集团峰会在当今国际组织中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这七个国家经常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干涉别国内政和制定整个全球政治经济秩序。
(一)七国集团峰会内容
七国集团峰会G7联合声明中没有发现文件中特指“中国”之处。不过,在其第8页“维持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和获得海上安全”的小标题下写道,我们致力于维护一个基于国际法的人权公约,尤其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准维护海洋秩序。我们关注在东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我们强调和平解决争端及航行自由和海洋利用不受阻碍的重要性。我们决定,拒绝使用恐吓、胁迫或暴力,以及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