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景作文>2016年金融学硕士就业

2016年金融学硕士就业

详细内容

篇一:《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就业前景,就业一片光明》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就业前景,就业一片光明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硕士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6)股票分析师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

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薪酬水平

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薪酬收入方面差距比较大,这跟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塑造、实践经验紧密关联。其中,融资和资本运作、咨询服务方面,发展前景更广一些,而且收入也颇丰。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如果能进入跨国投行或者埃森哲、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年薪则大多在20万左右,还有其他福利。

从业行业扫描

经济学门类里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文都教育针对经济学硕士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与抽样,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者,或者在其他行业从业的。

金融系统方面主要是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业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

3、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5、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

6、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

7、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8、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如花旗等。

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凯捷、罗兰?贝格、科尔尼、摩立特、德勤、博思、普华永道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新华信、远卓、汉普、华夏基石、佐佑等。

证券业主要是各类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天一证券、原证券、联合证券、上海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西南证券、天同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中银国际、西部证券、国海证券等。

媒体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一般而言,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可资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比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工商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其他诸如一些研究所、政府部门分布了一些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比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该专业毕业的知名人士

为扩大代表性,这里选取的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知名人士,而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学。

(1)徐滇庆,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北大兼职教授

(2)林毅夫,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原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该专业研究生能力训练

1、学历要高,读完硕士后,如果能读博士,也是一种选择。

2、理论强,研究功底要深厚,最好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理论功底需要加强培养,读研期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3、知识广泛,扩大阅读范围,加深理解,对金融的现象有独到的见解,自己的想法能够在实际的部门中得到验证。

4、善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太多的背景,但和各方的关系都处得比较到位。

5、需要考一些证书,包括CPA,CFA,AA等证书,这些证书在很多时候相当于一张门票。

6、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在校期间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管理咨询项目等

篇二:《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就业去向单位统计》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就业去向单位统计

凯程学生为大家分享去年的考研经验,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帮助。

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下午的人大金专录取名单终于公布,刚睡醒午觉就在群里看见小伙伴发了网页链接,拿手机一打开,全是**,乍一看那个第二名的初试分数怎么跟我一样,瞬间清醒了许多,从床上蹦下来后又对了一下考生编号后五位才确定那个人就是我。

初试出分后就有人让我写个经验贴什么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文字性的东西很抵触,不知道该写点啥,最主要的担心是怕误导了学弟学妹。昨天晚上失眠了,可能是午觉睡的时间太长了吧,想了想,还是决定写一写自己的一些考研体会吧,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先声明,本文逻辑性欠缺,文字枯燥无味,愿意全读下来的,你们都是好汉!(or女汉子)

本帖都是我自己的一些真实情况(我个人考研情况比较特殊,请各位看官慎重对待)我始终认为,每一个考过研的都有资格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经验贴,无论考上也好没考上也罢。那些16考或者17考的想要比着葫芦画瓢的学弟学妹们,你们最好能找到一篇跟你自身情况相符的帖子,否则的话不建议完全按照别人的方法来复习,不过,能在众多经验贴里找一些共性的东西也是极好的。

好了,现在开始,首先我想先说几个关键词:往届生跨考、“半个二战”、辅导班、关于笔记。

往届生跨考:我本科是985工科院校的工科专业,化学相关类专业。

“半个二战”:因为铁了心不想学本科时的专业,我大四就跨考了一次,考的北京某学校的管理专业,然后320多吧,跪了。7月毕业后还想考研,这回的第1页共1页

决定完全是自己做的,所以算是二战考研,一战人大金专。

辅导班:关于这个敏感的话题,我想说,不要完全抵触它,也不要完全依赖它,很好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没报班的人也有考上的,报班的人也有没考上的,对辅导班最好的利用就是让它和自身的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然后主要还是靠自己下工夫,内因是第一位的,大家都懂。我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后仍想专心备研,回家复习不太现实,在学校租房子又觉得麻烦,最后报了一个凯程考研辅导班,其实专业点说是叫集训营,能吃能住能自习,有时候还能听几节专业课,当时入住后就觉得还不错,外界的学习氛围有了,剩下的六个月就看自己的努力啦。关于笔记:431金融学综合的复习离不开自己做的笔记,金融学和公司理财都要做笔记,这些笔记在中后期的复习至关重要,考完不少人问我卖不卖笔记,我的建议是最好自己动手去做这件事,因为买了别人的笔记也没办法充分的利用,每个人记笔记的习惯和方法都不太一样,那些买往届师兄师姐笔记的心理寄托的成分更大一些,我当时复习的时候手上就没有任何笔记,只有去年考上的一个高中同学给的几本教材(bytheway,就是他拉着我报人大的,结果今年复试线从360涨到了380,录取人数从90多降到了61吧,不过还好现在考上了)。下面写一下我每一科的复习方法和体会吧。

政治:先说我用的书,肖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大纲解析,1600题,高教出版的那个预测八套卷,肖八,风中劲草知识点那本,肖四(这些书我并不是都完全看完了的,请往下接着看)。这是两次考研唯一重复的一科,去年考了67,今年69,没啥太大的长进,但我今年真的很用心很用心的在复习政治了,可结果就是这个分,唉……我是从八月底九月初开始看政治的,那时候大纲解析还没第2页共2页

出,就先看的精讲精练,虽然去年考过,但看起来还是跟第一次接触差不多,不过我还是略微的知道一些重点章节什么的,大概扫了一边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也没记住什么东西,只是看了看,马原我没看是因为我觉得草草的看一遍也理解不了,没啥用。等大纲解析一出,这本书就被我扔一边了,再也没看过,开始看大纲,我找找我大纲去…马原我只好好看了第二三四五章吧,其他章都是匆匆带过,第一道马原的答题一般也就出在二三章,那些原理什么的理解好、后期背一背、考试的时候结合材料,别分析错了,应该就没啥问题。马原还是理解为主的,尤其是前期的看书过程中一定别死记硬背,背那么早没用,还得忘。其他毛中特、近代史、思修都挨个看的,重复着看。我在的这个集训营里也有政治的课程,暑假和国庆吧,就是一些串讲的课,老师带你把知识点过一遍,跟市面上那些启航海天的班差不多,能让第一次接触政治的人有一个宏观的感受,知道哪些部分是重点(虽然我去年考的时候就知道了,结果考的分也不高。我们听过许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听听肯定是有好处的。课并不多,前期主要还是自己看大纲,做1600,错题多的简直不能直视,之后再看的话只看错题就行了。(有的错题能在大纲解析中找到原文的我会拿不同颜色的笔在大纲解析中标注出来,这样看错题的时候能看一遍,平常翻大纲的时候又能看一遍)就这样大概从九月开始,每天都安排时间专门看政治,然后重复一直到考前那些模拟卷出来,风中劲草我买的很晚,差不多那时候我大纲看了好几遍了,就买了一本看看,我记得连一遍都没看完就被别人借走了(不建议不看大纲,只看风中劲草那本知识点的书)。高教出版社和肖的八套卷我只做了客观题,感觉高教的出题很别扭。然后最后出的是肖四,主观客观都做了,然后对比着主观答第3页共3页

案开始背,我记得这时候应该就是临近考试了吧,其他的没啥要说的了。

英语:去年考的英一66,今年考英二86。先说一下考研前的英语水平,四级500,六级520多,属于一般水平。今年复习英语花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去年把英一的真题都做过几遍了,所以今年复习的时候我只做了一部分的英一真题阅读,但今年做的比去年要更细一些,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差不多要弄懂,有一个专门带大家做阅读精读的课,我去听了一些,那个讲课的老师很会扩展,基本一篇阅读能讲四五十分钟,基础好的可能觉得浪费时间,基础差的可能觉得很有用,根据个人情况,我只去听了一部分的课。在知道人大今年换成英二后,我就开始做英二真题了,依然是精读的办法,真题很少,反复的做,英二跟英一的出题思路感觉不太一样,英二有时候文章很好懂,但题就是做不对,可能陷阱选项设置的比较多,所以这时候精读就显得很重要了,推敲完文章,更要去琢磨琢磨那些陷阱选项。在后期也上了一些作文的课程,自己动手写一写,有老师给批改。英语就这些了吧,我今年手里的书只有英一真题(没做完)和老蒋的英二真题。

忘了说了,应届生准备英语,单词可别忘了(软件背或者单词书背都ok,反正能背住就行)

经济类联考:120+,去年考的数三,所以今年复习396时没怎么看数学,手里的数学精点只做了一点点,然后把最后面的历年真题做了。如果第一次准备396中的数学,建议按着考纲看课本(课本内容不是全都要看的),做课后题就行,真题难度跟课后题差不多吧ps:数学精点上有的题太难了,完全没必要做。逻辑,我用的是逻辑精点,基础篇看的少,强化篇大概做了三四遍,也上过逻辑第4页共4页

的课程,是杨武金老师讲的(据说今年的题就是他出的,所以有十多道原题,不过我考的时候只见过两道,因为那本杨老师的讲义我根本没做,不知道他明年还出不出题了)逻辑这个东西还是比较看感觉的,有的人做起来就是很顺,有的人就是错的比较多,我是后者,没那些逻辑细胞,只能多做题,多复习错题。后期的时候我做了周建武的那个题库,大概20套我做了一多半吧,每一套都掐着时间来做(只做逻辑加数学,不写作文),做题多了也要有个总结,找出自己在哪种题型上错的比较多,然后重点对待。

作文,用的书是写作分册,我是11月多才开始看的,听过两节课,觉得这个还是有模版可以套用的,尤其论证有效性分析,掌握好书上讲的一些常见的逻辑漏洞,按着历年范文的格式自己动手写一写。论说文跟高考的那种差不多,但都比较简单,话题很大,肯定都有话说。考前要自己写写,看自己的字写的好不好看,掐着时间,拿以前的真题来练,大小作文各写上个四五篇。这些作文也有老师给批改过,感觉最后作文拉不开太大的分数。

最后说一句,很重要的!逻辑、数学、作文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的,180分钟内任何一门有失误都会影响心情,影响最后的成绩,所以考前要做好整体的把握,包括一些时间上的分配,做题顺序之类的,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431金融学综合:120+,用书有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罗斯的公司理财,圣才的公司理财课后题答案,历年专业课真题。跨专业最头疼的就是这门了,我是五月多就在辅导班报了名了,那时候还没毕业,天天在实验室做那个苦逼的毕设,那段日子真是很烦躁。晚上回到宿舍看一些网课视频,最开始看的是一些道口专业课的视频,有货币银行学和公司理财,完全零基础的去听,手里也没书,拿个第5页共5页

篇三:《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就业》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就业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就业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硕士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