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详细内容
篇一:《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沈兆祥之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沈兆祥之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中国画创作中,出现最早的山水画主要是作为人物背景来体现的,在那个时期主要为画中人物做衬托的。后来慢慢的,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画家开始在整个创作中突显出景物的细节描写,反而这样的创作更容易让人们所接受。给人一种靓丽、静雅的思想触动,山水画主要以一些景物的结合而极力浓缩出的精品,各个景物的特点都充分反映出画作的传神和壮观。使人的视觉得到美的冲击,山水画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简单画面,而是面对自然景观时藉于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有创意的视觉笔墨。
沈兆祥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多年研画山水,刻苦追求笔墨之奥妙,意境之内涵。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笔墨苍润,画风朴拙,清雅秀丽,境界深远。他善用浓淡有变的线条勾写山石,墨气淋漓,层次丰富;笔和墨柔中有刚,浑然一体。观其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浑朴清穆,其中既浸润着画家斋心养境时的妙悟,又洛透了先生的蒙养之功。
1984年作品《漓江风光》参加中日书画联展获三等奖;
1985年有两幅作品参加“桂林风光中日书画联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1988年、1989年、1991分别参加日本举办的国际扇面展览,作品全部收入扇面昼集;1988年有多幅作品参加德国汉堡“广西艺术品”展出;
1991年巨幅画作《祖国河山》被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领事馆收藏;
1992年多幅作品参加台湾苗栗县文化交流展获优秀奖;
1982年至1999年多次参加省市画展,多幅作品发表于省市报刊;
1985年、1992年、1997年多幅作品发展于桂林市中国画研究会出版的画集中;2000年在台湾文化局彰化图书馆举办连展;
2001年参加日本四日市日中友协书画联展;
2003年参加日本小松市日中友协书画联展;
2008年作品《溪桥清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藏;
2009年作品《春山飞瀑》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收藏;
201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山水画展;
2011年参加广东汕尾市文联举办的《全国名家邀请展》;
2008年入编中国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画家考录辞典》。
此作品描写沿岸山色之美。春江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峦形如青螺,从江面腾起的漠漠轻烟在无数峰峦间缭绕,更使山色显得青翠欲滴,仿佛这动人的青绿是被轻烟点染而成的一般。沿岸渔村处处,江面渔舟点点,渔民们一边趁着春江水暖驾船捕鱼,一边随着橹声的节奏唱着欢快浏亮的渔歌。仿佛一幅有声的画卷,带来盎然春意和蓬勃生气。
一只乌篷小船,徐徐驶入江面,移情入景,化静为动。江水格外清澈澄净,平静如画,船儿在绿盈盈的春水上滑行,仿佛贴在一面绿色透明的玻璃镜上一样。春江两岸环境的清幽,春色的宜人,赞美了春江水色的碧绿可爱。
本幅作品描绘出春天的南国妩媚动人的山水,是一幅以青绿为底色的秀色可餐的风景画。渔村、青山、乌篷、绿波,层次清晰而又浑然一体,互相映衬,画家对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更是充溢于画面之中,构成了优美动人的意境。
本幅作品左上部分画有一片湖水,水中山影倒立,水面在淡淡的水雾笼罩下给人一种朦胧感。近处的树木遮挡住了湖面的一部分,形成了视觉上藏与露的对比。湖边山峰的阴面用浓墨描绘,表现了山的阴阳和光线的明暗。{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在湖边一侧,湖水沿着山坡向低处流淌,在途中形成了两条小溪。小溪曲折弯转,体现了水的流动之美。两条小溪中间的树木不仅修饰了画面,还对小溪的源头形成视觉上的遮挡,丰富了画面内容和层次。
流淌的溪水在较低处的山涧形成瀑布,进而再次汇聚成湖,水面被浓浓的水雾完全笼罩,与左上的湖水形成呼应。在山涧的右侧建有一处房屋,房前树木林立在左右两旁,中间是一条道路。树木的布局兼顾了地理风水,左为招财树,右为挡灾树。作品对于树木的描绘也十分细致,按照树叶来区分,至少画有7种树之多,增加了形式和层次美感。本作品画面清新俊秀,笔法细腻,动静结合,虚实相应。溪水即增加了画面动感,也为画面注入了活力。水为生命之源,加上房屋的刻画,使作品充满生机。
风水上以水为财,山为靠山;这样一幅山水画挂在客厅或者办公室,调节风水,为您招财挡灾,事业鸿运昌达!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也能很好的表达您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此幅佳作无论是挂在家中或是办公室,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具有调节风水的作用。作为礼品馈赠他人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他也学习借鉴了“四王”的一些笔墨元素,更注意到了学习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的山水画面貌达到了整体工整细致、润泽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其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画家心细如发、用笔豪健,具有深厚的文学、绘画的修养和功力。画作中体现出了一种文化气息,传递出一种南方山水的恬静文雅。他的山水画虽不像北方山水画那样大开大合、气势如虹,但却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受。正所谓“山水画卷怡人心,美景林泉化意情”,达到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上面就是简单介绍了沈兆祥先生,想了解更多字画作品,请直接关注易从网。
篇二:《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欣赏》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王伯敏先生在《山水画纵横谈·中国山水画简史》中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实际上,流传到现在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论是盛唐青绿山水的辉煌,还是宋代山水的工细雅致;不论是元代山水的空疏秀朗,还是明清山水的严谨慎密,都有一个“历史”问题。凡是有很好历史的山水画,就会留名青史,传之后世。至今还会引人入胜,使人走进那或亦真亦幻,或气势磅礴,或蜿蜒逶丽,或曲径通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山管人丁水管财,每幅画都有飞瀑或泉水,因为瀑布寓意财路滔滔,源源不绝,最受人欢迎的就是聚宝盆山水,有舟有船的山水画寓意一帆风顺。美好的地方当然要有人住,所以有山有水有小桥有流水还要有人家,当然这个“家”又靠近大山,寓意“靠山”,一般是山多水少。
舒适的坏境和家居会改变整个的生活环境,好的山水画能够提升主人的品味和修养,还能给家人带来吉祥好运,万事如意。聚宝盆山水画寓意深刻,前面有水,后有靠山;左有求财树,右有避煞树;财源滚滚;为您带来滚滚财源!“山管人丁,水管财。”因此挂山水画是非常吉利的。
当代山水画名家优选一:吴大恺山水画作品《水青山逢长思友》{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吴大恺山水画作品《水青山逢长思友》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山水画名家优选二:易天也八尺横幅山明水秀《福地安居图》
易天也八尺横幅山明水秀《福地安居图》作品来源:易从网
客厅装饰画场景图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名家优选三:张国良山水画作品《绿树连村处》
张国良山水画作品《绿树连村处》作品来源:易从网
功力、技法、认识与自然生活撞击所迸发出的结晶。那线条的粗细、干枯,点画的浓淡、
疏密,随心所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刻画着峰峦起伏、山势的走向纹理、前后叠嶂的层次,特别是老屋房舍的结构布局细微精到,或写或泼或染,有张有弛。
客厅装饰画场景图展示:
好了,以上就是易从网小编为大家讲解分享的当代山水画名家?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对家居客厅装饰画及挂画上有所帮助!最后,再为大家补充几点小知识,客厅挂山水画有哪些禁忌呢?
一、山水字画摆法有讲究,一般适合摆在全屋座方(门的另一方)或居室坐椅、睡床位置的后方作为“靠山”,能增加贵人运。
二、客厅挂山水画水不宜向外流,应向内流,外流为失财,内流为聚财。
三、客厅山水画不宜选择颜色过于深沉的字画作品,此画使人看上去有沉重之感,使人意志消沉、悲观等。
四、日落西沉的山水画不要挂,此类画挂在客厅会使人产生悲观、闷闷不乐等。根据以上的几个介绍,家居装饰画最后的选择莫过于现代名家字画了,字画作品不仅高雅有档次,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这样的字画也具有升值的空间所以更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在客厅悬挂名家字画,能够营造出富贵与艺术气息,烘托起浓郁的文化底蕴,彰显高贵大气,是人生品味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份持续升值的无形财富,所以当代山水画名家就选名人手绘真迹山水画。
选择客厅装饰画就到易从网——上易从网就“购”了!
易从网是国内最大的手绘真品字画电子商务网站,在售作品数千幅,经过数年的发展,成长,网站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经营书画作品的网站,也是公认比较权威的字画网站,所售所有字画作品均为真人全手绘作品,拒绝任何赝品和印刷类字画,并且均为现货收藏,全部作品均有七日鉴赏期,七日之内如若不满意,非人为原因均可以退换,更加服务于客户,让客户放心而来,满意而归!关注(易从网)了解更多字画新闻,字画鉴赏收藏相关资讯。
篇三:《中国画作品欣赏》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篇四:《中国山水画欣赏》中国山水画欣赏
演义历史的长河
引证解释
1.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后陈茂才云渠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松窦。”
3.山水画的简称。唐杜甫《存殁口号》之二:“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骝。”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清焦循《忆书》六:“先曾祖母卞孺人幼时,卞公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张天翼《新生》:“章老先生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吴昌硕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延济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5.犹山野。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1]
起源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
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伴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最早的山水画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
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下,建
筑物的平移重叠与倾斜重叠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
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
实的立体感。有趣的是,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
纵横平移重叠、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叠透视法
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斜两种透视法则艺
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
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
三言两语可以道白,只要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
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
更多更多。
像砖的《宅门图》、《收获戈射图》等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体验。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装饰为用、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这一看的历程,认信的积淀,山水画构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魏晋山水诗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
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山水画的确立
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明&
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
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
2.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
张大千山水画作品欣赏
3.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4.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
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认信已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编辑本段青绿山水
被宋徽宗题名为《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这幅画呈顾氏笔脉,在六朝墨勾色晕的基础上,创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绿,开李氏父子青绿山水一派。这幅画作的问世,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尽管学术界对作者及年代多有争议,但这并不妨
篇五:《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课题:中国山水画鉴赏课
课型:欣赏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
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具:多媒体
一、教学导入
1、师提问:经过前两次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相关常识的学习,谁能说说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学生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阐述讨论意见。
本课内容为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评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斜、“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二、教学内容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内容、造型方式、空间与透视、绘画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此,我们先做两方面的比较:
1.表现内容的比较
还记得那首古诗谜语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是“画”。可是,西方风景画适合这个谜面吗?这说明什么?同样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
2.空间与透视的比较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是站在山上极目远望,它所描绘的空间广度,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差距何止千里?直到印象派后期,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把画家自己看作
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咫尺千里,为“心中之风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其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广大,艺术思维之活跃,怕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不能比拟的吧!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的自然观。它们是否恰好形成了思维方式的互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造型艺术,一直高举着“艺术模仿自然”这面大旗,在具象描绘中探索了几百年,才于19世纪后期进入到了意象和抽象的高级阶段,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家们就已经领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谁说中国画不如西方画?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的比较
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虽然课堂上不能身临其境,好在可以借助摄影录像让学生感受,黄山的奇松怪石,高耸峻拔;庐山的云蒸霞绕、飞流直下。把它们与刘海粟的《黄山图》、张大千的《庐山图》进行比较,画中之山水比自然山水特色更鲜明,气韵更生动。
中国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仅从各种山石皴法中就可体会到中国画家认真严谨的的治学态度,和高度提炼的笔墨技巧。可以说: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万水千山!画漓江有《清漓烟岚图》、画富春山有《富春山居图》、画春季有《早春图》、画秋天有《秋兴八景图》、画冬雪有《雪山潇寺图》、画细雨有《潇潇暮雨图》„„。──谁说中国山水画不写实?
张大千的《庐山图》
《清漓烟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