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详细内容
篇一:《照片动漫风格PS教程》
照片动漫风格PS教程·简单粗暴版
来源知乎:太空小孩专栏
作者:邓棵(允许转载,请注明来源)
邓棵·9个月前
首先,谢谢大家喜欢上一篇《如何把一幅照片PS成手绘动漫风格》教程,很多人称其为黑科技、称我为大触、称我专栏为膝盖收割机,两周过去了仍然有好多人给我发私信,有点受宠若惊。我并非什么职业修图师,我也很尊重ACG行业所有勤勤恳恳的手绘相关从业人员们,只是希望在这里把一些有价值、有意思的知识通过尽量简单的方式分享给所有人们。
之前那篇教程知乎点赞过万,微博微信也转发可能也有几十万了,由于之前并未意料到这个情况,所以很多细节并未完全说清楚,经过这几天晚上多次尝试,其实有很多步骤可以继续省略。对于我这种强迫症,如果不更新一下教程会很难受。所以想了想,有必要把信息整理完整,精简浓缩成简单粗暴版,此事才算划上句号。
另外,大部分私信我都耐心回复了,但由于精力原因未遑逐一回复所有评论,所以这里也会写一点常见问题(参见第二部分),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你们一些解答。
目录
1.教程
2.常见问题
教程
简单粗暴版教程只需要5步,按每步1分钟算,大概5分钟就P好了。知乎这个问题上的大神们似乎都弄的好复杂啊,凡人们怎么学得会嘛嘤嘤嘤。本教程所使用的工具是:AdobePhotoshop。
第1步:前期准备
首先,仍然是准备好你要处理的照片(分辨率要大!分辨率要大!分辨率要大!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和动漫风格的天空素材。这里所采用的原图(下载)是:{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注意:这个教程只适合于处理风景,不适合处理人物(这一点挺重要,但在第一版教程中被遗漏了)。而且风景的处理也不适合车辆、流水等动态的物体,所以其实挺挑照片的。至于为什么,此处不赘言,请参见「常见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无人的街道、铁路和车站、校园建筑风景、樱花盛开的小巷,亭子与遍山的红枫,没有路人,没有水景,没有难以抠掉的天空。在进行下一步前,建议把照片尺寸调整为1920×1080像素(是的这就是1080p)。第2步:油画滤镜
我现在觉得原版教程中的「干画笔」滤镜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已经只用「油画」滤镜了。「油画」滤镜位于「滤镜」菜单里,Photoshop2014可能没有这个滤镜(参见「常见问题」)。
如图所示,我现在所使用的6个参数分别为「0.1」、「5」、「10」、「0」、「0」、「0」。这些参数值你可以先用我给的作为参考,等做多了以后你也就自己能把握好了。滤镜使用完以后如果觉得效果不强,可以Ctrl+F(Mac是⌘F)加倍一下。
现在效果如图:
第3步:CameraRaw滤镜
虽然「油画」滤镜很关键,但此刻你可能还无法察觉什么明显的改变。别急,用「CameraRaw」滤镜以后你就看到效果了。这个滤镜在Photoshop里位于「滤镜」菜单里,如果你找不到,参见「常见问题」。
如图所示,曝光+1、对比度拉到最小,阴影、黑色、清晰度、自然饱和度拉到最大,完成如图:{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贴心的我已经帮你们把1~3步导出成了Photoshop动作文件,传送门:pan.baidu./s/1sj9LqX
篇二:《浅析新海诚动画风格》浅析新海诚动画风格
施亮
14070427
导言
日本动画家新海诚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提出了超越了时代的动画创作理念,是首位以独立动画制片人身份跻身顶尖行列的动画家。与普遍商业动画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并组织大量人手的模式相比起来,新海诚模式尤其适合个人或者小型团队。目前中国动画业正在蓬勃发展,独立动画是动画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新海诚的动画创作理念和技术对于中国独立动画制片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为:以研究新海诚的作品为主,主要为他的个人作品。其次,综合研究国内外的探索成果,了解当今国内外对新海诚动画的研究内容,从中对本文的研究得到启发。
研究内容包括:《遥远世界》、《包围的世界》、《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着重从新海诚动画作品的画面和声音两大元素入手,深度解析其创作主题以及富有诗意的散文化叙事结构。以及,从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创作风格、市场地位、行业政策等方面,对中国目前动画产业的现状进行总结。
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各类信息,并对调查搜集到得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第一章新海诚动画作品元素分析
第一节画面:精细的画风,意蕴悠远
新海诚的作品一向以细腻优美的画面著称。雨雪、樱花和冬天呼出的白气制造出的浪漫气氛,红橙黄绿青蓝紫涂洒在天空和云彩上,背景画面细腻、层次丰富,大量运用逆光营造出戏剧化的气氛。
以《秒速五厘米》为例,本片大量的使用了现实中的景色:城市的广角镜头,雨天的足球场,残破的邮筒,荒芜草地里掉落的牙膏皮,晚霞里天空中飞机带过的长长云线,清晨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信的贵树的孤单身影,暴风雪里的车站明灭闪烁的信号灯,倒视镜里渐渐退去的夕阳。如此细腻的画面,与新海诚有些时候刻意定格的瞬间,可以看出他所想表达的一种幽微委婉的淡淡忧伤。每一个静止的画面的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
影片里曾有过一只叫声清脆的大斑啄木鸟,出现在贵树前往探望明里的前夜。贵树疲惫地趴倒在桌上睡着了,梦里变成那只飞鸟,一心只想翻山越岭,前往见明里一面。啄木鸟飞过夜的东京,细碎而忧伤的月光和冰冷的城市,头顶漫天的星空,穿越到云的彼端。冬末呼啸的烈风和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少年的决心。影片的第一章节结尾时,还是那只飞鸟,在凄冽的叫声中,贵树和明里就此开始走向每秒五厘米的告别之路,从此再也不曾见面。
作为一名动画大师,他运用动画特有的手法,赋予了实景充满诗意的气息,让观众们看惯了的那些日常风景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对于新海城来说,取自现实又能超越现实,这就是动画这种媒体最大的魔力。而他正是一位掌握这种迷离的魔法师,他创造出一个现实与幻想、唯美与哀伤、真与美交融的世界,激发起人们心中无限的情愫。
第二节声音: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回音
1、音乐:契合度超高的优美配乐
日本音乐受西方的影响特别深,从古典到电子概莫能外,在表达这一情绪的背景音乐中,新海诚跟很多制作人一样,都采用了提琴加钢琴的这种模式。无论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还是《秒速五厘米》,这样是为了突出奠定画面的物哀情绪。
新海诚作品中配乐最大的特点是“缓慢”和“纯净”,主题整体上偏悲观。例如《秒速五厘米》中的一首配乐《カナエの気持ち》,画面的场景是一个凉风吹拂的夏夜,放学后,贵树一个人漫步在草原上,看着荧光的手机屏幕,思想着远方的明里,他想给她发短信,可是不知道号码,淡淡的哀伤,倾泻而出。钢琴弹奏更凸显音乐的纯净,尤其是第一个小节后提升了个调子,越发能感觉到男主角那种纠结、矛盾、反复的心理。
2、独白:善用独白
新海诚的作品充斥着太多的人物内心的语言独白。人物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心声(配音演员的独白)发出。这样做会让影视作品显得文学化,也很有诗意。
例如作品《星之声》,本片从一开始就使用独白的形式,女主角对自己的内心的现状进行了说明:“一直以为世界就是电波能够到达的地方,但是为什么我的电话没有人能收到。”影片紧接着说明了故事的背景、男女主角的关系。女主角长峰美加子是一名被选中要去驾驶人型宇宙兵器的高中生,男主角是和她关系十分要好的同学。长峰美加子漂流在比八光年的天狼星更加遥远的宇宙里,当她在另一个星球经历大雨时,她用手机编写了短信:“24岁的阿升,你好,我是15岁的美加子啊。我到现在也非常非常喜欢阿升。”看着屏幕上显示发送时间为8年224日时,美加子终于失声痛哭。这时独白声慢慢的响起,就像从时空的尽头传来:“我只是想见阿升而已啊,只想说句喜欢而已。”
这样的独白恰到好处凸显了影片主角的心境,把暗藏在心中的感情全部说出来,并在观众的面前放大,使得观众能跟着主角的心境一起变化,一起体会那种心被时空距离所扯开时撕裂般的阵痛感。
第二章新海诚动画作品风格
第一节主题:如樱花般纯美易逝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描述的爱情往往都是百转千回,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显得动人心魄、回味无穷。也有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虽然只是描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却不单只是让人看到爱情,而是更多的给读者带来其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例如周作人早期的一篇散文《初恋》,没有动人的故事也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有娓娓道来的平和,带着淡淡的伤感,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自己青涩的少年时代。如其相同的新海诚的动画作品,没有波澜壮阔的戏剧性情节,有的只是唯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配乐以及青涩的初恋情怀。
新海诚世界里的爱情都是单纯又美好的,无论是《星之声》里的美加子和阿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的佐由里和浩纪,还是《秒速五厘米》中的明理和贵树,包括澄田对贵树的暗恋。他们的爱情之间没有门第的阻隔,没有战争的纷扰,有的只是无法缩短的距离。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亦或是心的距离。无奈的现实将有情人分开,爱情在巨大的距离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每个人都在它的面前做了不同的选择,美加子和阿升选择了默默等待,佐由里和浩纪选择努力冲破距离的束缚走到一起,明理和贵树选择了让思念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的被消磨掉。
以代表作《秒速五厘米》为例,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男主人公贵树可以不顾众人的目光带着女主人公明理一起跑过学校的走廊。转学之初,他们也能带着单纯的思念在宛若樱花飘落的雪地里相拥,他们的内心没有隔阂。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孤独的旅程中彼此的心渐行渐远。贵树在鹿儿岛上像丢了魂般没有生气:迷茫的眼神,总是若有所思的低头行走,在起风的草地上写着没有收件人地址的短信。刻骨铭心的思念笼罩着他的整个生活,这份思念的本身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那思念的对象也开始变得模糊了。回到都市,又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和纷乱的世界,贵树在执著中迷失了方向。在巨大的人生和渺茫的时光之流中,在对往昔
的追忆和矛盾的现实中,他已经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剩下的只有本能的一遍遍走过曾经走过的路。直到有一天在列车轨道边与明理擦肩而过,回头时正好开来一辆列车挡住了两人的视线,等列车开过时发现对方已经离开了。而这列车轨道两旁栏杆的距离,就是明理与贵树心的距离,如此贴近却又无法逾越。“樱花下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航天飞船的速度是秒速五公里”,两者都是孤单的旅途,只知道一味的往前。
第二节叙事:富有诗意的散文化叙事结构
新海诚的作品普遍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复杂的情节,有的是富有诗意的文化叙事结构。不像迪斯尼或者宫崎骏的动画那样商业性的线性叙事方式,它更多是探索性的叙事结构,不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而采取自由的结构。没有了强烈的冲突和浓郁的情绪起伏,观众的心情随着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抒情化剧情远行。
新海诚最擅长做短篇,尤其体现在那部精致清新只有5分钟长度的《她和她的猫》上。他唯一一部唱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因为节奏过于缓慢而受人诟病。《秒速五厘米》则可以看作是新海诚对一种介于长短篇之间的新模式的尝试。这种短篇集的方式既使新海诚擅长构建精彩短片的优点得以保留,又大大增强了故事结构的层次性,使故事的内容和表达都得到丰富。
《秒速五厘米》整部影片分为三个短篇即:《樱花抄》、《宇航员》、《秒速五厘米》。短篇在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与唯美的场景画面中层层递进:第一部《樱花抄》明理和贵树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他们的声音在如梦幻般飘落的樱花花瓣中响起:“听说樱花飘下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不觉得简直和雪一样么?”“明年能和贵树君一起看樱花就好了”;被分隔异地以后,两人又在信忠互相传达着思念:“在我家的附近有一棵很大的樱花树,大概到了春天哪里的樱花也会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落下,我想要是和贵树君一起,春天也一同来到就好了”,美好回忆的画卷一幕幕展现在屏幕上;贵树不远千里去看明理,伴着他内心焦虑的独白:“车站的距离难以想象的远”,列车缓缓地在雪原上前行。第二部《宇航员》中飘渺的星空下,贵树对暗恋他的澄田,又似乎对自己说:“那一定是一次超乎想象的寂寞之旅„„我们就这样是要去哪里,又能去哪里呢?”第三部《秒速五厘米》,在“只过着生活,但是令人悲伤的事情到处积累”的基调中展现着成年后的明理悲哀麻木的生活。
散文诗般的内心独白配上精美的画面,宛如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这一切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是如何在发生变化,最终悄悄埋葬了自己的感情,也让观众逐渐体会那种朦胧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的感觉。
第三节文化内涵: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
不难发现很多日本动画中都会笼罩着淡淡的哀伤情绪。日本的文化中有某种悲剧情调,这也便是日本传统美学思潮“物哀”的一种表现。物哀已经成为日本人普遍追求的艺术趣味和日本民族共同的审美意识。
物哀在动画中也表现为宿命论。正如日本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描写的是平安时代由盛转衰的宏伟历史画卷,其中有对贵族没落的叹惋,也有对世风日下的哀伤,既有对悲惨命运的怜惜,又有对人世沧桑的咏叹。同样,这种印在日本人骨子里深深地宿命论在其他动画作品中也表露无遗。
《秒速五厘米》的第一个故事《樱花抄》中,少年贵树千里迢迢来和明理相会,在漫长的等待后,茫茫的大雪中,两人在枯萎的樱花树下深情相拥,漫天雪花纷飞的瞬间,响起了贵树的内心独白:“从那里后,我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仿佛将十三年间的一切都分享给了对方,这之后的一瞬是无比的悲伤。因为明理温暖的灵魂我不知道该如何收藏,带向何方。我深知,这之后我们无法一直守在一起,挡在我们面前的是巨大的人生,阻隔在我们之间的是广阔无际的时间,令我们无能为力。”
空间和时间阻隔了两人,正是这种相爱相思而无法相伴的伤痛令这种感情带着哀伤,在
日本的文艺作品里,美好总是和残缺相伴的,正如樱花盛开时的璀璨总是和凋谢时的悲伤伴随。
第三章新海诚动画创作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
第一节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动画人应具有创作独立性,坚持自己的风格
对整个动画行业来说,独立动画是重要的补充力量。大量独立动画作品出现,首先可以扩大动画市场基数,在动画数量大大增加的前提下,作品的风格化将使动画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提高整体动画行业的水平,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目前我国实验性动画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群体,其创作者大多是在校学生和教师。中国动画人迫切地盼望中国动画崛起,当前的实验动画清晰地展现了年轻的动画人对动画创作的执着、勇气和创新欲望。从新海诚动画中可以看出诸多与普遍商业动画在创作理念上的明显区别:以用背景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代替一般动画用动作叙事的方式、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前景与背景的和谐、简化人物动作而注重细节表现等。正是这些不同的理念塑造了新海诚动画的独特气质。对中国独立动画制片人来说,新海诚的成功既给他们信心,又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经验。
第二节对于国产动画市场的启示:应更加开放市场,为动画播出建立平台,为动画事业发展需求作出补充
作为动漫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动画产业蕴含的巨大上级和深远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承认。随着大量动画播出平台的建立,动画的需求量猛增,而动画的实际产量远远不足,优秀动画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上的独立动画力量需要补充。要使从业人员数量得到满足,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自2004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与推动原创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动画产业环境日益规范和完善,动画播映体系也初步形成。
通过对新海诚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的研究分析,中国的动画人可以得到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并为己所用,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中国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热爱动画的人群,动画业的前景将是辉煌的。
参考文献:
1.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海洋出版社,2009年。
2.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3.白晓煌等:《日本动漫》,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4.李常订:《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5.陈奇佳,宋晖:《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聂欣如:《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孟军:《动画电影视听语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9.常虹,《动画片的前期制作》,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10.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
11.孙立军:《动画电影小百科》,海洋出版社,2007年。
12.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余为政,冯文:《动画笔记》,京华出版社,2010年。
14.解雄飞:《对日本动漫与中国动漫的一点思考》,《经营管理者》,2009-03-17
15.冯硕:《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论文,2005年
16.崔敏:《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苏州大学传播学硕士论文,2008年
17.曹彦琰:《浅析美日动画的内容设计兼论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向》,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8.蔡尚伟:《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浙江大学传播学硕士论文,2008年
19.林玉娴:《日本动漫的全球扩散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暨南大学国际关系硕士论文,2007年
20.杨晓林:《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篇三:《浅析新海诚动画特点》浅析新海诚动画特点
一、新海诚动漫画风特点——细腻,真实
新海诚自《秒速五厘米》开始,便特别注重作品中对真实场景作画的还原度,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实景取材,成画甚至可以与高清晰摄影媲美,之所以能达到这个程度,认真且细腻的取材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本片大量的使用了现实中的景色:城市的广角镜头,雨天的足球场,残破的邮筒,荒芜草地里掉落的牙膏皮,晚霞里天空中飞机带过的长长云线,清晨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信的贵树的孤单身影,暴风雪里的车站明灭闪烁的信号灯,倒视镜里渐渐退去的夕阳。如此细腻的画面,与新海诚有些时候刻意定格的瞬间,可以看出他所想表达的一种幽微委婉的淡淡忧伤。每一个静止的画面的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观众称其画面的细腻“随便截一张图就可以当桌面”。而新作《言叶之庭》更是达到了几乎每秒钟百余帧的作画程度,而网上亦传出了《言叶》与现实场景(新宿御苑公园与东京市街道)的实景对比图,其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使得广大观众高呼:“新海诚‘丧心病狂’!”而在高还原的同时,细腻的光的应用也是新海诚作品的一大亮点,新海诚作品中,每一个场景的构图都离不开明暗对比,例如火车经过时车站扶手反光的变化,下雨天雨水滴落积水中的波纹反光,甚至在做饭时菜刀的刀锋随着下厨者的手部动作也会产生锋芒的晃动,新海诚可以说是把光的应用做到了极致,他几乎做到了把整部片子的每一帧画面都当作CG插画来完成,渲染非常用心。色彩绚丽是他惯用的手法,以至于后来很多日本动画效仿,逐渐成为现在日本动画的新星风格。而画面的光线却是越加细腻,更为突破。仔细欣赏就会发现,那些强光交界处的笔触都是亮线,不像以前描边线条的颜色比较统一,让整部动画的光影更加真实,甚至觉得耀眼。这就说明新海诚在制作动画的每一个作品,都有着新的突破,他很擅长研究光影的美,并且为己所用。我们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大量看到眩光的效果,大眩光和大对比度的场景中,这样的效果能整体提升动画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增加一定真实感,特别是以现实场景作为依据的场景中的真实感认同感和视觉冲击力。展现出新海诚对CG处理的深厚功力。
二、新海诚动漫的抒情手法特征———细节
新海诚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各种细腻的小感觉来一点一点触碰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影片的情感氛围中,直到最后的高潮部分小小地推一把。此时观众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新海诚塑造的氛围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导演的安排潸然泪下。以《彼端》为例:落日照耀下的空寂教室和校园,现实中的浩纪一路追寻到病房与梦中的佐由里相遇,拓也与浩纪在废弃车站中的争执,拓也离开实验室时对真希的表白。更加心动的是一些琐碎的地方,佐由里朗读时温柔地掠起头发露出白皙的耳朵,安静穿越城市的地铁中变幻的光影,下意识磕动的雨伞在石板上划出浅浅水滴,佐由里靠在门外读书,偷听男孩子们认真的讨论,女子更衣室外瑰丽的光线中浩纪温柔的等待,还有拓也面对即将被爆炸吞食时坚定坦然的表情,塔被破坏,爆炸停止,他淡淡微笑,转身
三、新海诚动漫剧情设置特点——缓慢,散文式叙事
新海诚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粗略浏览一下他作品的简要信息,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以短片居多。仅有的几部长篇如《繁星》和《彼端》的剧情都为人所诟病。以《彼端》为例,如果把两条平行线的故事发展换成单线也许倒能弥补新海诚在控制整体故事上的缺陷。即便是把平行世界这样看似庞大的设定搬出来,也掩饰不了剧情发展上的苍白。这应该与他的早年创作经历有关,因为他之前的几部作品全部是由自己一人创作,对于只有一个人创作的动
画电影来说,在兼顾脚本、画面、思想性、人物内心活动等诸多方面来说,一个短小简单的故事无疑比一个复杂的长篇要容易创作,而习惯了短片创作的新海诚在开始创作长片时无法掌握故事节奏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新海诚的短片作品反响明显比长片好,因为新海诚从不急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无论《秒速五厘米》,还是《言叶之庭》,他的叙事,总是不急不缓,利用似乎不经意间的特写画面、画外的配乐、剧中角色的一句台词,让观众体会到画面和故事下的深意。新海诚讲故事是弱项,在小段落小细节这样决定气氛的把握上却抓得很准。新海诚最擅长的就是把那种微妙的分毫的感情一丝一缕地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融化出来
《秒速五厘米》整部影片分为三个短篇即:《樱花抄》、《宇航员》、《秒速五厘米》。短篇在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与唯美的场景画面中层层递进:第一部《樱花抄》明理和贵树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他们的声音在如梦幻般飘落的樱花花瓣中响起:“听说樱花飘下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不觉得简直和雪一样么?”“明年能和贵树君一起看樱花就好了”;被分隔异地以后,两人又在信忠互相传达着思念:“在我家的附近有一棵很大的樱花树,大概到了春天哪里的樱花也会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落下,我想要是和贵树君一起,春天也一同来到就好了”,美好回忆的画卷一幕幕展现在屏幕上;贵树不远千里去看明理,伴着他内心焦虑的独白:“车站的距离难以想象的远”,列车缓缓地在雪原上前行。第二部《宇航员》中飘渺的星空下,贵树对暗恋他的澄田,又似乎对自己说:“那一定是一次超乎想象的寂寞之旅„„我们就这样是要去哪里,又能去哪里呢?”第三部《秒速五厘米》,在“只过着生活,但是令人悲伤的事情到处积累”的基调中展现着成年后的明理悲哀麻木的生活。散文诗般的内心独白配上精美的画面,宛如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这一切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是如何在发生变化,最终悄悄埋葬了自己的感情,也让观众逐渐体会那种朦胧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的感觉。
四、新海诚动漫的语言特色——内心独白{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新海诚的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充斥着大量的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独白。他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基本上是依靠独白的方式。虽然这与他不擅长创作人物间的对话不无关系,但独白绝对是最适合新海诚作品的。值得一提的是,新海诚所利用的独白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独白,而是令两个人交替进行并叙述同样的心声,以此来向观众展现两人的密切关系。例如在他的出道作《她和她的猫》中,通篇几乎都是在靠猫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但女主人的心声“谁来救救我”与“爱着这世界”两句堪称点睛之笔,把女主人内心的感情,在观众面前放大,使得观众真正能跟随上女主人的内心,一起体会女主人在受到挫折后的心痛与接受事实后的淡然与哀伤。
例如作品《星之声》,本片从一开始就使用独白的形式,女主角对自己的内心的现状进行了说明:“一直以为世界就是电波能够到达的地方,但是为什么我的电话没有人能收到。”影片紧接着说明了故事的背景、男女主角的关系。女主角长峰美加子是一名被选中要去驾驶人型宇宙兵器的高中生,男主角是和她关系十分要好的同学。长峰美加子漂流在比八光年的天狼星更加遥远的宇宙里,当她在另一个星球经历大雨时,她用手机编写了短信:“24岁的阿升,你好,我是15岁的美加子啊。我到现在也非常非常喜欢阿升。”看着屏幕上显示发送时间为8年224日时,美加子终于失声痛哭。这时独白声慢慢的响起,就像从时空的尽头传来:“我只是想见阿升而已啊,只想说句喜欢而已。”
这样的独白恰到好处凸显了影片主角的心境,把暗藏在心中的感情全部说出来,并在观众的面前放大,使得观众能跟着主角的心境一起变化,一起体会那种心被时空距离所扯开时撕裂般的阵痛感
五、新海诚动漫的情感———从含蓄到爆发
新海诚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是“思念、孤独、爱,还有就是心的距离”,在《秒速五厘米》之前,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线大多是受距离———无论是空间上、时间上还是心理上———的干涉而中断,从而故事收尾的。但自《秒五》之后的《繁星》开始,新海诚开始在主题中加入了“联系”。这一点在最新作《言叶之庭》中显得最为明显。从主人公的设置上可以看出,和新海诚旧作中的男主角的性格相差不少,在同样保持着细腻的情感下却显得勇敢得多。在孝雄直接拿取雪野的食物,听到朋友说了雪野的事情之后,等她离开立刻就去质问说雪野坏话的人。这里都可以看,女主角在孝雄说出那些话之后,也彻底释放出了自己一直压抑的情感。本以为雪野会坐在那个凳子上,然后这一幕就结束的,可她突然站起来跑下来去追孝雄。这就是新海诚的改变,他终于开始让心底沉默的两个人,努力靠得越来越近。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描述的爱情往往都是百转千回,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显得动人心魄、回味无穷。也有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虽然只是描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却不单只是让人看到爱情,而是更多的给读者带来其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例如周作人早期的一篇散文《初恋》,没有动人的故事也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有娓娓道来的平和,带着淡淡的伤感,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自己青涩的少年时代。如其相同的新海诚的动画作品,没有波澜壮阔的戏剧性情节,有的只是唯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配乐以及青涩的初恋情怀。
新海诚世界里的爱情都是单纯又美好的,无论是《星之声》里的美加子和阿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的佐由里和浩纪,还是《秒速五厘米》中的明理和贵树,包括澄田对贵树的暗恋。他们的爱情之间没有门第的阻隔,没有战争的纷扰,有的只是无法缩短的距离。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亦或是心的距离。无奈的现实将有情人分开,爱情在巨大的距离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每个人都在它的面前做了不同的选择,美加子和阿升选择了默默等待,佐由里和浩纪选择努力冲破距离的束缚走到一起,明理和贵树选择了让思念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的被消磨掉
新海诚作为日本新一代动画导演中的佼佼者,经常被人拿来与大师宫崎骏进行对比,甚至有人称之为“小宫崎骏”。不讨论这个绰号的合理性,新海诚与宫崎骏之间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宫崎骏的作品往往描述架空的世界,而新海诚则更青睐于现实世界的一定基础。如果宫崎骏的作品可以称之为童心未泯,那么新海诚则可以称之为青春已逝。而且新海诚的各方面功力都还不够老道,还没能固定自己今后的风格,还在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而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他人的诟病。
六、新海诚电影的音乐特色———纯净
如同提到宫崎骏就一定会提到久石让一样,新海诚也有一位负责音乐的好搭档———天门,两人从1998年创作《被包围的世界》时就开始合作,天门的配乐最大特点就是“缓慢”和“纯净”,主题上大多偏悲观,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以《秒五》为例,在第二节《航天员》中,主人公远野贵树在草原上顶着手机的荧光屏幕,想着远方的明里,想发邮件给她却不知邮件地址,但依然不断地写着没有收件人的信息,一丝哀伤流露出来,此时配乐的钢琴曲《カナエの気持ち》更突显音乐的纯净,尤其是第一个小节后提升了一个八度,越发能感觉到男主角纠结、矛盾、反复的心理。天门并不像久石让那样,可以通过配乐自由调动整部影片的情绪和节奏,控制观众的情绪发展。但他特别善于抓住那种所谓的“小感觉”,一点一点地触动观众内心,对影片起到完美的辅助作用
日本音乐受西方的影响特别深,从古典到电子概莫能外,在表达这一情绪的背景音乐中,新海诚跟很多制作人一样,都采用了提琴加钢琴的这种模式。无论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还是《秒速五厘米》,这样是为了突出奠定画面的物哀情绪。
篇四:《新海诚――日本传统动画电影的颠覆者》一、反其道而行――动画电影中“静”的艺术
动画电影作为动画的分支与发展,其媒介与动画一样,都是运动的声画影像与静态绘画的结合,媒介特征展现了动画电影在“动”与“静”两方面的分化,绝大数的动画电影理所当然的发挥动画电影“动”的特点,将进行过夸张、变形的视觉影像搬上银幕,因而传统的动画常常是以“动作”、“打斗”为主题,而新海诚却将传统动画电影中的戏谑与夸张抛之一边,追求静态画面与细腻情感,这是“静”的艺术。
新海诚的“静”主要的一方面体现在他十分注重画面。作为新海诚出道以来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秒速五厘米》,让人为之无法挪开视线的是他极其精致与充满美感的画面质量,每一帧画面都美的让人屏住呼吸,尤其是画面背景,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动画中夸张与风格化的艺术手法,展先在观众面前的是对生活场景的真实描摹,观众们常常开玩笑的说:“几乎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做壁纸了啊”。这是一种戏谑也是对新海诚的高度赞扬。
新海诚对于静态背景的强调还体现在作品的许多背景其实是对真实场景的描摹,比如《秒速五厘米》作品中的许多场景,男女主角小时候放学经过的斜坡等等场景都是可以找到其在日本的真实环境。一种动漫对于现实的“描摹”手法,新海诚的作品在背景“描摹”方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其对背景的真实度的极致追求,传统的动画,例如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中也有对欧洲建筑物的描摹,然而其所呈现的画风却更具趣味性,他对欧洲建筑物进行了风格化处理,展现出来的画面是与整体风格相适应的甜美之风。而新海诚的的画面背景风格消除了动画的风格化特点,画面细腻真实,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作品中主角所在的超市里的每件商品的商标。对于背景的这种写实倾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cg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电脑对于图像数字化处理的普及,动画制作者越来越追求图像的写实性,这种追求倾向与其技术特点无法分割,传统动画均采用以手绘为基础的制作方式,手绘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需要大量人力的动画不可能对每幅画面进行过度写实,而cg技术却大大简化了动画制作过程,新海诚甚至曾经一个人只身完成了作品《星之声》的创作。虽然cg技术赋予了新一代动画制作人写实的倾向,而在画面上能够达到新海诚这样高度的写实性的却是寥寥无几。
也许新海诚为了让观众能更多的去欣赏背景,因此他故意弱化人物的动作。这只是个玩笑,但新海诚作品中的人物动作的弱化也的确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传统观念中,动画片的优势就在于其“动”的特质,在于动画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像,而新海诚却反其道而行,人物的动作有意减少,台词与独白大大增加,人物的形体动作似乎只是人物台词与独白的附加,独白所展现的人物心理才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新海诚故意弱化行动从而加强人物心理活动,让人物“静”下来,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感受。“动”让我们无暇顾及,跟着故事而动,“静”让我们从内心感受,感受人物的情感,感受独白所传达的情感,影片的静之美让我们更容易被简单的故事触动,这就是新海诚“静”的法力。
二、打破线性叙事――诗意叙事
新海诚作品的另一个重要颠覆体现在他的叙述风格上,传统动画作品往往采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四段式线性叙事结构,剧情上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四段式的故事结构也更加完整与合理,这种成熟的叙事模式是讲故事的必备手段,然而新海诚却不喜欢讲故事,他喜欢写诗。他的故事充满诗意,没有激烈的动作,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奇观异事,只有诗意与美感。《秒速五厘米》中我们无法找到外在显现的主线,贯穿全篇的是人物独白所展现的贵树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人物的情感是连接剧情的唯一脉络。伴随着影片的发展,我们同男女主人公共同成长,我们感受着他们内心的痛苦,无声无息中,新海诚单单只用了画面与台词就将我们与人物联系在一起,故事展现的不单单是人物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人物内心的成长,剧情的发展也随心而动,故事描述的是男主角贵树的心灵历程,没有线索,只有情感。《秒速五厘米》中新海诚将故事分为三个章节,第一部分是《樱花抄》,讲述了贵树与明理俩人在小学时代是很好的朋友,后来明理转学走了,两人仍然通过书信交流,因为双方安
奈不住相见的渴望,于是贵树只身一人坐火车去见明理,两人在樱花树下的相拥而吻作为第一章节的结束。线性叙事被完全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记忆碎片般的断点叙事,故事中充满了人物生活的片段,新海诚还不时的运用倒叙的手法穿插两人小学的美好记忆,只有到了最后贵树坐上火车后,才慢慢开始了线性叙事,而其之前的故事都是一个个片段,观众在作者所展现的片段中捕捉两人的关系、情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最大程度上参与了故事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宇航员》,花苗是这一章节中新出现的角色,剧情表面上展现的是花苗追求贵树的故事,然而其内核还是贵树对明理的情感,作者通过花苗的眼睛来捕捉樱花抄之后的贵树,现在的贵树更像一个失去灵魂的空壳,在没有明理的世界里,他总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就算和花苗在一起,他的心也一直都在明理那。在这一段中,叙事不像《樱花抄》,故事发展更加传统,更加线性,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发展,虽然没有明确的开头与结尾,我们还是通过花苗的独白了解了故事与人物情感。尽管叙事的传统化,冲突在这一章节中仍然是缺失的,全篇展现的终究是人物内心最细腻的情感。
第三部分是《秒速五厘米》,在这一部分中,叙事完全自由化,我们能够捕捉的只有一个个片段,完全是人物心内的展现,独白将贵树和他的女朋友明野的片段相互穿插,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场景,没有联系,画面几乎是断裂的,只有独白连贯的穿插其中。本章节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情,观众只能通过片段进行揣度和理解,辅助上独白,我们才能大致了解剧情。新海诚的叙事就像诗一般,随意而行,重要的不是连贯的故事,重要的是连贯的情感,新海诚的诗意不仅仅是画面的诗意,更是叙事的诗意。
三、用独白创造诗意
在新海诚的作品中,独白是永远不可欠缺的重要元素,新海诚并太会运用动作与情节来传递情感,人物情感的主要传达手法还是独白。独白让观众更好的融入贵树的视角和心境中去,这是新海诚的杀招,他通过独白来一点一点积蓄情感的沉淀,节奏缓慢的动作,随性诗意的叙事,一切情感的积淀都在最后富有冲击力和强烈的配乐爆发出来,这就是新海诚的惯用手法。冲突不是没有,而是留到最后,杀人只需一招。杀招的完成需要一把武器,那就是独白。
独白的使用需要配合画面的诗意,如果画面无法传达出应有的诗意,那么独白的效果将难以展现。正由于新海诚对画面质量近乎痴迷的追求,独白才能如此轻易的带动我们的情感。新海诚在其作品中,对于光线有着执着的追求,画面的光线层次鲜明,立体感非常强烈,画面由于光的韵美而充满诗意,正是光线的诗意成就了独白的诗意。
新海诚的这种极致的诗意往往能让作品更加精致、美妙,也更富层次感,作品一般显得非常平和,几乎没有高潮,有一般也是安排的剧情的最后。《秒速五厘米》中的悬念性被刻意淡化,观众被唯美的画面和带有磁性的独白所吸引,然后慢慢地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与那份诗意与忧伤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新海诚对于独白和人物角色的旁白的编排可谓是大师级的,在作品中,他常常将独白和音乐结合的恰当好处,《在秒速五厘米》中,男主角的独白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就像一首优美的诗,贵树在催情的音乐中独自朗诵着他爱的诗篇,这是新海诚的诗意,也是观众情感的催化剂。对于独白的大量使用,其实是被外界很多人所诟病的,因为独白的使用是电影退化的表现,他是电影语言的退化,是电影退回戏剧襁褓的可怕退化。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不同的电影风格需要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动画电影都是动感、快速、奇幻的,对于新海诚这种极其注重内心表现的电影,独白与台词是展现情感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在看电影是要搞清楚,电影的那一部分是最打动我们的,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作品的奇幻故事,然后才是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深度。而新海诚的作品最让观众感受强烈的不是故事的剧情而然故事所传达的情感,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并非经历了一场冒险,而是一场心灵旅行,那相似的情感不断的与影片共鸣。当
我们分清楚每部影片所传达的主次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新海诚对独白的大量使用。
四、结语
新海诚作为新生代日本动画电影的代表,其在画面、叙事等方面展现与传统日本动画电影截然不同的风格。他注重静态画面的精致度,刻意淡化情节,通过独白和画面的诗意来激发观众的情感,这些手法并非新海诚独创,但是他是唯一将其作为主要手法来制作影片的。我们无法评价其风格的优劣,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观众的喜爱程度就能很好的体现出其作品的魅力,再者,新海诚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年轻导演,他从孤军奋战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团体,从淡化叙事到最近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言叶之庭》叙事上加强,新海诚在一步一步的进化自己。我们通过对其前一阶段作品的风格分析而研究其作品与传统动画的区别。这种区别可能是日本动画电影的新方向,或者只是一种新模式,也许新海诚的作品无法成为主流,但我们通过观众对他的喜爱程度就可以感受到新海诚个人风格化的作品所带来的生气,他是日本动画的新鲜血液,是日本动画的重要成果。
篇五:《新海诚——日本传统动画电影的颠覆者,文献检索》1.新海诚——日本传统动画电影的颠覆者
2.主题词A.新海诚B.新海诚的作品检索策略:新海诚or新海诚的作品
3.检索工具:网络检索——百度搜索引擎:新海诚的作品2480000
参考文献:
[1]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日]山口康田.日本动画全史――日本动画领先世界的奇迹{如何将照片做出新海诚动漫}.
[M].于素秋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8.
[3]韩栩,薛峰.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
[5]易欣欣,生喜.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新海诚——日本传统动画电影的颠覆者
一、反其道而行――动画电影中“静”的艺术
动画电影作为动画的分支与发展,其媒介与动画一样,都是运动的声画影像与静态绘画的结合,媒介特征展现了动画电影在“动”与“静”两方面的分化,绝大数的动画电影理所当然的发挥动画电影“动”的特点,将进行过夸张、变形的视觉影像搬上银幕,因而传统的动画常常是以“动作”、“打斗”为主题,而
新海诚却将传统动画电影中的戏谑与夸张抛之一边,追求静态画面与细腻情感,这是“静”的艺术。
新海诚的“静”主要的一方面体现在他十分注重画面。作为新海诚出道以来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秒速五厘米》,让人为之无法挪开视线的是他极其精致与充满美感的画面质量,每一帧画面都美的让人屏住呼吸,尤其是画面背景,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动画中夸张与风格化的艺术手法,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对生活场景的真实描摹,观众们常常开玩笑的说:“几乎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做壁纸了啊”。这是一种戏谑也是对新海诚的高度赞扬。
新海诚对于静态背景的强调还体现在作品的许多背景其实是对真实场景的描摹,比如《秒速五厘米》作品中的许多场景,男女主角小时候放学经过的斜坡等等场景都是可以找到其在日本的真实环境。一种动漫对于现实的“描摹”手法,新海诚的作品在背景“描摹”方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其对背景的真实度的极致追求,传统的动画,例如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中也有对欧洲建筑物的描摹,然而其所呈现的画风却更具趣味性,他对欧洲建筑物进行了风格化处理,展现出来的画面是与整体风格相适应的甜美之风。而新海诚的画面背景风格消除了动画的风格化特点,画面细腻真实,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作品中主角所在的超市里的每件商品的商标。对于背景的这种写实倾
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CG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电脑对于图像数字化处理的普及,动画制作者越来越追求图像的写实性,这种追求倾向与其技术特点无法分割,传统动画均采用以手绘为基础的制作方式,手绘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需要大量人力的动画不可能对每幅画面进行过度写实,而CG技术却大大简化了动画制作过程,新海诚甚至曾经一个人只身完成了作品《星之声》的创作。虽然CG技术赋予了新一代动画制作人写实的倾向,而在画面上能够达到新海诚这样高度的写实性的却是寥寥无几。
也许新海诚为了让观众能更多的去欣赏背景,因此他故意弱化人物的动作。这只是个玩笑,但新海诚作品中的人物动作的弱化也的确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传统观念中,动画片的优势就在于其“动”的特质,在于动画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像,而新海诚却反其道而行,人物的动作有意减少,台词与独白大大增加,人物的形体动作似乎只是人物台词与独白的附加,独白所展现的人物心理才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新海诚故意弱化行动从而加强人物心理活动,让人物“静”下来,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感受。“动”让我们无暇顾及,跟着故事而动,“静”让我们从内心感受,感受人物的情感,感受独白所传达的情感,影片的静之美让我们更容易被简单的故事触动,这就是新海诚“静”的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