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装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作文题(有个洋人要做西服)》
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要智慧地学习,借鉴要学会思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灵活地处事,要学会变通等等(正面立意)
另外,学生作文中,有一部分同学写了“创新”(或“不要墨守成规”),写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选题太大、太空,不够具体到位),“学会取舍”,不算离题,但也不够切题,一般在40—46分之间,不会得到47分以上的高层分数。
只要学生的作文立意切题、到位,得分一般就在44、45分以上了。
学生典型的离题立意有:“细节决定成败”,“做自己”,“表达要准确”,“谨慎”(或“严谨”“细心”),“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标准”等等,一般是30分。
篇二:《西装文化的发展》杂谈西装文化的发展
摘要现代西服的基本构成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并成为日常穿着的正统装束,这种装束从正式到非正式场合几乎都能穿用,因此从欧洲影响到整个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场合通用的指导性服装,被誉为“国际服”。文章介绍了西装及其配饰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西装的美学细节及起源。介绍了西装的形制和发展,及其风格的演变。最后介绍了西装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西装;服饰;历史;起源;发展
Causerieaboutdevelopmentofwesternsuitculture
AbstractModernstructureofwesternsuitformedat1920s-1930s,andhasbecamedailyformalclothing.Thiskindofclothingcouldfitbothformalandinformalsituation,thusbeingfashionablefromEuropetototalworld,andbeingtreatedasstandardsuitsinnationalsocietypublicoasions,praisedas“nationalclothing”.Inthispaper,originofwesternsuitsandaessorieswasintroduced.Aestheticsdetailsofwesternsuitswerethendiscussed.Structuredesignswereintroduced.Finally,developmentsofwesternsuitsinChinawereintroduced.
Keywordswesternsuit;clothing;history;origin;development
1西装及配饰的起源
西装又称西服、洋装,其起源有多种说法[1]。其中一种说法为200多年前的欧洲,当时欧洲贵族穿着的宫廷礼服非常复杂,着装环节非常繁琐,不利于户外运动;另一方面,其环形高领设计在体现高雅华贵的同时,也让人在运动时常有窒息感。尽管宫廷服饰具有种种不便,但贵族们为了显示自身地位,外出时仍需穿着宫廷服饰,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英国某位喜好渔猎的皇室贵族常约友人外出打猎钓鱼,在骑射抛竿时常受扼颈之苦,在到达野外脱离平民视线后便会将宫廷服脱下,但是脱衣穿衣过程之复杂仍令这几名贵族抱怨不迭。某次外出钓鱼时,该贵族无意间看到一名当地渔民穿着敞领少扣的衣服,非常适合捕鱼劳动,这种衣服简陋却不失潇洒气质。该贵族灵感闪现,回去后遂令皇室裁缝对贵族服饰进行改造,将高环形领改为敞领,外出时穿着这种改造过的衣服,其潇洒笔挺的外表在贵族中引起一阵风潮,随后这种衣服在欧洲渐渐流传开来,渐渐演变为现在的西装[2]。
关于西装的起源还有其他说法。一种说从前有个乞丐非常可怜,唯一的一套衣服上衣扣子掉得就剩下下面两个,其中一个还因为扣门坏了扣不上,只好穿着这个扣着一个扣子的衣服在街上行乞。走
着走着不小心裤带也坏了,又不舍得扔,就挂在脖子上。这时一个聪明的裁缝正好路过,看到这种穷困潦倒的悲惨景象,灵感闪动,就有了今天的西服。另一种说法,在18世纪末,西服的雏形在欧洲出现,Justancorp(法文,即紧裹全身的衣服)和Veste(法文,即现代西服背心的前身)以及Culotte(法文,即紧身长及膝的半截裤)构成类似现代三件西服的前身。20世纪初,英王爱德华的穿着成为新世纪男装的范本---缎面高筒帽,厚呢长大衣,三件套西服,打褶长裤和手工皮鞋成为男装的基本格式[3]。总之,西装源于欧洲是可以确定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现代套装原形,开始成为日常装中的正统装束。
在穿西装时,尤其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中,常系一跳领带。据说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住在深山老林的日耳曼人,他们披着兽医取暖御寒,为了不使兽皮聪身上掉下来,就用草绳扎在脖子上,称为最原始的“领带”。很有点“领带”意味样子的装饰最早出现于17实际的欧洲。那时,正有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队走在巴黎闹事街头,他们个个穿着整齐笔挺的支付,而脖子上都系一根布条,这引起了崇尚时髦的巴黎人极大的兴趣,随即争相模仿,以示荣耀。后来,法国一位大臣上朝,脖颈上系了一跳白绸巾,并打上一个漂亮的扣结,当时路易十
四见了,大加赞赏,并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士都得如此这般。从此,系领带打结的习惯便延续了下来。
在穿西装的时候,衬衣上都还有这一个硬领,那是古代的将士们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措施,咽喉部位的衣领,都是用皮革和金属特制的,用以防备敌人的利箭射在致命的喉部上,这样,硬领也就保留下来[4]。
袖扣的起源为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地十分关心部队的军容。他看到士兵们制服的袖子很脏,便问这是怎么回事,军官告诉他说,这是士兵们经常用袖扣擦脸上的汗的缘故。为了改变士兵们的这种不良习惯,腓德烈便下了一道命令,让所有的士兵在袖扣上都必须钉上金属扣子。这样一来,士兵如果再用袖子当毛巾擦脸,他们的脸就会被擦痛。果然,整个部队的仪表变得整洁多了。而且从那以后,老百姓外套的袖口上也开始钉上扣子,但是只是为了美观而已[5]。
西服以及其各种配件吸收了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军装等不同种类服饰的风格,可谓集众家之长。正因如此,西装具备了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高雅典朴、潇洒大方的特点,正是绅士风度的强烈外在表现[6]。
体羸弱的人是得不到女性的欣赏的,自然也谈不上女性的爱。而健壮的身体,漂亮的线条,则可以轻而易举赢得女人的芳心。
2.2强调肩部与“中段”的亨利八世
足以体现男性雄姿的不仅仅是腿部线条,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在穿衣方面最喜欢体现肩部以及臀部。在上衣肩部加入填充物,使肩部看起来很宽。我们经常听到的细腰窄背估计就是那种效果。据说这样可以从视觉上给人以威严感。
现在的男性开始流行阴柔美,所以已经很少人能有这样的视觉效果。而现在审美观点似乎也不再以细腰窄背为标准,因为这个词已经不是常用词,在拼音输入的时候,不能一次成词,可见不经常被使用。
关于历史上的亨利八世,大家最了解的恐怕是他那六位美貌绝伦的妻子和他旺盛的精力。在英国悠长的王室历史中,只有这位国王享有独一无二的艳福。这需要几个条件,地位自然不用再提,据说在当时的英国,如果身量不够高大,也难成为贵族。而亨利八世据说是历代国王里面最为雄壮、高大的。当然,如果只是身材高大,就可以满足六位女性,那么这世界上有太多伟大的人了。如果有时间到伦敦,不妨去著名的伦敦塔游览一番,亲眼看一看亨利八世的盔甲,他的盔甲有一部分极为夸张,也就是被他特别强调的地方,估计谁看了都不免暗自赞叹一番。
对于“中段”展现,从1340年到1360年的服装上可以看出端倪。那个年代,为了要展现更多的腿部线条,上衣的长度已经短了很多。为此教会大为不满。加上1347年曾经有鼠疫蔓延欧洲,以教会为首的保守派说这是因为上衣的尺寸越来越短,男人露出了裆部,此乃对神灵不敬,所以降此灾祸,人人都要受罚。如果如此这般继续下去的话,神灵还会做出什么很难预测。尽管如此,在流行趋势面前,诸神让路,上衣的尺寸依然在不受约束地短而又短。
西装上衣的尺寸变短,自然而然地让中间段位(裆部)很显眼。装饰视线的集中点,显示自己的个性,本来就是人类的本性。
而这个地方在穿着的时候是否舒服尤为重要。这个地方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裁缝师傅都会大下功夫。如果有定制西装的经历,在量身的时候,师傅会问道“你习惯把它们放在哪一边”。这个问题就是得到答案的是否,他在打板制作的过程中,一定
2西装的美学细节
西装的演变是很有意思,尤其要追溯到13世纪。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美的不同追求,使男性服装经历了很多个阶段,也展现出男性不同的美感,让人看到身体的强壮。在这一点上,意义上的西装都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传统服装更有表现力。无论是肩、腰、臀部,都被夸张地表现出来。
2.1腿部线条,男性魅力中心点
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男子服装的特点是短、紧,恰到好处地包裹着身体,我们称之为紧身马甲,欧洲人叫作Doublet,同样的服装在法国则叫Pourpoint,在意大利称为Farsetto。这样的服装要配上袜子,穿上靴子,再披上斗篷,就是非常棒的外出服装。
因为是5分裤,所以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关注小腿部分,而男性带有肌肉的腿部线条,就这样被一览无余。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欧洲的男子们就是这样暗自表现以及竞争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对男性腿部线条的欣赏。在那一时期,身
要留有余地,这样穿着的人才会感到舒服。
2.3里衬最为重要
探讨西装最初的由来,一种说法是由13世纪的盔甲慢慢演变而来。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展示男性美感的,每一个时期强调的细节部分,都被直接或者变化地保留下来。
与肩部同样重要的是胸部,胸部到腰部的微妙曲线,直接从中世纪让女人陶醉不已的盔甲中继承了下来。
传统工艺的西装在制作过程中,里衬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的就是再造男性的线条。在这个制作过程中,虽然有用高温、高压出版机,直接作用在附有粘着剂的无纺布上,但这是最低级的做法。在定制高档西服的时候,里衬的做法就很有讲究了,用羊驼等极有张力的纤维作为双重里衬,即便是最有能力的受益人都要花费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3西装的形制与发展
西装可分为男西装、女西装和童西装三类。男式西装一般分为三件套西装(包括背心,也称马甲)、二件套西装和单件西装三种。它又分为美式、欧式与英式三种基本式样。美式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单排扣。腰部略缩,后面开一个衩,肩部自然,垫肩柔软精巧,袖窿剪裁较低,以便于活动,翻领宽度中等,两粒扣或三粒扣。欧式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剪裁合体,装有垫肩,腰身始终,袖窿开得较高,翻领狭长,大多采用双排扣。英式西装的特点是垫肩较薄,贴腰,采用闪亮的金属扣,后身通常开两个衩。在这三种款式的西装中,以美式西装穿着最为舒适,而贴身的欧式西装,适合于身材修长的男性穿着[7]。
西装的基本形制为:翻驳领,翻领驳头、分枪驳角和平驳角,在胸前空着一个三角区成“V”字形;前身有三只口袋,左上胸为手巾袋,左右摆各有一只有盖挖袋、嵌线挖袋或贴线袋;下摆为圆角、方角或斜角等;有的开背衩两条或三条;袖扣有真开衩和假开衩两种,并钉衩钮三粒。按门襟的不同,可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类。在基本形制的基础上,部件则常有变化,如驳头的长短、翻驳领的宽窄、肩部的平跷、钮数、袋形、开衩和装饰灯,而面料、色彩和花型等则随流行而变化。做工分精和简两种。前者采用的面料和做工考究,为前夹后单
或全夹里,用炭黑衬或马棕衬做全胸衬;后者则采用普通的面料和简洁的做工,以单为主,不用全胸衬,只用挂面衬或一层粘合衬,已有采用半夹里或仅有托肩。其款式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男西装的特点是宽腰小下摆,肩部略平宽,胸部饱满,领子翻出偏大,袖扣裤脚较小,较明显地夸张男性挺拔的线条美和阳刚之气,此事的女外套也同样采用平肩的掐腰,但下摆较大,在造型上显得优雅而富于女性高雅之美。到了五十年代初期,男西装趋向自然洒脱,但变化不很明显。同期的女外套则变化较大,主要变化为由原来的掐腰改为松腰身;长度加长,下摆加宽,领子除翻领外,还有关门领,袖口大多采用另镶袖,中期开始流行连身袖,造型显得稳重而高雅。在六十年代中后期,男西装和女外套普遍采用斜肩、宽腰身和小下摆。男西装的领子和驳头都很小;女外套则较大,直腰长,其长度至臀围线上。袖子流行连身袖及十字袖。西装裙臀围与上摆垂直,长度达膝盖。裤子流行紧脚裤和中等长度的女西裤。此时期的男女西装具有简洁而轻快的风格。到了七十年代男西装和女外套又恢复到四十年代以前的基本形态,即平肩掐腰,流行喇叭裤(上小下大)。女装前期流行短裙,后期则有所加长,下摆也较大。这一时期的男女西装带有复古的倾伺,具有庄重而典雅的线条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西装又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男西装腰部较宽松,领子和驳头大小适中,裤子为直腿形,造型自然匀称。而女西装则流行小领和小驳头,腰身较宽,底边一般为圆角。女西装的下装大多配穿较长而下摆较宽的裙子。这些服装的造型古朴典雅并带有浪漫的色彩。
4男西装风格的演变
西装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仍在不断地流行和完善。现代西服套装的基本构成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并成为日常穿着的正统装束,这种装束从正式到非正式场合几乎都能穿用,因此从欧洲影响到整个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场合通用的指导性服装,被誉为“国际服”。西装一直被认为是国际标志性的服装,它们对款式、做工、面料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再配上恰当的附件如领带、胸针、皮带、皮鞋等,以显示着装者的身份和地位[8]。
西装作为男士专用的正规服装,其风格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设计师的文化修养、创意,还涉及款式、造型、面料、手感、弹性等诸多因素。按照风格,西装可以分为正统西装和休闲西装[8]。正统西装绝无累赘拖沓之嫌,在色彩、材料上追求高雅、沉着,造型上追求稳定,适合于在隆重的礼仪场合和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穿着。休闲西装追求无拘无束、飘逸自然的风格,从面料到款式,从色彩到搭配,完全可以根据目的性要求展开个人的想法。休闲西装不仅可以作为办公室中的实用性着装,还可以作为表现个性的休闲装束[10]。
社会的发展带来服装文化的演变。过去,西服讲究“挺括、厚重”的风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追求那种呆板、严肃的生活氛围,而是开始摆脱紧张,缓解压力,渴望自由,开始崇尚舒适、休闲、放松的生活模式[11]
。人们在对服装服饰的要求上,体现出对休闲服装的青睐,正装的休闲化日渐明显,并成了一种时尚[12]。
服装市场流行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服装流行“挺、柔、轻、薄、牢”,而到了21世纪则转向“柔、轻、薄、挺、舒”,人们越来越讲求衣着舒适性的变化[13]。
5西装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时装界风云变化,而男人的衣橱始终以西装为主打,没有一种服装可以像西装这样长盛不衰,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华尔街的银行家开始被允许在周五穿上T恤和牛仔裤上班,可老派绅士与年轻的金融新锐都必须承认:当动辄上亿的生意摆在面前,人们仍旧愿意相信一个西装男而不是一个穿常青藤校服的谈判对手。所以说,好西装永远是好男人的金字字招牌。而当它流入中国,曾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起步,为西装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
在中国,穿衣是一件难题。当年,康有为试图说服满族权贵实行新政,其中就有变服饰之议,其结果是收获了马上打天下的满清官员们的一片嘘声。康的这种思维实为中国千年以来的老套路:穿衣是一个政治问题,与行政统治紧密相连。然而康的理想最终夭折,其变服饰的议题,却被后来的革命党人实现。
1900年前后,中国的青年不断涌入国外,不仅
带来了西方思潮,也带来了西方的服饰,留着长辫、身着西装的“假洋鬼子”遍布神州。最具西方思想的革命党人可谓穿着西装的急先锋,穿西装与革命似乎密不可分。
辛亥革命成功,满清政权被推翻,西方思潮几乎已成常识,西装也随之成为新时代新人的必选服饰。看旧时老照片,青年们的合影,他们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俨然一派西方绅士模样。孙中山先生试图为民众重新设计新服饰,中山装宣告诞生。革命党人为之喝彩,而一般民众却未能领会先生深意。除革命党人外,民间并未掀起中山装热。袁世凯当然也没有买中山先生的账,他的北洋政府中,武官穿军装,文官则穿西装。政治斗争中的角力,从服饰中可见一斑[14]。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西装业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为主体的“奉帮”裁缝专门制作西装。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一些专做高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罗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艺闻名国内外。此外,中国西装制作形成各种流派,较为流行的有罗(俄国)派和海派。罗派以哈尔滨为代表,制作的西装隆胸收腰,具有俄国特色;海派以上海为代表,制作的西装柔软、合体,具有欧美特色。1936年,留学日本归来的顾天云,首次出版了《西装裁剪入门》一书,并创办西装裁剪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制作西装的专业人才,为传播西装制作技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西服在中国获得迅猛发展。挥别了着装的大众化时代,在这个个性张扬、色彩缤纷的日子里,服装被赋予了许多别样的情绪,开始灵动起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已极具国际竞争力。迄今为止,我国已连续多年居世界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的榜首。近年来中国西服特别是男西装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据纺织工业统计年报显示,我国男西装产量呈连年上升趋势。销售收入占服装收入的10%左右,成绩显著。而女西装具有注重款式和造型,季节性强,变化要求快,生产批量小等特点,生产企业的重点是产品的开发设计。加之女士服装品种繁多、形式丰富多彩,所以正统的女西服的发展远不如男西装那样迅猛。故而在人员技术素质、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设备和规模及企业的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手段
等方面,与男西服生产企业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男西服是我国服装产业中发展最快、最成熟的产品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男西装的发展就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重要标志,在我国服装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翻开今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男西装也赫然在上,让国人对中国服装又多了一份期待。
我国男西装表现出生产地域集中度高、品牌化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我国男西装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名西服品牌在我国都设有加工企业,国内男西服品牌也逐步显示出了稳健的竞争优势。一些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如新郎、杉杉、国人等西服品牌逐步被国际、国内的消费者所认同与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出口创汇也逐年扩大。国内一些知名品牌也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其产品在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和综合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优等品水平;另外,从品牌建设与企业规模上看,我国也已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这些企业在技术改进,产品创新等方面投入力度大,开拓创新意识强,并实行严格的现代化管理,在生产规模、工艺流程、技术设备、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冲击国际著名品牌的先行军。
参考文献
[1]罗荣.西服溯源[J].辽宁丝绸,2006(4):24-25.
[2]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陈东生,甘应进.新编中外服装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5]孙宁宁,王群山.男西装领及门襟溯源[J].山东纺织经济,2009(9):105-107.
[6]史林.高级时装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7]吕志芹.西装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科技咨询,2006(9):220.
[8]赵玉华,许树文,李兴刚.男西服风格的演变与用衬的新理念[J].国际纺织导报,2005,33(10):71-72.
[9]刘蕾,王建萍.男西服的风格和里衬的选用[J].国际纺织导报,2003(1):81-84.
[10]忻宙.国内休闲服装市场发展新特点[J].SIT2004新型衬布技术信息业务交流会论文资料汇编,2004,34.
[11]品牌文化——中国男装发展的必然之路[J]服饰商情,
2004,10(11):19.
[12]宋绍华.21世纪服装衬布技术面临新课题[J].国际纺织导报,2001(1):57.{关于西装的文章}.
[13]黄剑庆.关于“现代西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