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详细内容
第一篇:《《红楼梦》阅读笔记-课题组老师》
《红楼梦》阅读笔记
课题组老师
1月6日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读这一回,我发现父子关系及教育理念的变化,这是个有趣的现象。读红楼梦,对当时大家族的亲子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挺诧异,其实说怪也不怪,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祖父辈、曾祖父辈偶尔还留有彼时的影子。
在十七回,宝玉到大观园玩耍,听说贾政也来了,连忙一溜烟地跑出门来。这架势,哪是子见父,分明是民见官(民见官也不必如此慌张)、小偷见警察。
大观园题名之旅,宝玉表现不俗,众人极尽赞赏(许有附和拍马,但不可否认,很多题名确值得称道)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贾政对宝玉的评价。依次摘录如下:
1、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矣选拟。”
2、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此两处,虽未如现今家长一般大加赞赏,但读来尚可——做官久了,就不知道怎么做父亲了,值得原谅。又,彼时,父对子的最高赞赏或许就是“点头微笑”,必须理解。
3、贾政道:“他未曾做,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是个轻薄东西。”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
4、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5、贾政听了道:“咳!无知的蠢物„„”
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扠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6、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
7、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做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
8、贾政遂冷笑道:“你这畜生,竟也有不能之时了„„”
9、那宝玉一心只记挂着里面姊妹们,又不见贾政吩咐,只得跟到书房。贾政忽然想起来道:“你还不去,看老太太惦记你。难道还逛不足么?”
这一路逛,一路接受考试,一路经受打击。宝玉抗挫力不错,内心很强大,或许平日面对贾政已练就这般本领。贾政不仅批评打击,且他的训斥相当无理——宝玉发表自己观点时遭训斥,宝玉不说话还是遭训斥。宝玉一路跟随遭训斥,可以推测,若是宝玉提出先撤退,还是遭训斥。
这或许是那个年代亲子关系的缩影,在如今比较大男子主义的男性身上还能发现些许痕迹。
(王婷婷)
1月4日
宝钗扑蝶使暗招
——《脂砚斋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二十七回读书笔记
众姐妹游园,黛玉不在,宝钗安排大家去玩,自己准备去找黛玉。“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这段对宝钗的心理描写,既可以说明宝钗是多么地善解人意,也可以验证宝钗把黛玉研究得很透,既然能把黛玉研究得透,其他兄弟姐妹以及长辈下人等,更是不在话下、了如指掌了。哪像黛玉,一门心思都在宝玉身上,对宝钗以及对身边众多危机视若不见,两相对照,宝钗当然是越来越如鱼得水,黛玉也势必会越来越如履薄冰。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红楼梦写宝钗的文字很多,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镜头,因为此时的宝钗恢复了她真实的十四五岁的天真烂漫,写出了一个女孩的活泼本性。而其他更多的镜头,宝钗都是端着的,一幅假道学的嘴脸,隐藏着自己,左右逢源。每读到宝钗,看着都很累,其实她比黛玉还可怜。只有此处,宝钗是属于她自己的,她和花园蝴蝶融为一体,甚至是忘乎所以,让我们看到宝钗也有如此顽皮真实的一面。假使宝钗在宝玉面前展示的也是她扑蝶时的真率模样——蹑手蹑脚,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估计宝玉会真爱她几分。生在豪门也是有诸多不幸的,若要自如生存,首先要失去自我。而对黛玉来说,失去自我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所以黛玉选择的是和宝钗不同的人生。
接下来是宝钗倍受诟病的一个情节,她为了自己脱身使暗招嫁祸黛玉。“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这是小红和坠儿在亭内谈论贾芸还手帕的事情,两个丫头说着说着,忽然意识到不妥:“‘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而此时宝钗正在亭外听着呢,她将如何脱身?
“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仔细研读了这段文字好几遍,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宝钗刻意要陷害黛玉的,我更愿认为这是宝钗潜意识里的言行。她已经习惯如此了,逮着谁都会这样,这次为什么是黛玉,而不是探春什么的,关键是刚才本来想去看黛玉,却看到宝玉去独会黛玉了。作者只是写宝钗怕自己尴尬,却没有写宝钗的伤心和嫉妒。紧接着这一段写宝钗把无意偷听顺势栽赃到黛玉头上,难道不是一种无痕的泄恨吗?何况,她除了能够选择黛玉顶包,其他探春等小主,宝钗也不敢哪!不过,让我不能原谅的地方是,宝钗做这一切是如此熟能生巧。看她是“故意往前赶”,如果是听见说话像回避,怎么还往前赶呢;“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反将一军,两个小丫头打死也不会相信宝钗是听了他俩的谈话的;最恶毒的是这一句:“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这不明摆着告知人家是黛玉偷听了,难以想象平时她是怎样地练习自己才能达到这般境界。更可恶的是,做完这一切,宝钗非但没有愧意,反而是心中好笑:
嘲笑两丫头的愚笨,得意自己成功嫁祸,冷笑黛玉以后有好戏瞧了„„
如果说之前对宝钗只是表面的描写,曹公到此处已经是对宝钗进行内骨里的刻画了。可怕的宝钗,可怕的作者!
(吴樱花)
1月2日
挥洒自如治丧举重若轻扬威
——不得不服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续
四、明确职责
治理丧事本身就是非常烦琐而繁忙的。在宁国府平时就有点混乱情况下遇到如此大事,没有明确的职责,恐怕是会乱成一锅粥的。好在凤姐能力超强,事先的深思熟虑,临场的立威定规,让事情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了。“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第二日还是卯正二刻过来„„”凤姐一一分配好各班各点的人数、职责和时间段,大家只要按章行事便井然有序了。
看这段凤姐的安排,确实有点指挥若定的将帅之才。{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正是因为凤姐的有序安排,“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捡便宜的做,剩下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迷失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
就是凤姐自己,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凤姐心中十分得意,其实我们读者也无比佩服,凤姐的聪明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明察秋毫
王府贵族本来人多事多,治丧之事更是千头万绪,管理不严不到位就会有人钻空子多拿多要或者偷懒懈怠,人浮于事。好在凤姐“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治丧过程中,荣府四个执事要支取东西,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儿念过,听了共四件,凤姐因指着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来取。”“那二人扫兴而去”。如果没有平时凤姐在荣府当家管事,非常熟悉相关事务,在如此忙碌的时刻,如此细节的事情恐怕她是看不出差错的。不得不佩服,凤姐不禁掌握大方向,还能关注小细节,正是凤姐如此精细能干,才让庞大的荣府和如今治丧中的宁国府顺利有序的运转。凤姐的才干,对我们无论是管理一个班级,还是治理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六、严惩不贷
不管考虑得如何周到,不管是三令五申,在行事中总会有人因为自己的懈怠或疏忽或者不以为然而导致错误出现。治丧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按照凤姐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这位出错的主儿肯定是逃不过凤姐的惩罚了。
正五七正五日上,凤姐处理相关事宜后入抱厦按名查点人数:
都已到齐,只有迎送客上的一人未到。即明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虽然告饶,但凤姐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不如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去,打二十大板!”一面又掷下宁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
仅仅因为迟到,这个当事人又挨打又挨罚,更是丢尽了脸面。凤姐的确够狠的,似乎处罚过于严厉了。但在那个年代,被打被罚也只能认命,不仅如此,被打后“还要进来叩谢”。封建专权时代或国度就是如此,今天某些单位一手遮天的领导——北戴河自来水公司总经理马超群或者街头恶霸也是如此。
打完这个迟到的,凤姐继续立威:“明儿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不怕打的,只管误。”凤姐可谓杀鸡儆猴。有了这次严厉的处罚,估计再也没人敢迟误了。果然,“众人不敢偷安,自从兢兢业业、执事保守,不在话下。”
虽然凤姐这次处罚严厉了些,但在特殊时刻采取特殊的严厉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从人情上看凤姐不够仁义宽容,但从做事来说,尤其对于宁府有点散漫惯了的用人来说,在这个不容出差错的贵族治丧之时,在这个要立威扬名的凤姐面前,这个严厉处罚还是可以理解的,它的震慑威力是强大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非常时期用重典”也适合凤姐的性格和行事风格。
在协理宁国府治丧过程中,凤姐可圈可点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凤姐“不偷安推拖”,“日夜不暇,筹划的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赞者”。
协理宁国府,凤姐真可谓:挥洒自如治丧,举重若轻扬威。
(殷晓青)
12月31日
今天是我值班,多么有意义的日子!
我就不打开红楼梦文本了,而是跟第一次接力那样,还是放开地将自己对红学、红楼人的看法。
记得有一年跟窦桂梅等一起去山西某地上课,路上我们仨(还有徐冬梅)聊起红楼梦,我问她们,最喜欢里面什么人物,感觉自己身上有哪些红楼人物的影子。大家猜猜,魅力十足的东北大妞窦桂梅认为自己最像谁?
女强人、儿童阅读推广事业的成功企业家徐冬梅又最推崇哪位红楼美女?
还有,我,欣如,自认为身上有哪些红楼人的元素?
卖点关子先。十分钟后解答。
时间到,既然再没有人响应,我就自说自话啦。双击查看原图
窦桂梅老师说,自己就是林黛玉!别看别人都认为她活泼开朗,有点王熙凤的劲儿,但回到一个人的世界,她就是林妹妹,敏感、多愁。我相信,不信你们去看《花自绽放云自卷》那篇很多年前写窦桂梅和薛瑞萍知交关系的文章,在薛瑞萍那里,窦桂梅不仅有热情洋溢的一面,更有依赖、信任、完全放松甚至瘫软下来的一面。薛瑞萍以前也写过类似的随笔,描写接到窦桂梅来和送走她等细节。下了舞台般的讲台,躲到没有领导陪同和接待的房间,窦往往疲倦地不想睁眼睛,像一只小猫一样缩在墙角,或者躺在床上,不动弹。这些年,我一直没有跟她有过更多联系,但我相信,不管她走得有多远,有多风光,内心深处那个希望人疼惜、渴望朋友关怀的林妹妹,一直不会消失
这边谁的书在啊。我的书又给忘记在斜塘了。求助啊。
至于徐冬梅,大家比较容易猜到,她最欣赏的红楼美女是探春,事实上,在小语界的这些人物中,她确实很像探春,精明能干,聪慧大方,非常有事业心,又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和很多一线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含特级)不同,徐冬梅没有那么浓烈的脂粉气,而是多少有点男性的气质。我是指理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上她还是很小女人的。
最后说说自己吧,很多年前,我就认为自己更像红楼里头一个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女孩子:邢岫烟
当初有这种心理认同,是因为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段,家境中落,在周围的同学中,我总是穿着最寒掺的,这一度让我很难堪,不过,真的也不是很介意。我能接受,也算能妥帖地
处理。包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似乎也总能跟班上一些很孤僻的女孩子一起玩。中师时有个女生非常孤立,三年中,大概只跟我还不错,这是不是有点像邢岫烟与妙玉的关系?
慢慢的,我发现,邢岫烟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寄托了曹雪芹很高的心理期待,似乎她是所有女孩子中形象和命运综合得分最高的之一。尤其是后者,要知道,红楼美女们大多命运很悲惨的。
邢有貌、有才,性情还特别好,镇定自若,能坦然接受宝钗的帮助,也能从容地指导宝玉如何撰写回信。她的那种随遇而安、洁身自好,大概是综合了宝钗和黛玉的各自优点,真正符合了曹雪芹的“兼美”理想。更有意思的是,她出镜并不多,也没有被写成天仙般的美女,但她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比那个好评推起来的宝琴更令人难忘,更加真实可信。
邢的婚姻,大概也是所有红楼女子中最般配的。薛蝌这样的小伙子,不算凤凰男,也不是纨绔子弟。估计形象也很不错,不然夏金桂不会产生单相思。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婚姻虽然也是由大人们商定,但,至少他们俩事先见过面,对彼此都有好感,然后,是自己点了头,接受这个婚约的。唯一让我们着急的是,在前八十回,曹雪芹没有写完他们的婚事。我相信,不管贾家如何被查抄,这门亲事应该不会黄掉,即使薛家从此受牵连,也破产掉,邢岫烟和薛蝌应该能坦然面对,过起他们清贫但知足的小日子。说不定,这对夫妇还会反哺帮助过他们的贾宝玉、薛宝钗夫妇(二者应该会结婚,并且陷入赤贫)
所以说,好运,在邢的人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来到贾府投靠,不会有这门很令人满意的婚姻;如果不是薛姨妈对自己的儿子有那么一份自知之明,不忍心再糟蹋人家的好女孩(问题是为什么不怜惜香菱和随后的夏金桂?),那么,邢岫烟也可能会被指给薛蟠这个混世魔王。我不清楚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发生时,邢岫烟有没有勇气拒绝?我只能进一步猜测,薛姨妈不结这门亲,大概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邢家实在太穷,没有油水,不符合自己的定位。说给薛蝌,就没有关系,所谓门当户对吧。
可见,好运的背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邢岫烟如果活到当今,应该也是很能把握自身命运走势的智慧女孩,很自尊,也很自在。不会奢望一夜成为豪门贵妇,也不会莫名地为自己的处境唉声叹气。这样的女孩,是不是更容易成为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灰姑娘”呢?
再回到运气这个话题,红楼开头就有一个娇杏,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对比邢岫烟,其实娇杏谈不上真正的幸运。书上没有再对娇杏的婚后生活做多少描述,只是介绍她生了男丁,大房死了,立即被扶正。这些外界看来绝对好运的事,对娇杏而言,真的是幸福吗?至少贾雨村这种官迷心窍、到处晃悠的男人,不会真的一心一意对娇杏忠诚到底吧。再说,贾雨村多少是个文人,喜欢舞文弄墨,娇杏大概不识字,夫妻间能有多少交流?断不可能像薛蝌与邢岫烟那样,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夫妻。因此,可以这样说,娇杏的幸运是侥幸,而邢岫烟的幸运是幸福。从她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曹雪芹是很用心地塑造这个人物的。《归去来兮辞》里有一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不是很符合她名字的意境?
最后抄一段网上看到的对邢岫烟的评论,我觉得很有道理
岫烟为人低调,她的美是隐性的,个性是内敛的,只有有心人才能真正领会她的可爱。她不是被枪打的出头鸟,也不是蝇营狗苟的俗气女人;一方面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又高雅不俗;在自尊自重的同时却又宽容大度通情达理,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笑看炎凉的傲骨。虽然没有物质财富也没有惊人的才貌,但她拥有强大的内心。这样的女人,天生拥有得到幸福和平安的潜质。不能不承认,薛蝌实在是个幸运的男人。
两版邢岫烟,你更喜欢哪个演员呢?我怎么还是觉得老版的妥当一点,新版的赵丽颖现在越来越红了,似乎更像宝琴,或者其他美女,俏皮了些,恬淡的味道少了。
这张剧照更能看出,邢岫烟站在美丽的薛宝钗身边,还是看得出寒酸的,但气质更显清新、脱俗。小门小户人家女孩子的那种淡定、自在,不夺目,但很耐看。
第二篇:《读《红楼梦》随笔送宫花与金陵十二钗》读《红楼梦》随笔送宫花与金陵
十二钗
俞平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首有《红楼梦》旨义云:
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晴。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晴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因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红楼梦》的许多异名在本书中皆有点睛之笔,以上引文已说明了。其论《石头记》、《红楼梦》、《风月宝鉴》都很对,惟对于《金陵十二钗》说得很拖沓,尚不得要领。我以为本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即金陵十二钗之点睛也。这回薛姨妈说:
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的花儿十二枝。
即十二根金钗的另一写法非常显明,却不是配给十二个人每人一枝,假如这样点题固然醒豁了,却未免太呆。{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他给了六个人每人一对,这六个人是: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可卿、黛玉。
拿了宫花的当然不成问题了,其不拿宫花的六个人又怎样呢?我以为有三人是借笔法来间接地点破的,即宝钗、李纨、巧姐。{高中随笔《红楼梦》800字}.
宝钗从不带花。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但花儿本是她的呵。至于李纨、巧姐,周瑞家的虽不曾把宫花送给她们,却在送花时走过她们住的所在。书上说: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脂本)脂评曰,“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者,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这是对的。又周家与凤姐送花,事实上到了巧姐的房里。书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