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详细内容

篇一:《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会使沮丧,绝望的人看到希望,如同俗语所说“树挪死,人挪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下面那这一则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见一块废铜,父亲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父亲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块铜的门把手后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但很多情况下1+1大于2。后来,儿子凭着这种1+1大于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没人愿意,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儿子,自愿免费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之类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元。

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1+1大于2的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如果当时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他。学会换个角度看问,常能海阔天空。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有人生。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闻名沪上的劳动模范徐虎,只是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换了别人在他这个岗位上,他或许会想:我再怎么说总有些才干,却叫我给别人修水管、修马桶,简直是埋没人才。为此而整天大呼没遇伯乐。而徐虎却从小事上做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徐虎从这个角度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安心于做一名普通的水电工。这是他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收获。

或许你会说徐虎太安于平凡,现在的社会要的是高学历人才,人要向高处爬,但也请你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向上爬,那么这些老百姓“柴、米、油、盐”,社会小事谁去做呢?所以说你也别老给自己订什么高额标准,要求自己冲刺到第几,你只要想自己尽力也就行了;你呢也别总是想着去当高干、总裁、元帅„„这些人固然是人类精英,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元帅的。钱钟书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固然

可惜,但你想钱老至少扬名中外学术界,这一点也可喜可贺。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地埋怨。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变得更加美丽。

篇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方位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篇四: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这个复杂大千世界里生存,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制造难题,我们要学会怎样正确看待,怎样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生存,我一直认为轻而易举得到的并不值得珍惜,只有用艰辛换来的才是最好的,梦想绝对是生命的最高巅峰,但那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的,理想才是指引道路的方向,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会一直坚持信念,会一

直走下去。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个坚强的男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败,我都会一笑而过,好像我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受各种各样的伤,我被伤到后,通常会写文章,用文字来发泄情绪,当然我也会象所有男孩一样,用哭泣来发泄不满,在寂静的深夜,暗自流泪或嚎啕大哭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哭过以后,我就会想,一觉醒来,又是阳光明媚的清晨,生活还是要继续,该做的还是要认真做好,得与失只是一念间的事情,得到未必好,失去也未尝是一件坏事,也许失去又是另一个得到的开始。换个角度想,经历挫折固然不能说是好事,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经历一些挫败,才能使我更加坚强,才能让我更加茁壮地成长,才能更好的超越和突破自己,才能使我以后的路走得更稳。这样一想,心境自然就平和了,我又会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在平时学习中,和同学们有意见分歧,是经常性的,有时争论激烈了,也会起摩擦,在这种僵持不下时候,我通常会检讨自己,也许是我的想法太极端了,别人的建议也不见得都是错,再想想平时大家对我的关心,我就会先给他们一个微笑,于是,气氛缓和了,意见综合了,学习也学好了,同学之间的不快也随之消除了。

妈妈也经常教导我,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能给予别人快乐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所以经常产生些矛盾和不快也是很正常的,受一些委屈是常有的事,可是正因为

这样,才能使我变得更宽容,心胸更宽广,更好地磨练我的意志,领悟人生的真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会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一切,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男孩。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多一些宽容,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算再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棘手的难题,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会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篇五: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角度想事物,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缺陷,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更全面的思考方向。为别人想想你可以得到可贵的亲情与友情,为自己想想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得到人生的宝藏。

“怎么又没扫干净呀!”我句话都快成了我对打扫清洁的值日生的“礼貌用语”了。每次他们都口口声声的说扫干净了呀,却不知道在一些角落中仍然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纸屑”不肯“回归”!而当我发现那些“调皮鬼”时,我就会说出怎么又不扫干净呀的礼貌用语。值日生终于沉不住气了:“你这个人就不知道我们扫地有多辛苦吗?你怎么不来试一试呢?”听他这话像是说我不明白他们辛苦,还在旁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素材》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被别人误解,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吧!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也就是说,面对灾祸和不幸,你要乐观。如果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和光明的一面,生活也因此暗淡无光。所以凡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下面就是关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素材、例子、名言或事例大全,当你遇到挫折或被人误解的时候,不妨做个参考: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一、秀才赶考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背靠背。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述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一下掉进了冰窟窿,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怎么就要回去。秀才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的解梦说了一遍。店老板听了乐着说:“依我看,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希望大大地有。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你和心上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一改心灰意冷的神态,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试想:如果这位秀才相信解梦先生的话,他还能够改写自己的人生吗?而店主的一席话,使他换个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愉快、光明、幸福、希望„„这是人生的正面;忧愁、黑暗、不幸、绝望„„这是人生的背面。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二、牢骚满腹者,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新和尚选择了人生的背面,他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不知道换个角度看问题,总是一味地抱怨。而正是因为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能够乐观地换个角度看问题,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态,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牢骚满腹者,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三、富贵不全还是富贵无边?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

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四、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

一群兴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满身疲惫的人。于是,登山的人问下山的人说,怎么样?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下山的人有些满脸失望地说,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座破庙„„,也有些说山上的风景很不错,登高望远,远处风景无限!如果你是登山的,听到这些话,你是停滞不前,满心失望呢还是继续攀登?这个时候,你只有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其实,你看到的风景跟别人看到的风景虽然是一样的,但感觉并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五、发明家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能够从失败中看到收获,才是最真实的收获,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故事素材及例子六、整天担忧的老太太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开伞店的;二女儿成为洗衣店的主管。这样,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儿家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二女儿家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您真有福气,晴天二女儿家顾客盈门,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老太太这么一想,哎,还真是啊!就这么简单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此整天担忧的老太太就变得无忧无虑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名言名句大全:

1、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3、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4、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里。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国家。——契诃夫

5、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毛泽东

6、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林斯基

7、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8、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葆青春。——英国谚语

9、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英国谚语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语

11、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俗语

1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俗语

13、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二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

14、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15、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换种思维去对待身边的事物,生活不就需要我们这种思维转换吗?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黑夜里的一丝光明,都会给你更多的惊喜。冬天在此,春天还会远吗?16、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大全: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1、罗素的中国行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一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2、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

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和朋友谈起了自己看问题视野的变化。由于小学成绩优秀,他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他发现自己再不能像在小学时那样稳拿第一时,于是产生了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学原来都有六棱铅笔,自己却没有,天道不公啊!经过几年的苦读,他居然又成为县中学的第一了。而他又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好钢笔呢?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学,可好景不长,他的学习成绩连中等也保不住了。看到城里的同学是好铅笔成堆,好钢笔成把,早上蛋糕牛奶,晚上香茶水果,想想自己,早上一个窝头还舍不得吃完,还要给晚上留一半。“合理”又从何谈起呢?„„五年后,他留学到美国,亲眼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所有的嫉妒、自卑、怨恨却忽然一扫而光了。原来自己选取的比较标准发生了变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学、同事和邻居,而是整个世界。有的人在蜗牛角上打架,有的人携手在太空漫步。坐井观天的争斗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故步自封。当你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时,你有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3、酒鬼和虫子

一天,一位医生将一群嗜酒如命的酒鬼召集到一块,他在他们面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医

生将两只杯子放到了桌上,一杯装满了清水,另一杯装满了酒精。他把一只毛毛虫先丢进了装满清水的杯子,大家看着虫子在清水里游着,慢慢地又爬了出来。然后,医生又将毛毛虫抓了起来,投进了装酒精的杯子,虫子在酒精里挣扎了几下就死去了。看了这个实验后,酒鬼们面面相觑,屋子里沉默了好长一会时间。正当医生准备对他们说明酒精对人体有害的时候,在屋子的最后排传来一个声音:“医生,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多喝酒,那我们肚子里就绝不会生虫子!”即使是一种正确的观念,也总有人站在负面的角度去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例4、沙漠中的旅人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而如果你一味地看到问题的负面,你就只能是郁郁寡欢,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人生的失败者。所以凡事多往好处想,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乐观地看待人生道路上出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因为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如果你总是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担忧,那么你就永远也得不到快乐。因此当你处境不好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你看的是一个花瓶还是两个人的头的侧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面孔或只能看见花瓶。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花瓶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是这个经典的图形/背景幻觉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的灵感。

[解析]两个内部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

乐观者在磨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磨难。相同的事物,不同的角度,便会体会到天壤之别的差异。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而心灵之外的所有事物便构成了生活中花花绿绿、分外妖娆的世界。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我们经历着人生的无常。多少次我们的心灵在黑暗、抑郁中徘徊,或因为失败而受挫折,或因为烦闷而感失落。多少次我们的灵魂饱经生活的磨难,几欲跌进绝望的深渊。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别人抱怨:“生活为什么这么不公呢?为什么要给我如此之多的艰难困苦呢?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人一样拥有永远的快乐和幸福呢?”这样的人只是看到了生活给他的磨难,却从来没有换个角度去看待生活,也没有换一种心态去理解生活中的所有。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乐观者在磨难中看到机会,而悲观者则在机会中看到磨难。其中的奥密,关键在于你是怀着何种心态去看待的。如果换种角度去思考,我们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失败、挫折或是烦闷失落,都会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这些失败和挫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体验到了别样的人生,也让我们感受

到了人生的深邃、厚重和丰富,因为患难困苦是磨练我们人格的最高学校。如果我们能在抱怨的时候想到这些,那么我们的心灵便会豁然开朗,我们的生活也会远离黑暗充满阳光。有个故事,说有位年逾古稀的老妇早年丧偶,独自苦苦的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她把儿子视为自己的生命所在,她因他们的喜而乐,因他们的忧而怨。两个儿子每天赶集上市做着小买卖维持生活,大儿子在卖雨伞,小儿子在卖挂面。晴天的时候,老人望着天边那骄艳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千丝愁结:“我大儿子的雨伞可没有人买了!”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又一声哀叹一脸忧愁:“我小儿子做的挂面什么时候才能晒干卖出去呢?”如此一来,老人每天都在唉声叹气中度过,本来历经沧桑的容颜更显苍老。直到有一天,一位智者的点拨将老人的容颜绽放:“你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呢?晴天的时候你应该为你小儿子感到高兴,阴天时你更要为大儿子深感幸运!”老人的心豁然开朗,从此她再也没有了忧愁,幸福地安享晚年!

由此可见,换一种心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马斯洛也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也就跟着改变。”

炎炎夏日,人们抱怨烈日当头、酷暑难耐带给我们的浮躁和不安,甚至有时候会把这种心态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因为懒惰而没有完成的进程。但是却没有换种心态换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夏天在带来炎热的同时,也把激情和美丽奉献给了我们:那一片片繁茂浓绿的枝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那一件件闪亮的衣裙,展现了我们美丽的肢体,而爽口的刨冰和各式各样的冷饮,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沁入心脾的惬意!难道这些不足以带给我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思绪吗?

瑟瑟秋风中,当那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在寒风中蜷缩、颤抖时,难道我们只看到了它残缺的身躯、即将逝去的生命吗?换个角度换种心态,我们也一样能感受到落叶的辉煌和绚烂,它们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固有轮回,渲染了一个季节的凝重色彩;而今,落叶要永眠泥土,那是在深情报答它们的树根母亲,是在孕育明年春天的一个个新的生命,是在为来年的盛夏之约接受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与考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而塞翁失马,却不问祸福;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依。这是造物主神秘的规则,大自然微妙的工夫!若不深谙此点,马失而恸哭,马复而极喜,子伤又复悲,免役又复喜,这难道不是一种被愚弄的悲哀吗?

有对夫妇吵架,妻子一怒跑回娘家,父亲拿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黑点,问女儿看到了什么。女儿说看到一个小黑点,父亲叹口气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看不到,却看到那么小的一个黑点。为什么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呢?”是的,心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灵魂深处,我们拥有对自己的人生快乐与否的唯一决定权。生活已经赋予了我们诸多的无奈和烦恼,那么我们为何不让自己的心灵凡事都换个角度去思考呢?我们为何要立地画圆将自己的心重重的圈起来呢?更多的时候,不是生活给了我们绝望的悲怆,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心沦落到了凄惨的境地!

其实我们心灵窗外的世界每一天都精彩纷呈,其实我们看似坎坷的人生道路时时都充满机遇,其实我们身边的快乐无处不在,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也可以被重重的甩开——只要你换个角度去看待!

一朵飘雪,冷暖由心。生活中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不仅是对心灵的解脱、生命的丰富,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对于事物创新的判断!换种心态换个角度,我们便会更多的去读懂人生的含义:“人生不如意时不要悲观丧气,不要陷入低谷无法自拔;人生得意时不要沾沾自喜,不要美得忘乎所以!”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考验,我们都理应坦然处之、欣然待之——胜不骄、败不馁;换个角度,我们便能够领略到别样的人生风景!

篇三:《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讲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于材料解读

1.要点分析

游客目的:观光欣赏旅游。客观现状: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2.对接引申

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人生路上的坑坑洼洼,如坎坷。

导游——人生引导者、启发者,如教师。

二、关于审题立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角度一: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的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旅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旅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角度二:从导游一的角度切入。当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的时候旅客们的心情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正常欣赏日本伊豆半岛的美景风光。由此可以写人生路上的“误导”,会让心灵受累。面对到处都是坑洞很坏的路况,“让大家受累了”,导游连声的抱歉不能改变现状,并不会让旅客快乐起来。由此可以写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一味的抱歉于事无济。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这是道出了客观实情。由此可以写工作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欺骗。

角度三:从导游二的角度切入。要做人生路上的好导游,面对人生路上的“坑洞”、坎坷,我们应该用乐观的心态、诗意的心灵去面对。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

角度四:从游客的角度切入。能否欣赏整个伊豆半岛的迤逦风光,取决于游客是否走过伊豆到处是坑洞的路,还有走时的心情。由此可以谈:人生路上的迷人风景,不要因为其中短短一段路程坑坑洼洼而影响整个旅程的欣赏;既然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总之,考生可以从“乐观的人生”、“积极的心态”、“审美的意识”、“独到的眼光”、“工作的艺术”等多角度立意,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待踏马蹄清夜月马啸天

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这一句:待踏马蹄清夜月。无聊枯燥甚至有些崎岖不平的路途,因为这一句的存在被赋予了月光般柔和清亮的朦胧诗意。就如同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用诗意的眼光去面对旅途中的苦难挫折,生活也便随之充满了美与灵性。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许正是由于我们如第一位导游一般视挫折如死敌的态度,我们才失去了本可以用诗意来解读的许多记忆。倾盆而下的大雨,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妙机?可以于朦胧烟雨中触摸自然久违

的面容,呼吸新鲜的空气。破碎的花瓶,亦具有一种因残破不全而带来的美丽,让人陶醉之余又无限惋惜„„诗意地解读生活中的困难,应是一件轻而易举、又充满想象力的妙不可言的事。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用毕生的爱意塑造了姚木兰这个古今女子完美的艺术形象,充满诗意又不被时代所拘束。富贵时,木兰诗意地享受生活的惬意舒适;战火纷飞,烽火连天时,木兰淡然平静地面对富贵散尽、人去楼空。迁居乡村,她诗意地扮演心中的村姑。她流连于乡村美景,看尽春意盎然;她潜心钻研美食,用朴素的食材变出一桌盛宴。她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不同的美丽,总能以诗意来适应自己的生活与角色变换。林语堂用道家精华与时代印迹所锤炼出的木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富有哲思的、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意生活如刘梦得,在陋室馨香里,焚香弹琴,流连于古籍;诗意生活如林徽因,避开车马喧嚣,只在内心修篱种菊;诗意生活如三毛,在大沙漠的孤寂小屋里,用才华与智慧构筑心中的罗马王国。

周国平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外界的一切诱惑与喧嚣于他而言便成了无关之物,关键是要有一个灵魂的核心。”或许,这个核心就是诗意吧,拥有充满诗意的灵魂,便可成为奔波身体与起伏心灵的主人,无畏任何苦难与挫折。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一定是个看透生活本质的智者,才能教会游人拥有一颗诗意生活的心。

让我们一同待踏马蹄清夜月,用诗意的双眼,看透生活原本具有的色彩!

[点评]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佳作。从文章的标题到论述的内容,从论例的呈现到后面的分析说理,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诗意的韵味和情趣。同时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赡,作者从容引述约翰·列依、刘梦得、林徽因、三毛、周国平等经典素材,有虚有实,有详有略:详尽之处,密不透风;简略之处,疏可走马。这反映出作者阅读面的广博及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同时,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名句人文,开门见山。结尾简洁有力,点题扣题,首尾呼应。

乐观下的生活是释然瞿莉莉

每当绝望,都会想起几米的那句话:“我绝望,掉入深渊,却看见水里闪耀着满天的星光。”换一个角度欣赏世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伊豆的路况差,到处都是坑洞。你与其把它想象成麻子让我们受累,那么不如诗意地把它看成是迷人的酒窝大道,充满意趣。

当我仰望天空想寻求更广阔的视野时,我不禁想到了这位坚强到让人心疼的女人——朴槿惠。对,她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所以她更加笑对人生。她用她的“铁肩”担起了韩国的发展,她是嫁给了国家的孤儿总统。但她有的就是将自己的心交给人民,她也曾风趣地说她是幸福的三无妇女。

这些将生活诗意化、幸福化、乐观化的人们,就像是时常被我调侃的水壶一样,即使烧红了屁股,也能欢快地唱着歌。就像杨丽萍说:“我只是想来这个世上走一走、看一看。”何必严肃地看待世界,倒不如像那位导游一样诗意盎然地欣赏生活呢!

诚然,又有多少人看见了半杯水还能欣慰地说道“真好,还有半杯”呢?写下了《夜莺》的王尔德,本是贵族,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当他不幸入狱时,却完全消沉了。不但他的身体被囚禁,桎梏的心也让他从此颓废,再无佳作问世,就像笼中的夜莺,已困于心、衡于虑了。若他能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必能从千千万万的束缚中,感受到生命的拥抱。

行走于地坛的史铁生,他是乐观、坚强的。起初,坐上轮椅,他怀念可以奔跑的日子;得了褥疮,怀念坐轮椅的安逸;后来有了尿毒症,他又怀念得褥疮的日子。于是他看清了生活,与其后知后觉,不如现在就看轻一切,享受生活带来的惊喜。

平静释然,淡定从容,或许才是最美的姿态,最好的风格。对于生活,不要看得太轻,也不要看得太重,不轻不重的背后是一种释然,是一种对人生的诗意化。因为生活是不会嘲笑你的,生活是不会嘲笑任何真诚而乐观的面孔的。

俯仰之间,角度的变化,我看见了天地。行走于酒窝大道上,深深浅浅的酒窝没让我受累,却只让我带着酒窝感受生命最初的拥抱。

[点评]

好的议论文贵在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主要来自作者能否“用事实说话”,而好的“事实”又贵在准确、典型、新颖。文章以几米的名言开篇破题,并高调入笔,然后点扣材料,接下来用韩国“三无”总统朴槿惠、中国舞蹈家杨丽萍、英国剧作家王尔德、中国作家史铁生等极具典型性的素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既以典型、新颖的事例吸引打动人,又以优美的文辞章句愉悦人,同时还以个性化的评析折服人,完美地做到了诗意与哲理的统一,读起来如品香茗,让人陶醉。

莫嫌荦确坡头路邓楠

同样是一条坎坷大道,如果将它看成麻子,后来必定叫苦连天、满腹怨懑,但如果将它看成酒窝,旅程一定欢声笑语、满载而归。这只是一条现实生活中的道路,推之到人生呢?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绊绊是人间常态,你将如何应对?

总会想到苏轼,他在黄州那几年遍尝人情冷暖。但面对坑洼山路,他笑吟“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迎着凄风苦雨,他高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困难重重,他却换一种角度看待问题,怀,抱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他最终将山穷水复转变为柳暗花明。

现代社会,我们缺少的也是这样一种达观心态,所以无法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