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安哥拉的性观念

安哥拉的性观念

详细内容

篇一:《安哥拉的生活》

安哥拉的生活

在草原上平静地度过了两个月,就调到了城市的边缘,这里居民多起来了。

才来这里,一片荒芜地,我们开始建营地,打桩放点,修筑围墙。围墙修筑好后,当地人围着围墙看着我们在里面劳动,不停地兴奋地叫着。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们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被他们观看着。如果你不理他,他们会不停叫着,直到你看他们一眼。

旁边是一所小学至高中的学校,远处看就是泥墟上几片彩钢瓦搭建的房子,说是学校只是因为里面有太多学生。每个教室里都是密密麻麻的课桌,他们采取轮换上学,上午一二节课是小学,三四节课初中,五六节课高中。学校太小,太小。

这里比草原上的好处是芒果树很多,择芒果是一件很有技术和挑战的事,由于树很粗很粗,基本是爬不上去的。在我没事干时,自己就做了一个长长地梯子和一个择芒果的篮子。树干上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绿苔,看起来像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树上面行走着忙忙碌碌的红蚂蚁,一见到我的到来,就喜欢不停地往我身上爬。这边的蜥蜴很多,还有些蛇爱在树上休息,我也不敢爬高了,就在半树腰择了半袋子青黄交接的芒果,这芒果一择会释放出很多果胶,喷到衣服上很难清洗掉。

足球:一个破楼的小土坝,可是踢得那么开心,每次下班后,围墙外会开始足球比赛,我就会坐在那里看着,有时候他们也会招呼我去的,主要是体力感觉跟不上,还有就是不大喜欢足球。

苍蝇市场:就是形容那些地盘小人多的市场,当然苍蝇也特多。市场上主要买的是干鱼,木薯粉,面包,果酱等等,一般市场上卖的这里都有,有一种感觉就是热闹和非洲特有的一种气氛。

公交车:从草原上出来后,就特别想回去看看。每次回去,坐车就不大方便,本可以坐着装载机回去的,但想到放个月假大家都不容易,也就不想打搅他人了。只有走路去风车超市坐公交车去草原,所谓公交车就是国内的面包车,3元钱一个人,上车后总会听到当地人赞美你的头发好看,当然你手上有水啥的,他们会找你要的。

风车超市:是这个城市的标志,里面的物品堪比国内的大超市,每次放月假都回去买点可乐和苹果的。

丧礼:这边的人去世后,举办的丧礼要5天左右,有人专门负责嚎丧的,就是吊着嗓子日夜不停地嚎着。出丧的车是不允许其他车辆超越的,如果不小心超过去了,他们会来找你麻烦的,所以遇到这种事情最好是在后面慢慢跟着。

集会:总能看到一些自己感觉很费解的集会,要么全是女的,要么全是男的,统一服装,统一口号,警车开道,搞不懂他们在搞啥。

音乐和舞蹈:今晚村庄里的广场上聚集了几百人,卖烧烤的,啤酒的摆开了一条街。惊爆的黑人舞蹈,在说唱音乐的牵引下,台上的人在跳在唱,台下的也在跳在唱,在这里似乎除了耶稣就是音乐和舞蹈,舞蹈的动作越劲爆欢呼声越高。我想如果能,我愿意披上着黑色的皮肤在这黑色的夜晚起舞,望着一群全是黑色脸蛋的人,感觉今晚的主题就是黑。夜逐渐很晚了,出于安全考虑,我也只好回去了。

微笑:礼貌,见面问好,握手,拳头轻轻相击。工人下班后穿的干干净净回家去,喜欢穿着西装革履。

教堂:这是一个信奉耶稣的国家,沿街都能看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基督教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的信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不是太明白。安哥拉是一个物资很是匮乏的国家,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是靠进口和救济。但就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安哥拉人们却一样能生活得很快乐,开心。在周末,不管怎样,他们都会换上自己最干净,最体面的衣裳,带着自己那本红色的像字典一样的小册子去教堂向神圣的主祈祷。实在的说,我觉得中国人确实是这个世界上勤劳的民族之一,在这里是没有休息的干活,似乎中国人只有这样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现在我们国内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也早已解决。但是,我们却活得很累,很压抑,对整个将来都不是很乐观。如果有了某种信仰,如果我们能以平和一些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或许我们的生活就能活得轻松很多,也许我们活的就不会这么累。在基督面前,人人都能享受到一种大爱,他们见面的那种热情,那种

大度,让我感觉到一种心底的轻松。相反,中国人的那种冷漠与排挤现象就表现得很明显,有时候情愿与当地人交流,也觉得比有些中国人的那种虚伪要好得多。

香水:蓝蓝的天空下,空气弥漫着一种香水的味道,这边不论男的女的都喜欢喷香水,空气永远有一种味道。

天空与草原:以前觉得甘孜州上面的天最蓝,没想到这边的天更蓝,远处的草原,郁郁葱葱的,有时路过偶尔会碰到大群的牛群。

阿兰会所:这边越南人比较多,而且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说是这个国家发生内战时越南支持了现在胜利的一方,中国则支持了失败的一方,现在越南人过来不会要签证啥的就可以过来。有次出去,看到一个黄皮肤带着绿色的圆帽子人给我打招呼,我还想这人有点好笑,带个绿帽子,可问到最后人家是越南人,圆帽子是他们的标志。阿兰会所是越南女人在这边开得一个会所,也是我们经常有意无意爱提起的一个地方。

中国超市:就是中国人开的超市,说是超市那是有点抬举了,就是中国人开的一个很小的商店。由于语言方便,我们也爱经常去这里买东西,但买到的烟酒容易是假冒的。

想家:没在父母身边有10年了,对父母的思念越是很深。在这边工作的工人普遍年龄大我20岁左右,因为他们的孩子大都与我年龄相当,他们就视我如自己的儿子。当第一次放线,多人帮着放线,

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过程,慢慢来;当受到上面领导的批评后,他们会来找我谈心的,说一个孩子在外边漂挺不容易的;当过年时,他们会把他们买来的一些吃的给我吃,叫我在这边好好待着。

人生路,莫慌张:青春逐渐感觉不在,逐渐害怕变老。人生路,慢慢走,我觉得走着走着就感觉没路走了。修主体一完,进入到装修时,我的任务就少了,没有多少事干,时间就过得慢慢的,就感觉日子枯燥,觉得在浪费时间,觉得惶恐但也无能改变唯有等待与坚持。在这里久了逐渐感觉到友情是一件奢侈品了,有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消息,我会高兴好久,当看到同学受伤了,会感到很痛心。

以此纪念我到来的150天时间。

篇二:《去非洲的安哥拉去出差要注意什么》

去非洲的安哥拉去出差要注意什么

第一:工作必备

1.手机(到目的地后购买一张当地的SIM卡装上去就可以使用了,强烈建议你买个三防的手机,防水,防震,防尘,到安哥拉以后卡非常难买。

2.数码相机

3.电子辞典

4、商务用记事本(非洲文具价格是中国的3~5倍)。

5.一两个好的转换插头。详情请参考《非洲各国电压电流插座插头列表》一文

6.适合大小的公文包(随身带重要文件,钱,护照等)带了个小皮包。第二:生活必备

1.西服正装1套。

2.白色衬衣配长裤2套。

3.T恤3~5件。

4.适合运动的衣服1套。

5.游泳衣/裤,小东西大用场。

6.户外装1套,休闲衬衣算吧。

7.袜子和内衣裤好带的东西我都多带了点。

8.运动鞋1双。9.皮鞋2双。10.拖鞋2双。

11.帽子1顶。12.墨镜1副,这里的阳光确实特别刺眼。

13.洗漱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沐浴露,洗发水等。

14.可密封的塑料或其他材质的水杯。15.眼镜。

16.一套合适,顺手的理发工具。

17.蚊帐(非洲工作,防蚊第一),蒙古包型的。

18.手电筒(最好是手摇应急充电,太阳能充电的,非洲经常停电,如果买干电池的,就记得买可充电电池的)太麻烦了。

19.瑞士军刀一把(小刀具,大用途)。

20.小型随身携带系列的电警棍1个

21.打火机

22.其它必要生活用品(化妆品,防晒霜等。剃须刀、小工具等总之就请记住一条:非洲人觉得中国东西成本相对便宜,所以才大量进口。)

第三:健康必备

1.治疟疾的药(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有时公司会为你准备。品种不多,且零售药房是买不到的,在非洲很多国家治疗一次疟疾一般不低于800人民币,汗!)。

3.体温计。

4.维生素/钙片(推荐善存片之类的复合维生素。)。

5.驱蚊花露水或其他同类产品(推荐六神驱蚊喷雾)。

第四:饮食必备

1.在临走前买个30块钱的大箱包,去超市把自己爱吃的零食,咸菜,油乳腐,酱等调味的东西装一箱,过去以后你会知道好处的。

3.茶叶(目前我只在超市里看见有卖中国的保健茶,绿茶花茶很少见,所以每天必须喝茶的人一定要注意了,来之前记得多带几包,最好带点清凉止渴的花茶,苦丁茶系列。)。

4.烟。

篇三:《非洲安哥拉的风俗礼仪》

非洲安哥拉的风俗礼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早在中世纪时期境内就已形成数个王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国家,全国人口98

%以上属于班图尼格罗的黑色人种,是非洲为数不多不禁食猪肉、不禁饮酒的国家之一,其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非洲地方特色

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早在中世纪时期境内就已形成数个王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国家,全国人口98%以上属于班图尼格罗的黑色人种,是非洲为数不多不禁食猪肉、不禁饮酒的国家之一,其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非洲地方特色。

十分有趣的是,安哥拉人见面称谓语同中国汉族颇相近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但对年长者或者外来宾客也有称爸爸、妈妈的习惯。在公共场合或者外交场所,常常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夫人、女士、小姐等,而且总是同对方的职务连起来相称呼,如总统阁下、部长先生等。安哥拉是一个礼仪之邦,当地居民非常注重礼节。晚辈见到长辈总是主动打招呼问候,长辈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点头致谢。当地居民见到异国他乡来的客人,总是热情打招呼,亲切地致予问候,显得很有礼貌。相互熟悉的亲朋好友见面,先是热情握手,然后相互亲吻对方面颊,最后手拉手地说长道短,而且边谈话边用右手拍打对方的手掌,显得亲密无间和格外友善。在农村地区,许多妇女见到外来的女性宾客,即使素不相识,也是主动问候致意,接着便是围着客人转圈跳舞,而且嘴里发出阵阵有节奏的欢叫声,不少女客人被弄得满腔通红,束手无策,但当地人认为这样做是在表达她们内心深处最友好的情感安哥拉人中还流行一种特殊的见面问候礼节一一开玩笑、说笑话,越是关系亲密者之间所开的玩笑越是放肆,说出的笑话语言异常尖刻。安哥拉人把开玩笑、说笑话看成进行感情交流、加深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开玩笑是炎热时撒在头上的凉水,开

玩笑是疲劳时注入的兴奋剂,不仅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快,而且能够带来朋友之间更加真诚相待。”安哥拉人开玩笑、说笑话多限于朋友之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安哥拉人同你握手致意后发现你身体清瘦,便说“朋友啊!您可是枯瘦如柴。”见你身体肥胖,总是说“兄弟啊!您可是富态如熊。”外来客人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是安哥拉人视你为知心朋友而用开玩笑、说笑话的方式向你表达诚挚热情的问候。外来客人也可以说“我的小傻瓜”“聪明的小狗”等言语适度地说两句笑话。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不是一位开玩笑者,没有主动同你开玩笑、说笑话,你是不可以冒失地同对方开玩笑的,更不可讲一些出格的笑话。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

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领导人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由于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达500多年,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安哥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另有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他们的某些忌讳同西方国家有些近似,如对“13”这个数字便认为是凶险而不吉利的,简直喋若寒蝉,是尽量设法避免的。在许多城市的门牌号、宾馆的房间号、楼层号、宴会的桌号甚至汽车的编号等均不用“13”这个数字。宴请不安排在某月的13日举行,也忌讳13个人同桌共餐。也忌讳“星期五”这一天,如果“13日”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人们便称这一天为“黑色的星期五”,不仅当地一般不举行什么活动,而且许多人会整天感到害怕,仿佛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似的,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如此忌讳“13”这个数字,据说是源于基督教的一种传说。传说耶酥的12个得意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贪图30枚银币,将耶酥出卖给犹太教的当权者,并亲自为捉拿耶酥的人带路。由于犹大的出卖,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以此为题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酥被出卖前夕与自己的弟子们在一起进餐的情景,画面上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就是犹大,因此,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按基督教的传说,星期五是耶酥被钉死的那一天。另一种传说认为,星期五这一天亚当?夏娃因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禁果(即“智慧果”),犯下了罪行,被驱赶出了天堂!这两种传说都认为“星期五”这一天与死亡有关系,自然是不吉利的。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及其许多城镇,现代化的房屋比比皆是,马路宽阔笔直,高层建筑林立,宾馆、饭店、酒巴、赌场异常豪华。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带,许多人仍然居住在传统的尖顶非洲式茅草屋里。村落大小不等,自然形成,具有靠近水源的地理特点,有的交通也很便利。小的村落仅有几户人家,大的村落有数百户。村落实行传统的酋长负责制,凡是村中的一些大的事情,由酋长出面召集村中长老商议决定。农村中一夫多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男人娶两三个妻子大有人在,有五六个妻子者也不足为奇,至于酋长有多少个妻子连当地人也弄不清楚。农村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迄今仍然操纵在父母手中,由父母作主,媒人牵线,相亲、订婚、结婚均要花一笔钱财,尤其是女方父母需要为女儿出嫁置办像样的嫁妆。随着社会的进步,受过教育的青年男女已经通过社交场合相识、恋爱、结婚,但也要花费一大笔钱。

篇四:《安哥拉的宗教信仰》{安哥拉的性观念}.

安哥拉现在也是多元种族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

2100万人口中,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于2015年3月更新的{安哥拉国家概况}

天主教: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

基督教: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原始宗教是非洲人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进入前固有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信仰。而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属于外来宗教。

在公元7世纪以前,原始宗教在非洲一直处于一统天下的至尊地位。基督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食欲15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之后。1493年5月,教皇亚历山大·博基亚六世发表通谕,赋予葡萄牙在非洲大陆传教的特权,由此揭开了基督教在非洲传播的帷幕。基督教在非洲大规模的传教活动是殖民主义的产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是基督教在非洲传教事业的黄金时代,期间发生的殖民政府和殖民统治等历史事变对原始宗教在非洲的固有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信息来源:西亚非洲2009年第三期张宏明《传统宗教在非洲信仰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达500多年,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安哥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另有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他们的某些忌讳同西方国家有些近似,如对“13”这个数字便认为是凶险而不吉利的,简直喋若寒蝉,是尽量设法避免的。在许多城市的门牌号、宾馆的房间号、楼层号、宴会的桌号甚至汽车的编号等均不用“13”这个数字。宴请不安排在某月的13日举行,也忌讳13个人同桌共餐。也忌讳“星期五”这一天,如果“13日”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人们便称这一天为“黑色的星期五”,不仅当地一般不举行什么活动,而且许多人会整天感到害怕,仿佛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似的,惶惶不可终日。

信息来源:百度文库

篇五:《安哥拉ANIP重点的三条-》

(Lein017/03,de25deJulho)7月25日,17/03

通用税法的存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