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作文【,读······诗有感】

作文【,读······诗有感】

详细内容

篇一:《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李学梅

近日在与喜好诗词的友人聊起古诗词,感触颇深。古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诗词用词考究,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范仲淹的《苏幕遮》起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用二十八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一幅悲绪四姨的游子思归图,成为“秋思之祖”,给人以震撼。

古诗词善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寄情于景,这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杜甫的《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在古诗词中留下了多少抒情名句,让人每每读起总是引起共鸣。或是柔情百结,或是潸然泪下,或是徒增惆怅。同样写思人的,有浓的化不开的相思,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千古绝唱。

这些古诗词的名句,令我心驰神往,感性的我也常常流连在它们的字里行间,有时兴之所致,我也会偶尔写写诗,填填词,仿照秋思我写了首《天净沙春游女郎山》,写出了我那天兴之所致,到女郎山挖野菜时所感受到的春天女郎山的静谧与美好。读了《浪淘沙》,我突然想到我与同学聚会的情景,那种“聚

散苦匆匆”的感觉触动了我,于是我也谢了收《浪淘沙把酒祝同窗》,呵呵,虽然写得不好,有些稚嫩,甚至拙劣,可我仍然会沉迷其中,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吧。

篇二:《读诗有感》

读诗有感

春风早已过小楼,惟余窗外雨千愁。杨花纷纷柳飞絮,才知青春不可留。

篇三:《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解放小学任维刚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俗话说读诗聪慧,读史明智,是很有道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原曲杂剧,读千遍不厌。唐如李杜、宋如苏陆,篇篇佳句不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山谷的句子,每一读此,都有种忍不住击节一叹的悲怆.无关羁旅,不在离愁,只为这从容淡定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人总是这样,少年时意气飞扬,到老来萧疏落寞,就像花开漫天,团团锦蔟,转眼聚的已散,零落风中,其可奈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城楼,爱上城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作文【,读······诗有感】}.

人的生命中,总是有些东西,让我们在暮年夹风带雪扑面而来的时候,仍然小心翼翼揣着藏着掂着想着.山谷七尺男儿,半生漂泊,阅尽沧桑,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一场桃李春风把酒言欢.一夕桃李春风,十年江湖夜雨,两个人半生的遥遥对望,怎样的一个朋友,怎样的一场桃李春风,怎样一份山长水阔,其情不改,其色不易的情谊,才能让人在十年里,无论颠沛流离,无论世事沧桑,都一直一直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细腻,在当代诗歌中是看不出来了。诗词,还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说,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人的书,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每天读一

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疯狂,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美好。至少,我就认为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人,比今天的人幸福,农业社会的人,压力不大,只要有吃的,就没有压力,就非常满足,你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呀。相反,现代社会的人,压力反而比古代人大的多。当然,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太多了。

读唐诗宋词,感觉古人太浪漫。古人往往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得到细腻的情怀。物是人非,今人则太浮躁。我想古人的幸福指数应该比现代人高的多吧。

篇四:《读艾青的诗有感》

有些事情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譬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譬如在心中始终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边亲友的位置,譬如对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评判……无论历经世事沧桑,无论岁月无情漂洗,坚若磐石。

中国青年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出版了两本艾青诗集,一本是《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一本是《时代:艾青诗选》。

我拿到这两本诗集的时候,肃然起敬。尽管个中有不少作品,少年时就已烂熟于心,但仍像刚刚得到盼望已久的新书那样爱不释手,通宵达旦地端坐在案前,细细地重温。

艾青,与智利的聂鲁达、土耳其的西特梅克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的三大人民诗人”。作为上个世纪中国走进世界的诗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内外各个版本的“艾青诗选”不胜枚举,仅美国国家图书馆,就藏有三十余种此类诗选。各类版本,除了选目不同,在断句、折行、章节、译文上也有差异,亟待规范。

我是去年10月较早知道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两本诗集的计划的,并得知艾丹正潜心和倾力于艾青诗作的编选、校订。艾丹,艾青之子,艾青晚年时期的秘书,由他负责编纂,是对艾青作品的正本清源。

艾青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有近三分之二写于抗战时期,影响了几代人。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和文学界等,尊敬地称艾青为“延安战地诗人”“红色诗人”“诗坛泰斗”“诗圣”……而我以为,就艺术本身而言,这些称谓还不足以准确定义艾青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简单地用“悲愤出诗人”来印证艾青其人其诗和他所在的那个年代,无疑有失全面。

艾青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艾青在1940年的冬天曾经写道:

我是很关心中国以及世界的时事的变化和发展的,我更以一个中国人民的资格,渴望着中国政治的进步,只是我从来不曾强迫自己为每天的时事,作有韵的报告而已。

新的岁月又向我走来,我将以全身激动的热情迎接它。它将载着胜利的冠冕而来。为了迎接它,我将以更大的创作的雄心来为它谱成新的歌。我将忠实地追踪着它前进。我要以创作作为我的思想的行动,争取自己的预言的实现,证实自己的誓言。

我将学习谦虚,使自己能进步;我将更努力工作,使自己能不惭愧生存在这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文字,只有诗人与这个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只有这种感情升华为诗意的激情和渴望时,才可能融入笔墨之间。

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向太阳》……不知不觉被艾青饱满的情绪感染之时,不能不对这位伟大诗人产生崇高的敬意。与艾青诗歌相拥的,是太阳、土地,是火把,是黎明……他饱蘸对明天的向往和追求,用激越的诗句鞭笞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

艾青是中国新诗历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不受形式的束缚,不拘泥于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他说:“宁愿裸体,也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来窒息你的呼吸。”艾青追崇诗的真、善、美,他形象地作了比方:诗神驾着的纯金三轮马车,那三个轮子,分别是真、善、美。

关于诗歌写作,艾青的准则是:“朴素、单纯、集中、明快。”他希望和期待的是: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

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

不要把诗写成谜语;

不要使读者因你的表现不充分与不明确而误解是艰深。

……{作文【,读······诗有感】}.

艾青的诗歌之所以闪耀着恒久的光芒、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它对基层生活的体验和坚守,源于艾青一颗火热的爱国、报国之心,源于艾青质朴无华的真情实感……如果失去以上,恐怕早被时间摒弃和被读者遗忘了。

艾丹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这两本诗集,坚持了艾青一贯的诗歌写作观。以《时代:艾青诗选》为例,入选的五十首诗作,是从艾青的五百余首力作中反复推敲筛选出来的,标准之严格,几可称为“终极选择”。其中,我们不曾留意或者一般不会选择的《灯》《黄昏》《秋晨》《群众》《小蓝花》赫然在列。这些“不起眼”的短诗,足以与艾青最著名的诗篇媲美。它们的入选,实现了诗集多维度地彰显艾青天生的艺术气质和独到的想象力的出版本意。一朵开在山上不起眼的小蓝花,被诗人发现了,他看到了小蓝花在冲着他微笑,于是他写道:

小小的蓝花

开在青色的山坡上

开在紫色的岩石上

小小的蓝花{作文【,读······诗有感】}.

比秋天的晴空还蓝

比蓝宝石还蓝

小小的蓝花

是山野的微笑

寂寞而又深情

在艾青眼里,小小的蓝花,不失珍贵,它有朗空般的胸怀,自信而乐观……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还能捕捉到艾青对世间万物的关怀和真诚,以及一代诗人必须具备的善良和良心。艾青的诗歌写作观点总是直接明了、不容含糊。而这种穿越时空的诗论,字字珠玑,历久弥新,于当下诗歌的病痛,实为长效良药。他说:

诗与伪善是绝缘的。

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

高尚的意志与纯洁的灵魂,常常比美的形式与雕琢的词句更深刻而长久地令人感动。最高的理智的结果,使诗人们爱上了自然与坦白。

他又说:

没有比生活本身和大自然本身更丰富的储藏室了;

要使语言丰富,必须睁开你的眼睛;凝视生活,凝视大自然。

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

这两本诗集,称作文学书籍中的翘楚,绝无过之。尤其是《时代:艾青诗选》,收入了艾青写作时偶尔在笔记本或稿纸上的信手白描或速写,可窥其早年绘画功底之一斑。

众所周知,当年远渡重洋从巴黎回国的艾青,曾参加左翼美术联盟,从事革命文艺进步活动,之后才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一个成为诗人的画家,我们深谙他的诗情文采,却少有机会得见他的罕见画作,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时代:艾青诗选》如此集中地展现激荡着画家天资禀赋的艾青的部分“涂鸦画”,是时代的幸运,亦是读者的幸运。

艾青及其作品,早已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坚固的地位;他的人格魅力,经过了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检验。我跟艾丹说,我既非评论家,亦非名流,只有行膜拜之礼,怎可妄语僭言?艾丹的回答是,只要有一颗诗心就足矣。

诗心,我还是有的,不敢舍弃,也不愿舍弃。前日,我为这两本诗集的出版起草了一则消息,这样浓缩了我的心声:艾青不属于某个时代,他的诗句,亦不属于某个时代。虽滥觞于抗战时期,却依然唱响于当下和将来,响彻寰宇。

一个被誉为“伟大的歌手”的诗人,和他的诗作,永存永生!

篇五:《读杜甫诗有感》{作文【,读······诗有感】}.{作文【,读······诗有感】}.

读杜甫诗有感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岁月的年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的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快乐。于是,在我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当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在眼底,我的大脑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用怨恨织成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含着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不满与无奈。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天下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早已悄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华不得重用而感到惋惜,为你的豪情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何让你在悲哀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何匆匆离开人世?

当读完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是,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过得洒脱,一切都阻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自小就被培养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民族忧患意识。你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特殊的一个之一。身体并不强大,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身的傲骨,不管是面对外族的侵逼,还是权贵的压迫,始终坚守着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保持着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百姓的关怀之情。

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用诗章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你的不朽灵魂会因你的诗而永葆青春活力!

篇六:《读名人名诗有感读》

读名人名诗有感读你——李清照多少次把酒黄昏,轻吟着你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多少次日暮斜阳,绕过细雨打湿的梧桐。

读你,如见你青春貌美的倩影流动在溪亭日暮里,犹见你含羞倚门的娇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读你,如听你声声含泪,柔肠千缕的诉说衷肠,体味你独登西楼。”望断归来路的惆怅:“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读你,仿见你憔悴地独立深院窗下,子规啼血般吐出声声亡国之叹,悲戚之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能是一个柔弱好曼妙红颜的歌咏吗?我喜欢你的诗——李清照诗圣——杜甫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总给人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的印象。作为一位诗人,杜甫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本性,使他的一生留下了太多忧国忧民反映社会动荡和人生多变的诗。

你在《蜀相》一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是多么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君臣遇合为国立功。

你生活坎坷,即使到了暮年还心系国家,对国家的安危担心,忧国忧民,在自己年老多病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己及人,由小家及大家。你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敬佩你,更喜欢你的诗。诗仙——李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行路难》中写你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你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历史总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篇七:《读《唐诗三百首》有感》{作文【,读······诗有感】}.

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

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篇八:《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谭嘉惠

暑假里,我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感受到了古诗的美。我以前背了不少诗,但是从来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古诗。以前,我只是觉得哪一首诗很美,却不知道美在哪里。后来在读《少儿百科全书》时,我才发现原来诗词有这么多的讲究。首先,平仄要对仗,字数要相同。其次,一句句诗就像一幅对联,对仗、工整、词简意深。光是这些基本要求,就看得出一个人的文学功底。常说古代人“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现在的学生是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当我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读到了“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一句时,我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词的大气磅礴,这句诗浑然天成,不由得让我感叹诗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此高超,我眼前浮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仿佛身临其境。从《富贵曲》“岂知两片云,带去数乡税。”这句诗中,我读出了豪门贵族生活的奢侈,感受到了诗人对腐败的现实状况的不满。读“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句诗,我感叹诗人把宫女失落的心情写得十分透彻„„

古诗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以后要好好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