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详细内容
小组活动,讨论大家交流师生一起评价六.课堂小结今天的课上我们接触了美国的爵士音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更多的同类音乐进行欣赏。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3月16日~3月18日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雨中》2. 欣赏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目的:1.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雨中》,学生通过用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感受雨中的“情”和“趣”。2.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表现的内容。教材分析:1.《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响乐作品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情绪的作品。2.歌曲《雨中》是一首表现孩子们乐观向上、不怕风雨、专心读书的歌曲。歌曲中句首弱起以及下滑音、声势伴奏的运用,使乐曲活泼而有趣。教学重点:1.演唱《雨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歌曲前后乐段用“活泼与抒情”等处理方式来丰富歌曲的情感;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不同力度记号的表现力;能设计简短的节奏型,用恰当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在歌曲的短间奏处能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并能准确地加入。2.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性,了解贝多芬生平。教学难点:1.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小节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备注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二.导入新课1.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他们认真学习的精神让老师佩服,让我们一起听一听2.引导学生听赏歌曲《雨中》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雨中》三.歌曲学唱(一)感受歌曲1.音乐律动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歌谱,和老师配合在我的歌声中加入拍手节奏。2.请学生再听一听合唱版的 《雨中》,引导他们:在恰当的地方加入拍打节奏。(二)学唱歌曲1.引导学生听赏歌曲第三遍,通过整体听唱法初步学唱2.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哪些情绪的变化?3.找一找乐曲中的弱起小节4.有感情地齐唱歌曲《雨中》(三)巩固演唱1.学生小组活动: 为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和声势伴奏2.小组展示3.师生相互评价、小结感受歌曲通过观察歌谱了解,在老师演唱歌曲的时帮她加入拍手。再比较听一听合唱版的《雨中》,也同样在恰当的地方加入拍打节奏。听赏歌曲第三遍,通过整体听唱法初步学唱前半段活泼后半段抒情歌曲的前四句都有弱起小节要注意休止齐唱歌曲《雨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和声势伴奏小组展示相互评价、小结四.音乐欣赏1.老师谈话: 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的音乐,说说你听后的印象,并给乐曲起名。2.老师介绍乐曲的名字以及乐曲的背景3.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在节目单上写“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余写景”,这句话的含义。4.再一次复听,要求学生体会作曲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并试着给它起个名字《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响乐作品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情绪的作品。
体会作曲家要表达的感情:在他耳朵完全失聪的情况下作品表达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这是一部回忆情绪的作品。五.课堂小结了解更多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以及他的人生故事。教学后记: 这首歌曲情绪欢快,在学唱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参与到听赏的环节中,即:让学生先观察歌谱,然后边听赏边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拍手。第一段时学生难免有学生会拍错小节,但是在第二段是就基本已经很整齐了。第四课时教学时间:3月21日~3月28日教学内容:1.演唱:复习本单元的两首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能背唱歌曲。2.听赏:约翰施特劳斯的管弦乐合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这一课时的复习,能更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的两首歌曲,并且能有感情地背唱。2.学生能通过听赏和分析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用了哪些音乐手法表现电闪雷鸣的场景。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电和闪电的音响。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2.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感受出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中表现的场景教学难点:1. 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出前后两段的不同情绪2. 体会乐曲所要表现的场景教学过程: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备注
一.组织教学1. 用歌声师生问好2. 发声练习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Mi yo mi yo mi yo mi yo用歌声进行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在演唱中注意韵母的咬字和口型,气息在头腔中具有漂流感二.复习演唱1.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两首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2. 老师播放歌曲的伴奏录音,学生轻声演唱3. 和老师一起接唱(背唱)歌曲《雨中》、《水花花,泥巴巴》4. 小组活动:为歌曲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5. 分小组表演6. 活动评价(老师、学生相互评价)一起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首歌曲听辨伴奏录音学生轻声演唱和老师一起背唱(接唱)《雨中》和《水花花,泥巴巴》小组活动:为歌曲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小组表演评价活动三.音乐欣赏1. 老师谈话:我们在歌声中体验到了在雨中的乐趣,下面老师要再播放一段音乐,在这段有趣的音乐中,你能听出什么呢?2.学生讨论3.音乐活动:(1)听一听,辨一辨:乐曲是这样表现电闪雷鸣的场景的?(2)动一动,演一演:用动作表现乐曲中打雷的声音。4.老师介绍音乐背景听一听乐曲,说说它表现的场景乐曲表现的是:闪电在天际划过,传来震耳欲聋的雷鸣声闪电在天际划过,欢快的人们伴着雷电、伴着暴雨,纵情欢乐、舞蹈;弦乐的怒吼和定音鼓的阵阵轰鸣交织在一起,犹如狂风的呼啸。配合音乐,用动作表示打雷的声音学生了解音乐背景:《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电和闪电的音响。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去寻找更过关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及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