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年级数学调研卷”
详细内容
2009年 5月26日下午,城区五所小学进行了调研,其中数学调研的年级是五年级。试后,我认真学习了这份卷子,有几点想法:杨老师出卷是结合了"双向细目表"来出的,所以整体感觉分值分布很合理。具体:本册教材中关于"分数"的教学是重点,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认识分数"、"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这三大块的总分值占了45分,突出了教材的重点。方程是本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占了20分。其它单元"确定位置"占2分,"公倍数和公因数"占12分,"数字与信息"占1分,"找规律"占8分,"统计"占6分,"解决问题的策略"占6分。"圆"还没教,所以没有相关练习。
具体的习题设计中,可以看出杨老师是精心选择的。比如填空中的第5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选取的是秒和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前者由于进率不是10、100、1000,所以必须用分数来换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后者是单位认识上的难点。再比如计算中的"-+"可以看出出卷时的苦心,但若能把第一个数改成假分数,则更好。解决问题的第4题,教材中没有提供现成的解题模式,考察的是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格式,比较开放。
若谈点意见或建议的话,感觉填空中的第6题与判断中的第3题是重复,应避免。判断中的第1题各校均有争议,应注意措辞,有更明确的指向;第4题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有点高了,若在六年级运用转化知识后解决更妥当。
最大的困惑,(是针对教材来谈的,绝对不是针对出卷老师):从"册"的内容来讲,该份试卷是合理的,但从我一个六年级教师的角度来看,则是有疑问的。比如说计算,该册只涉及到了方程与分数,而对于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计算中的难点,本册教材没有(以前已学过),所以试卷中也没有,这样的话,六年级毕业前的复习工作将很累,因为有不少学生正确率不理想;再比如计算中的简便运算,特别是运算律的灵活应用,也一题都没有,学生长期不练,也会遗忘。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点,该份教材也只涉及了本册教材所学内容,学生对于以前学的一些一般应用题也会遗忘。有一个建议:本册教材中似乎没有涉及到有关图形的教学,但有"图形的密铺",个人觉得应该结合这一知识点设计一题,旨在勾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像一个不断滚大的雪球,在滚动的过程中,要把已有的知识包容进去,再加上新鲜的"雪",才滚得大;若有了新"雪",扔了老"雪",那雪球永远也滚不大。这可能也是六年级毕业工作难做的症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