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成功案例谈淡季营销思维(一)
详细内容
销售旺季,各个厂家在渠道中激烈的进行着一轮轮贴身肉搏战,进入淡季,开始修炼内功,蓄积待发,看似平静的淡季,却暗藏杀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永远不能让厂家懈怠,淡季营销,出其不意,抢先造势,争夺先机!
A企业是一家国内知名冷饮企业,产品畅销全国,自98年以来,在重点区域东北市场遭遇了阻力,销售一直徘徊不前。2000年,A企业在东北市场淡季期间抢先造势,提前启动冬季市场,一举旺销。
对于东北市场而言,冷饮销售具有两个旺季:夏季(5月7月)、冬季(12月2月),8月下旬、9月、10月、11月进入销售淡季,11月中旬,各个厂家开始陆续推出新品,启动冬季市场。
淡季市场相对平静,各个厂家靠畅销老品维持冷链,开始修炼内功:一是展开冬季新品的研发和市场启动的准备工作;二是召开业务培训和经销商会议;三是静观竞厂动向,伺机出动;四是调整业务架构和经销商布局。
按照以往冬季启动的惯例,各个厂家都在互相观望,新品推广集中在11月中下旬上市。枪打出头鸟,只要有一个厂家提前启动市场,就会遭到各个厂家的围攻,此起彼伏的新品上市,伴随着促销、电视广告、POP等推广宣传手段,将其拖入新品推广大战的汪洋大海。
厂家们在这场肉搏战中,各有损伤,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A企业在总结历年冬季启动特点时,发现各个厂家推广的时间段集中,提前启动的厂家也不过几天而已,在淡季,电视媒体的高空造势形成空白,都集中在了11月中旬以后,冷链的竞争相对薄弱。
A企业决定提前一个半月启动市场,新品在10月初就开始小批量上市,进行试销,检验产品的生命力。紧跟着:10月15日大批量储货完成,POP终端张贴到位,新品以三送一的力度进行全面铺设,铺设时间为5天,10月20日,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广告拉动全面开始。
提前一个半个月启动市场,各个厂家不敢轻易参战,毕竟旺季的来临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参战将面临很大的风险。这种违背常理的推广方式,令各个厂家大为不解,都成为了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