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营销与品牌策略(一)
详细内容
[专题链接]网友投票: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
如果某一品牌的营销推广行为能够使它的目标顾客深受感动--我们姑且称之为感动营销,无疑是高境界的营销手法。
近两年最经常被营销传播界提起的案例之一是浙江纳爱斯的《懂事篇》洗衣粉广告。一句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引起了消费者内心深处的震动以及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视为感动顾客的一个经典案例。
但感动营销不仅仅是感动广告,而是整个营销层面的策略,尤其与品牌的建设与传播方面结合的最为紧密。
感动营销:基于品牌策略之上
我们知道,既便针对相同的目标市场,提供近似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企业也可能实施完全不同的品牌策略。采取什么样的品牌策略,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关,也要考虑该品牌或它的母品牌的路径依赖程度(如果不是实行多品牌战略的话),还与企业是否有意识地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有关。
因此,是否采取感动营销,或者怎样实施,是品牌建设策略基础上的更高一级操作手法,它不可避免地服从于品牌建设/传播总策略。
一个善于运作品牌的企业,不会单纯地追求品牌的知名度,而会考虑到品牌的内涵,或者说会着力于使品牌具有明确的价值承诺。
通常顾客乐于购买一个品牌,是从两个方面得到了价值满足:品牌体验上的满足和产品(包括服务产品,下同)本身的满足。因此,品牌诉求也相应衍生出两个诉求方向:基于产品的理性化诉求和基于体验的感性化诉求。
不论企业使用哪一种品牌分析工具去解剖、构建自己的品牌,从粗线条的角度分析,品牌的建设和传播不外乎处理好产品-体验、感性-理性的关系。因此,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谈谈感动营销与品牌传播的策略互动。
感动营销:帮助感性品牌获取新顾客
采取感性化诉求策略的品牌,通常都处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竞争环境中,产品本身的差异化通常很难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很多品牌着眼于倚仗独特的个性或文化进行品牌推广。如果在张扬品牌文化或个性时,能够使顾客感动,无疑是有效的传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