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市场:诱人的奶酪Vs难啃的骨头(一)
详细内容
何谓二、三线市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二、三线市场的理解与规划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二、三线市场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中国有六百多个城市,除去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别发达的地级城市,其他部分市场都可以归入二、三线市场,或者说二、三线市场是以地级市、县城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乡镇市场组成的小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
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发起了下乡运动,重新审视和规划中国市场,把市场开发重心由一线市场转向二、三线市场,你看:荣事达洗衣机推行5000县农村销售计划,可口可乐发起红色风暴活动,康佳彩屏手机启动千县千店工程,惠普推行灵动商务计划,IBM在中国推出腾越计划,SAP在中国推出灯塔计划,甲骨文与联想合作的鲲鹏计划在这些计划中,二、三线市场开发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核心部分。
我们看到,不但中国本土企业竭力挺进二、三线市场,跨国公司也在极力克服渠道短板,进军二三线市场,如采取互换奶酪的办法,这包括以技术换渠道、产品销售外包、通过收购企业获得渠道资源等诸多措施,虽然这些策略在操作时有成有败。其中,以技术换渠道最为典型,这里有个例子:2002年,松下与TCL签约,松下将通过TCL在国内拥有的2万家销售网点,面向农村销售松下在国外、国内及OEM生产的产品。同时,一些跨国公司也加强了对渠道的收编:2004年8月,根据媒体报道,联合利华要注资涪陵榨菜,因为联合利华相中了乌江牌榨菜遍布全国的30多个分公司、30000多个经销商和无孔不入的行销网络,产品卖到了世界屋脊以外的全国各地区等优势。联合利华想通过这个庞大的渠道体系销售老蔡(酱油)、家乐(鸡粉)、和路雪(冰淇淋)等品牌产品,实现市场向二、三线市场深度扩张,乃至实现销售的爆炸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