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营销销售>别拿为消费者服务说事(一)

别拿为消费者服务说事(一)

详细内容

中国的渠道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这是有原因的。在20世纪90年代有很多产品的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一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对他们产品的需求。所以这时企业就大力扶持经销商,很多经销商借这个机会发展起来,迅速建立网络,大肆扩张。现在有些经销商已经成为行业的巨头,例如家电行业的零售寡头国美和苏宁。有的饮料经销商也发展到20多个亿的规模,光卖饮料就能做这么大!而很多做医疗产品、保健品的经销商年销售额也是十几、二十亿的,有的甚至要比生产厂家卖得还要多,后来干脆就找厂家贴自己的牌生产。

  ?盲目的终端产品让利等于毁掉品牌的市场

  一些经销商刚起步时的市场状况是需求大于供给,大家各自抢占市场的份额。后来有些人的份额越来越大,为了把自己做得更大,就会出现抢占别人或者下级经销商的市场份额的情况。最后他们做大了,靠的是什么?靠价格。通过价格战扩大自己的规模。在成长市场上利用价格扩大份额应该说属于策略性行为,但到了成熟市场上再利用价格行为,就不能说是策略性行为了。因为成熟市场和成长市场的根本区别就是需求方式发生了改变,成长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而成熟市场则是需求和供给趋于平衡,甚至供给还要大于需求。在成长阶段你利用价格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你的份额大了,但单件产品的利润也相应降低了。而在成熟市场时,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已经相对固化,价格的变化无法改变其市场的份额,只能促进短期的销售增长,这样的增长是以损害品牌的利益为代价的。

  ?市场的节奏变化让企业总是自降门槛追求产品利润

  中国市场的发展是分层次的,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市场现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中小城市市场还处于成长末期或刚步入成熟阶段初期,还有县、乡等大片的农村市场,它们还正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的结构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使经销商觉得中国市场总是有他们成长的机会,于是他们就用价格扩充自己的规模。他们在二级市场上扩充规模的时候,抛弃了在一级市场的建设机会,造成所有的市场采用一刀切的策略行为,使企业的产品在通过渠道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丧失了品牌的利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