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职高《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在当前《畜禽疾病防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畜禽疾病防治》课的教学。提高《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畜禽疾病防治》课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畜禽疾病防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会理论不能实践,等于纸上谈兵。
一、职高《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畜禽疾病防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其次,《畜禽疾病防治》课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畜禽疾病防治》课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内容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畜禽疾病防治》课的教学。
另外,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为使学生掌握好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我在教授《畜禽疾病防治》这门课时采取了如下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畜禽疾病防治》课教学效果的几项措施
(一)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畜禽疾病防治》课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审视传统的教学,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以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在此谈谈本人的点滴尝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绪论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村有搞养殖的吗?
2、成功养殖户的经验有哪些?
3、养殖户赔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很快说出答案,最后经过讨论,同学认识到养殖业在我县迅猛发展,一些人成功了是由于懂技术、会经营,一些人失败了是由于不懂免疫知识造成畜禽传染病大范围蔓延。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畜禽疾病防治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