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人力资源外包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业已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的联系决定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可行性。职业院校参与人力资源外包既具有现实必然性,也具备自身优越性,应积极创造条件,并以一定的介入模式积极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活动。
关键词:职业院校;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可行性;优势
一、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涵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资源外包(Outsourcing),英文是“Outside Resource Using”,该词直译是“外部资源利用”。目前,虽然学术界对资源外包的理解不一,但都集中于将某一资源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以实现组织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外包(outsourcins)就是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与管理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其包括4个要素:人力资源外包主体、外包目标、外包合作者以及外包设计。①外包主体即“发包”方,决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容和方式;外包目标反映外包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外包主体所要追求的结果;外包合作者即“承包”方,是指所有可能完成外包目标的机构(一般包括中介服务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它通过外包目标与外包主体产生合同关系;外包设计就是对人力资源外包运作全过程的筹划和评估,主要操作者为企业内部的人力策划和决策部门。
“把不懂的业务全部包出去”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潮。这种“资源外取”已成为智慧型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现代企业运作的一条金科玉律,通过外包,借用外部资源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应势而生,因此成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人事代理,如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公积金等的缴纳;二是人才招聘,像猎头公司开展的人才租赁服务,深受企业欢迎;三是员工培训外包,包括员工的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②企业外包内容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大多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
人力资源外包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发包”企业与“承包”单位在公平、守信的基础上建立合同关系;“承包”单位的资质;目标协调、评价与保障机制等。
(三)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形式
1.部分人力资源职能外包
把某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企业干不了或干不好)进行有条件(按照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外包。例如:某企业要设计一项绩效考评系统,企业内部不能设计出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把这一工作外包,但具体的绩效考核任务仍由企业内部完成。
2.整体人力资源职能外包
在进行某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相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进行外包;成本太高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活动,必须借助外部综合人力资源公司或者专门咨询机构的力量完成。
3.人力资源小包干
把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全部外包,自己只对活动结果进行检验和考核。例如,企
业的招聘活动完全由外部招聘机构来进行,企业只提出相应的资格条件。
4.人力资源大包干
有的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把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全部进行外包,企业只提供建议和实施监督。如高新技术和虚拟企业等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进行大包干。
5.人力资源综合外包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外包形式,发挥各种外包的整合、协同作用。如人员测评的小包干和绩效考评的整体外包(设计)等。
二、职业院校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假设模式
转变学校本位、长学制、单一型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外包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为宽广的就业市场,增强与企业的联系,乃是职业院校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关键所在。
(一)“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如何积极、有效地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活动是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该模式下,学校作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机构属于“承包”方,直接向企业“承包”,无中介介入。其优势是学校功能定位、目标指向性明确,可集中发挥学校教学专业特长;缺点是服务功能单一,与企业的联系面较窄,区位限定较明显,主要是相邻或相近企业。承包内容主要界定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社会培训机构、人力服务公司的兴起,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挑战。因此,职业院校自身功能的提升、服务意识的凸显将更为重要。
(二)市场模式
学校通过市场中介承接公司的外包业务,校企之间的联系更多地依托于中介服务机构。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调动学校的市场与服务意识,促使学校挖掘潜力、扩大服务对象,增强企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体现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价值。缺点是多了中介环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直观沟通渠道。
(三)综合模式
学校成立中介服务公司,学校既是培训单位又是中介公司,与企业发生广泛联系。学校除了承担企业的人力培训、继续教育外,还可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规划,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学校可以发挥本身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把企业全部或部分外包业务先行承包下来,对于学校五条件进行的项目可以向社会发包。目前这种运作模式在国内职业院校还较为少见,在国外已较为多见。这种模式对学校要求较高:首先,校方要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企业着想;其次,学校除了培训职能外,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项目评估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其优点是职业院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更多地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能力。这种模式将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外包是企业将自己的部分管理职能转移,职业院校所承担的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看,职业院校在外包项目中拥有很大的主动权。外包项目中,学校不仅是一个培训机构,更是一个管理机构,甚至具有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功能。
三、职业院校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必然性
职业院校要通过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包的方式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办事,尊重合作各方的基本利益,在“双赢”甚至是“多赢”的氛围中赢得自我发展机遇。从学校层面讲,人力资源外包意味着学校管理从封闭转向开放和服务。从企业层面讲,企业是产业链中最接近市场的部分,更容易产生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需求、人才需求、技术需求等,因此,职业院校所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只有适应或者迎合企业的这些需要,才能实现二者的目标一致性。从各自的社会功能上,双方具有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