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在这个目标之下,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特点是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鉴于当前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讲授方法不当、内容覆盖不全等问题,建议改进的途径是既要重“教”,也要重“学”,更要突出社会实践性。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 成本会计实务 教学
成本会计实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核心课程之一。它以会计电算化为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作用。成本会计实务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又需要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
一、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特点
(一)目标定位。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企业对人才的运用一般是以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的排列顺序构成宝塔形,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经营和管理人才置于塔顶,技术人才位于中间。高职高专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方向。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熟悉企业会计原理、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
(三)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成本会计实务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大多是只重视成本会计理论,不注重实践。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会计电算化应用于成本会计实务中。
(二)课程讲授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化,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实务主要是通过实务中的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只能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三)内容覆盖不全。成本会计实务是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成本信息来加强成本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工作是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对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拟订各种方案,进行成本决策,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事后进行成本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但在实际中,部分学校只注重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没有把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后的考核和分析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