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一)

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一)

详细内容

【摘要】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兴趣导语探究创新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是学习和研究的力量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禁锢着教师的思想,教师一味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普遍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背背而已”,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历史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那么,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
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不可以再现,初中生受个人阅历、情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设身处地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感知,为此,历史教学应把更多的发展空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1.改变课堂导入方法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教学“导入语”设计尤为重要,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的方式也不同,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可,如:故事导入法;提出质疑、设置悬念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诗词导入法。除这几种方法外,还可采用联系现实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方法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
2.改变课堂提问方法
通过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样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积极探究的勇气和勇于剖析问题的精神。比如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这一课时,提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然后又提问:日本明治维新时,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类似的什么大事.学生答后,老师又提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答案。
学生通过比较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知识,并能加深对中外知识的联系,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还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