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疑虑,选准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一)
详细内容
推进素质教育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全省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这项工作刚起步,社会各界,包括教育部门内部还有不少疑虑,需要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目前这些疑虑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对过去基础教育工作的一种否定。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长期以来,我们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客观存在。我们现在讲的“应试教育”,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不是对现行基础教育的一种概括,而是对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的一种概括。现在我们提出要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素质教育应当而且只能在继承现行教育的优良传统,纠正现行教育的某些弊端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第二,有的同志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开设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就是发展特长,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
第三,有的同志担心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会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所以说,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定会十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第四,也有的同志把实施素质教育理解为取消考试,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素质教育反对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更反对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校长、学校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的制度。考试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环节是必要的,它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的效果,从而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和手段。而频繁的统考、刁钻古怪的考题,是用来划分学生等级的手段,把学生考试分数公开排队,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心。我们反对这种考试,而不是反对一 般意义的考试。
第五,还有的同志担心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不必要的。
克服“应试教育”的偏向,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只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对于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不到充分发展,这些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立足点是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全国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表现出思想道德健康、分析思路宽广、知识基础扎实、创造精神与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显著增强等特点,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社会各方面的疑虑还不止这些,我们一定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抓住若干突破口,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薄弱校的建设,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
目前,各地都有一 批相对薄弱的学校,有的地(市)、县(市、区)薄弱校的面和数量还相当大,改造薄弱校的任务相当艰巨。各地要在总结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下决心下大功夫,在本世纪内优先解决好薄弱校问题,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基本实现中小学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这也是解决“择校生”的根本出路。省教委制订了《关于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若干意见》,经修改后下发,各地(市)、县(市、区)都要制订改造薄弱校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扎实工作,尽快抓出成效。
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这里有课程、教材问题和教法与学法、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等问题。目前有两件工作,我们要下决心首先解决好。第一,学校和教师都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教学)计划,既要开齐开足,又不超活动总量。这是执行教育教学法规的需要。根据我们检查,有相当部分中小学普遍存在随意增加课时和作业,双休日上课,尤其毕业班上课较为普遍等现象;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大大超过规定要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不少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办法,还是停留在主要通过加班加点、大量作业来争取高分和“质量”上,还没有完全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立足点转到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法、学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上来。第二,目前,学生学习辅助资料和读物过多过滥,要认真组织清理。这里有教育外部,也有教育内部的问题。要先管好教育内部自己的人和单位,办好自己的事。除国家教委和省教委批准的用书、资料和读物外,教育系统要做到不编、不订、不销,不准进学校和课堂。各地(市)、县(市、区)教委要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大检查。为解决教辅读物过多过滥问题,最近,省教委正在组织力量,编写一套《中学生素质教育・学习丛书》。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和清理学生用书,这两件事,我们都要下决心先办好,只要下决心管,就可以解决。对于违规者,要有比较严厉的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