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一)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 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言感受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而形成的。
  关键词:语感 阅读 培养
  
  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 “语文教学 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是依靠阅读来培养,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具体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
  1、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 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2、注意意象积累。从阅读角度来说,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意象形成的快与慢、完整与否,标志着语言感受力的高低。要提高学生语感,丰富学生头脑的意象积累,最主要的途径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3、强调诵读。古人要求,“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终极其能事。”周振甫先生将诵读与默读相比较,“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虽然可以得到启益,但跟因声求气达到的“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的境界还有区别。
  一、语感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塑造人格。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 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
  2、发展个性。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 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 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
  3、调动能动性。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