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的探索(一)

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的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学校积极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并接受行为训练。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训练营 途径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各班学生的心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心理训练需求的内容和强度也不一样,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不足等客观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不是很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暨心理训练营活动。心理训练营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系列心理辅导主题活动,把具有某方面心理素质培养需求的学生集中起来,以团体辅导为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并接受行为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心理教育形式。这次活动周的内容有:①活动启动仪式;②心理知识游艺活动;③训练营主题活动:《到时间王国去旅行》、《少男少女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④教师心理教育知识竞赛;⑤学生心理知识抢答赛。并以一周的活动为开端,开展一系列心理训练营活动。
  
  一、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的设计思路
  
  1.科学性兼系统性。心理训练营活动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心理干预活动方式,它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而是使学生心理变得健康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要注意的是如何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通过浅显的活动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明其理,正其行。同时,以科学的态度,依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成体系地、循序渐进地设置活动程序。例如,我们在设计《少男少女之间》心理训练营活动时,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先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青春期男女生在身体上的明显变化,在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在同性与异性之间怎样友好交往,融洽相处。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训练,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格。
  
  2.趣味性兼灵活性。为了使枯燥的理论具有可接受性,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丰富和趣味,形式的灵活和多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自我教育的乐趣。心理训练营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本身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灵活地把握活动程度,根据班级实际调整活动内容。比如在《因为集体有了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把“集体”和“集体的主人”、“为集体争光”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设计了音乐诗朗诵、相声小品表演、拔河比赛、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并且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发表看法。这样的活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表现自身的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以给人以愉快、放松、成功、胜利等良好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助于班级和谐关系的建立。
  
  3.全员性兼参与性。心理训练营活动的过程中全员参与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为了真正做到课堂活动一个也不能少,在活动设计时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进行特殊的准备。如在进行《成功的等式》心理训练营活动时,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不能忽视,可以设计让他们都能参与的活动。通过多项活动的全员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人尽其才,充分体现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地自我认识,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机制,从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层次性兼递进性。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必须从小抓起,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说来,小学生心理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模仿来认识事物,学习社会。他们进入中学阶段后,随着观察力,记忆力和抽象思维的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认识的批判性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应注意根据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以及各年级阶段的心理特点,灵活设计心理训练营活动。如在《奇妙的大脑》心理训练活动中。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脑的构成,再认识左右脑的功能,接着训练学生的用脑、护脑习惯,最后集体进行全脑心智训练,一步步深入,一步步递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情感、意志、适应心理、个性教育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心理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