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将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实践性的眼光,剖析了在实施中学生接受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意义,并详实地列举了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开拓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措施
随着高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学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将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与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大,社会给予人们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引导方向,并借助德育实践拓展自身的操作途径,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在德育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锻炼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品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在方法上取长补短。通过心理疏导、心理矫正等心理健康教育,较好地、较科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志因素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再次,应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把德育认识,德育情操,德育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