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论析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一)

论析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封闭心理;妒忌心理;冲动心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1对逆反心理的教育
  “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父母、教师倾注的爱心作用于学生个体之时,未必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三年级女生杨某在开学初突然离家出走,几天后身无分文,幸遇一位大学生资助送返。班主任多次上门劝说都毫无结果。家人认定她息上了精神疾病,强制将其送入精神病院治疗,花费数千元也毫无疗效;于是任其在家,旷课达月余。笔者侧面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该生成绩很好,任课教师将其作为高考种子选手培养;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父母一再承诺“全力资助”其完成学业;邻里、亲戚无不对她寄予厚望。据此笔者认为该生的行为是心理障碍所致。笔者与其面谈,陈述以下观点:在学校,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其给予较多关注属正常现象;在家庭,父母疼爱子女,无不倾注心血,更何况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邻里、亲戚的厚望是对其取得成绩的肯定。杨某心理障碍出现的原因是其心理感受出现了偏差,产生了逆反心理,担心高考万一考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导致不能正常学习。她认同笔者的分析,请求笔者给予帮助。笔者提出3点建议:(1)调整追求的目标:考上大学只作为成功的第一站,力争考研等继续深造,最终追求事业的成功、回报社会;(2)在策略上,考试可以故意不取得高分,以降低教师、父母的期望值;(3)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在剩下的时间里不懈努力,尽可能弥补已造成的损失。谈话后的第二日她返校读书。其间笔者以书信方式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和信赖。3个月后其参加对口单招考试,被某本科院校录取。
  2对封闭心理的教育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某些天灾人祸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然而要求十几岁的中学生悟透、承受这些确非易事。他们在遭受这类打击后,常常会紧锁心扉。1996级男生石某,幼年生母不幸病逝,父再婚生一女,后母视其为亲生,但被其拒之千里。该生平时很少说话,常独来独往。身为乡镇干部的父亲对他提出“底线”要求:莫被关进监狱。笔者任班主任后,在生活上给予了他较多的关注,赢得了他的信任。笔者与他谈人生,讨论生命现象,借机讨论他与后母如何相处的问题;帮他换位分析后母的心理感受,建议他接受后母的真爱;指导他在社会交往中把握自己的一些策略。在后来的生活中他虽然未能开口叫后母一声“妈”,但在行为上已接受了这份母爱。石某高中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目前在事业上已小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