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美育中的传统文化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近来,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美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匮乏的现象日趋明显,尤其是研究生的美育需求更加迫切,这种现象正在被美术教育者逐渐的重视和研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讨论,研究,实践成为使命和唯一发展下去的出路。
【关键词】美育 研究生 传统文化
在新说纷纭、多元共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冲击下,众多美育理论工作者对当下美育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除了认真学习西方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方法外,更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美育中如何进行渗透进行梳理,探其渊源,明其脉络,特别是要注重在研究生美育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高校美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文化艺术的修养,从而提升思想品格、增长综合素质。
1 残酷的现实,传统文化的匮乏
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现代高校研究生传统文化的匮乏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不少人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发展着。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的历史生命和灵魂。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存在,主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是否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就不能说古埃及文化还活在埃及,或两河文化还活在伊拉克。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2 时代的呼唤:传统文化在当今研究生美育中的发展需求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的美育研究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和他们身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让研究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3 美育的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高校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中,美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对青年人的全面、健康、完善自我的构建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研究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鲍姆嘉登在《美学》一书中指出:“……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可以看出,美育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认识,推动智育的发展。
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就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特别是要实施美育。美是人的积极肯定的与真、善相联系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而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它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的。美术教育本身蕴含着和谐发展,使之在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行动、灵魂与机体等方面达到某种一致、平衡与和谐,成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达、思维敏捷、自身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