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语须重视文化差异(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任何一种语言都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地域和历史的不同,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和东方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以及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背景 文化差异 日常交际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科技和哲学等。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谓、人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以用各种禁忌等等。任何一种语言都和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文化,看到该社会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思维方式等。
有这样两道情景会话考试题:
(1)晚饭后,韩梅(H)在校园里看见其外籍教师Mr brown在散步。H应该怎样和Mr brown打招呼呢?
A、Where are you going?
B、Have you eaten supper?
C、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Hello?
(2)韩梅在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Speech Contest)中获第一名,Mr brown赞扬地
Mr brown: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H:_____________________
A、No,I didn't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B、You are wele
C、Thank you.
D、No.I didn’t think so.
不难看出,这两道题都是考察日常交际用语的。然而,笔者在全班50多个学生中就此题作了“民意调查”,结果发现,第一题选正确答案D的只有16人,第二题选正确答案C的只有27人,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学习外语必须重视文化差异。
英语丰富多彩,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因此学习外语必须重视文化差异。中国人见面习惯问“你吃过饭了吗?”,“干啥去?”或“上哪里去?”:而英国人见面习惯总喜欢说“Lovely Weather,isn’t it?”之类的谈论天气的话语。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也正因为此,汉语中与“吃饭”有关的词语非常丰富。如“要饭的”、“饭桶”、“吃的香”、“吃不消”等等,而在英国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英国的天气变幻无常,阴雨天多,这样人们谈论它也是意料中的事,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可能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