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让尽可能多的读者感兴趣——《可乐生活》美食报道心得(一)

让尽可能多的读者感兴趣——《可乐生活》美食报道心得(一)

详细内容

为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及铜板纸印刷多彩图引导消费的报道趋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可乐生活》的美食版每版平均有l5张图、2000宁以下.提供3—4家食店的报道。每周出两个版。编辑记者用心经营稿件和版面.使小版面有大容量,并渐渐变成广州美食消费潮流的一个风向标,为业界赞许,被众多网站转载。
  一、撰稿编稿坚持自身特色
  一篇好的美食报道应有充分的、能指引消费的信息量.并通过排版形式让读者能够方便迅速地获取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在撰稿时强调“倒金字塔”结构的写法,在编辑手法上提出“叹号式引语”、“问号式名词解释”、“省略号式图片说明”的要求.以适应这一快速阅读的趋势。
  !——“叹号式引语”
  这是在传统的消息类新闻稿“倒金字塔”导语写法上的引申。笔者认为.美食消费必须是一次快乐的体验。而这些快乐可能是“性价比高、惊喜发现、美味的悬念、突然间对美食的感悟”。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导语能渊动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概括这些快乐体验。
  比如:
  性价比高——“江瑶柱、虾米、好多的绿豆、大大粒花生、一个红心咸蛋黄、大大粒甜甜粉粉的板栗!哇,吃个粽就像在寻宝,用料实实在在看得见。”(《小巷粽好正点》见2003年1月9日《可乐生活》).
  突然间对美食的感悟——“最近.记者到潮州和饶平玩餐饱,吃的全是肥美海鲜和潮汕地区特有的汤羹。这才发觉,以前在广州吃潮菜都有套路,势必来冻鱼、蚝仔酪、豆酱鱼;但其实,潮州一带的美食叉何止这些。”(UJI大号和迷你版饶平海鲜》见2004年10月7日《可乐生活》)
  惊喜发现——“这次我们要吃的布拉肠是在广州绝迹的竹排拉肠。普通的铝板拉肠.要做出两板才算成一碟.这里的竹排拉肠铺好棉布、摊平米浆、撒上肉碎后足有5斤重,放到木炉屉里,刮F粉皮.分量抵得上5板广州的铝板拉肠!”(《感动!恩平绝版竹排拉肠》见2005年2lf17日《可乐生活》)
  美昧的悬念——“正月里.还有什么东西是要赶紧吃,否则就过了吃它的最佳季节?老饕得出的答案是:白沙村的腊昧,尤其是腊鸭喉。但前提是你不怕肥,把吃腊味的肥油当享受。”(《至味天然腊肠腊鸭喉》见2004年2月5日《可乐生活》)
  ?——“问号式名词解释”
  鉴于周刊制作的周期长,具有可以精编的优势.我们在编辑时将“答疑解惑”的内容独立出来。称为“问号式名词解释”。由于美食涉及很多不同时令、不到地域的材料,不同的做法和吃法.所以凡是提出一个新鲜的名词,我们都会把有关解释单独抽出来通过花边包框、不同字号字体的使用。配合相应的图片进行强调和突出。使读者能迅速地捕捉到这个信息。而如果像常规写稿那样把该信息埋没在整块文字中.则难于被读者短时间内找到。
  ……
  “省略号式图片说明”
  《可乐生活》的美食报道尤其重视美食稿件要短小精辟,因此比任何日报都重视图片说明在传播中的作用,别人认为可省略的细节。本刊则重点经营。美食稿件的主文要高度概括,在主文中省略的单个菜式的滋味介绍,都成为相应的图片说明.并陈述这个菜式值得去试的理由,即“省略号式图片说明”。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适合本刊读者优先读图的习惯。达到了消费指引的作用,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因为图片推荐的菜式确实值得消费。例如以下三张图及图片说明:
  二、把美食做成新闻
  有同行质疑:有完备的服务性的导购元素就代表实用性,就是读者的真正需要吗?笔者也发现,读者的口味各不相同,仅片面地强调消费指引的信息量并不能完全地解决这个矛盾,要找途径让尽可能多的读者对报道内容感兴趣。
经过摸索,笔者发现可以寻找近一段时间内的合适的“话题”导人到具体的消费指引中,把美食稿件做成“新闻”,会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所谓“话题”是城中人群在近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事件,把这类事件以一个新的消费动向的形式操作.它的好处是:一,它能把兴趣取向不同的读者集合起来.吸引共同关注;二、它能消减周刊时效性比较差的缺点.内容长做长有。长做长新。当然.这就要求编辑有相当的“职业敏感”。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两类寻找“话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