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成因,分析了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在编目业务外包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业务外包源于工业企业的一种创新经营模式,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借鉴工业企业业务外包的一种工作形式,一些图书馆将非核心的工作,通过招投标和签订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外界书商或业务机构,以方便集中自身力量搞好核心工作。业务外包体现了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研究。图书馆业务外包主要有以下形式:采访外包、图书加工外包、编目外包、回溯建库外包、报刊装订外包、流通上架外包、计算机硬件维护外包、现代技术外包、物业管理外包等等,其中编目外包是目前图书馆应用最广泛、成效较显著的一种。
1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成因
1.1 联机编目的发展为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条件
我国联机编目的发展是以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1998年12月进行联通并试验运行为标志的;CALIS高校文献保障服务系统也于1998 年正式启动。这两个全国性共享平台的运行为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制作编目数据提供了标准化的蓝本。由于庞大的联机编目技术支撑以及文献处理加工标准化的实施,为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提供图书馆需要的业务创造了条件;M A R C 数据制作的社会化,图书馆管理软件的通用性都改变了图书馆的作业模式,为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一个可靠应用平台、服务环境和服务手段,使编目业务外包的巨大潜力得以开发并蓬勃发展。
1.2 书商和中介机构的大量涌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大批经营状况良好、信誉较佳的书商和中介机构,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武汉三新书业等。由于图书馆隶属于事业单位,信誉良好,与其合作风险小。因此,大量书商纷纷向图书馆展示其实力,竞争的加剧使得这些书商不仅要在价格上招式百变,在服务上也是花样翻新。比如从单纯订单式服务转变为图书分类、编目、加工服务一条龙。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得这些书商和中介机构都想建立一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化的、训练有素的图书分类、编目、加工队伍,为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人才准备和可靠的保证。
2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2.1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
2.1.1 降低成本
由于书商采用的是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经营成本低,他们利用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等单位的书目数据进行一次套录,多次利用,数据成本更低。图书编目业务外包,促进了机读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减少了大量重复劳动,提高书目数据的利用率。据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馆原始图书编目,每种书的成本在10-15元之间,而套录数据每种书仅0.3元。
2.1.2 节约人力资源
图书馆实施编目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实行编目业务外包,可以将节省下的经费投入图书馆内人力附加价值较高的工作中,从而达到减员增效,节约经费的目的。
2.1.3 解决图书馆新书积压问题
新书积压、新书滞后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重视和购书数量的增加,就显得尤为突出。图书编目业务外包,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图书加工周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新书积压、新书滞后的现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2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劣势
2.2.1 外包合同的短期性和松散性,导致编目数据质量下降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往往是在图书招标过程中书商作为提供配套服务的形式来完成的,由于每年中标的书商都不一定相同,而且是多家中标,这样,由于多家书商参与合作,对于图书分编细则的理解和书商编目人员素质的差异,外包合同的短期性和松散性,将直接影响到书目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