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馆发展(一)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馆发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图书馆发展

  论文提要:图书馆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设服务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库;开展特色服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在市场经济下更好地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提供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市场经济对于信息的要求,无疑大大刺激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积累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图书馆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笔者认为,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首先要搞清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不足是严重制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图书馆的经费是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改善馆舍设施、增加书刊馆藏、开拓信息服务等的经济基础。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很支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各地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充足的经费,图书馆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图书馆普遍存在编制不足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问题。由于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图书馆的人事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图书馆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未必就能进来。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构成主要有图书馆学专门人才、体弱年老的专业教师和行政干部,其他部门淘汰的多余人员。
  3、图书馆的发展和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资料得知,美国每1.6万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1.75册;日本每1.6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有书0.6册。根据有关资料,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家(大量常年闭门不开或已另做它途的区县级图书馆都被包括在内),藏书4亿册,人均0.3册,人均拥有数字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两册的标准。我国平均45.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一年购书经费人均不足3角钱,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相去甚远。很多县级图书馆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从区域看,无购书费的县级馆80%在西部;从省区看,有4个省区超过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有7个省区40%~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我国图书馆的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和有效开发利用。
  4、图书馆发展的结构不合理。从宏观上来讲,缺少一个跨系统的统筹全国图书馆事业的领导机构集中管理全国的图书馆事业,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而成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各自为政、相互分割、多头领导。即使在同一地区,系统内的分工、协调、合作与管理,也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文献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处于僵滞的状态,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文献信息资源的浪费。现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分散的方式来搞现代化;二是用封闭的方式来搞开放化;三是用传统的方式来搞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