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旬河水力资源促进镇安经济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柴坪水库电站是旬河干流梯级开发中条件最好的坝址。修建柴坪水库电站不但是发展镇安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还是发展该县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的龙头企业。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建造该电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该工程尽快开工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旬河水力资源开发促镇安经济发展
1前言
旬河地处镇安县西部,是汉江北岸最大一级支流。该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开发利用。素有“四百里旬河不浇田”之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强,镇安首批通过全国初级电气化县验收之后,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农村电气化县。开发旬河水资源已势在必行。根据1979年9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第22卷・陕西省》,旬河水力资源可进行6个梯级开发,总装机184.8MW。在镇安县境内有2个,柴坪水库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该工程处在旬河中下游峡谷地段,呈标准的“V”字型河谷,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优越。坝高、库容较大,有较好的调节性。是旬河梯级开发中最理想的坝址。该工程前期库区调查已完成,初步设计已经出台,现正争取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即将动工修建。
2流域概况
2.1流域水文气象概况
旬河流域干流长216km,流域面积6300km2。镇安县境内干流长74.4km,流域面积2440km2。年均流量29.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968Mm3。年降水量(750~950)mm。海拨高程在(340~501)m之内,年均极端最高气温27.7℃,极端最低气温3.1℃,是暴雨多发区。
2.2水库电站概况
该水库集发电、供水、养殖、旅游及生态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距西安120km,为规划中的西(安)―渝(重庆)高速公里沿线。坝址距镇安县50km。位于柴坪街以下15km。旬河发源于秦岭南坡的宁陕县,流经宁陕、镇安、旬阳三县,在旬阳县城东注入汉江。水库设计坝高152m,库容8.5×108m3,为坝后式电站,设计装机96MW(4×24MW),水库水面1800ha。发电死库容6.58×108m3。据柴坪水文站20年资料:河水多年含砂量1.01kg/m3。历史实测最大流量2750m3/s,上游森林茂密植被较好,水库回水长度52km。
3建造柴坪水库电站的必要性
3.1充分利用旬河水力资源
可充分利用旬河丰富的水力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因旬河地处强降水区,暴涨暴落是该河的主要特点,洪水灾害频繁。又因该河河床普遍低于两岸农田,70年代以来,当地人民曾在沿河两岸的柴坪、崇家沟、黄家湾等地修建不少引水工程,皆因河床变化无常而全部报废。目前镇安县境内干流段无一处水利工程。筑堤建库,可充分用其水力资源,兴利除害,为人类造福。
3.2防洪减灾
防洪减灾,保一方平安。建库截水,可为长江汛期削减洪峰,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压力,为下游沿岸重要城市防汛减灾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库区淹没线内,将居民后靠迁至安全地带,彻底消除水患灾害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3.3修建柴坪电站
修建该电站是镇安及商洛地区经济发展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需要。该县2000年运行水电站已达143处,装机12.9MW,但全部是径流式水电站,无调节能力,枯水期电力严重不足,成为该县工农业生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因这些水电站绝大多数始建于70年代初,其中80%设备已老化,出力严重下降,自供电量不足。而全县用电负荷每年又以10%的速度在增加,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预测商洛地区2010年最大负荷416MW,系统峰谷差116MW,装机运行可占系统调峰容量82.5%。所以建造柴坪调节电站更显得十分需要。
建造柴坪电站是镇安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随着该县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县财政收入矛盾越来越突出.又加之该县财政的主要财源是几个大型矿产企业,因近年这些企业矿产资源枯竭,产量急剧下降。保工资、保吃饭,县政府压力很大。柴坪水电站充分利用旬河稳定廉价的再生水资源,为该县年创收1×108元以上。是该县2000年财政收入的25倍。还可创造2000余人的就业岗位。所以,建造该工程也显得十分必要。
造该水库电站是实施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解决西安地区严重缺水的有效途径。设计年可向西安输水500Mm3。年水费收入5×108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建造该水库电站是镇安县实现农村电气化县的需要。镇安县农村电气化县已经国家批准,到2005年后用电量将达到134550MW・h。而2000年全县用电量为45850MW・h。当年自供电量为26350MW・h,占总用电量的57.5%,馈电量为19500MW・h,占当年用电量的42.5%。2000年全县水电装机12.9MW,2005年水电装机要达到112MW,相差99.1MW。柴坪电站建成后,基本达到农村电气化标准的装机数。不但可以提高该县用电自供率,还可承担商洛地区用电调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