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论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的建设管理(一)

论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的建设管理(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

  论文摘要:以沈家河水库灌区配套工程为例阐述了中小型水库灌区在配套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才能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从而促进了灌区良性发展。
   
  沈家河水库灌区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排涝为主的中型灌区工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由于灌区配套不完善,已配套渠道年久老化失修,大部分渠道破坏严重,变为土渠,甚至丧失输水能力,致使灌区1.80万亩土地重新成为旱田,其余1.50万亩土地也由于灌区水利用系数低(40%左右),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作物产量低下,灌区效益甚微,极大地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精神,减轻农民负担,节约用水,理顺农村供水体制和价格机制,确保灌区持续良性发展,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发展节水改造库灌区的有关通知。经国家计委与水利部有关负责人来宁夏调研考察,认为该灌区急需改造。灌区改造结合自治区有关指导思想和“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联补缺”的新的治水思路,通过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和灌区布局,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节水型社会生产力为建设目标。灌区改造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重点对年久失修干支渠和支渠以下斗农渠道进行改造砌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灌区面积,减少农民水费支出和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推进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提供示范带动和指导。
  
  1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并从沈家河水库灌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并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经有关上级部门审查批复后,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2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
  
  沈家河水库灌区项目投资来源为中央国债资金、省级配套以及地方自筹。为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灌区建设项目部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各县(市、区)项目管理单位必须将自筹资金全部汇入项目部专项帐户存储,集中管理,否则不得办理开工手续。
  在资金使用上,为确保工程资金的专款专用,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灌区建设项目部从一开始就实行单独开立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从而杜绝了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总经费基本上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总投资进行控制,单项工程经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3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三制”是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的根本措施,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则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此,项目的主管单位成立了灌区建设项目部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2采取招标投标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发展计划委等八部委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初设批复及完成施工图设计后,灌区建设项目部即进行公开招标。开标、决标均公开进行,整个招标过程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符合招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3.3实行建设监理制
  为了加强国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灌区在落实工程施工单位的同时,也落实了工程监理单位。使得工程的建设与监理同步进行,并要求监理人员素质要高,技术要全面。特别是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要求应有高度的认识,能严格按照监理大纲要求切实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