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战略联盟的模仿创新激励(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模仿创新是目前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能力,国际战略联盟是实现模仿创新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关注模仿创新的主体的认知风格并实施管理干预是企业提高模仿创新成功率的重要组织保障。
[关键词] 模仿创新 国际战略联盟 认知风格
一、引言
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赢取市场竞争和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由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国外优秀企业、特别是国外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意味着,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以学习和追赶为特征的模仿创新将是我国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近年来,兴起的国际战略联盟为我国企业模仿创新提供了良机,我国一些企业纷纷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但是,通过国际战略联盟学习并进行高水平的模仿创新成功的企业却不占多数,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忽视对参与联盟企业员工的个性化管理是个重要因素。
企业的模仿创新的主体是员工,模仿创新是企业员工在与联盟成员的交流学习中有意识的获取对方的核心竞争资源并结合本企业的资源状况通过模仿改进使对方的核心资源成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过程。知识的学习和转移无疑都是信息的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加工与个体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认知风格不同信息加工的方式也不同。这种不同将影响到员工知识转移和模仿创新的路径和速率。管理层如果不关注这种影响,那么,忽视对参与联盟企业员工的个性化管理将会成为阻碍企业模仿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选派参与战略联盟的员工进行模仿创新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员工个体的认知方式,使他们更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风格进行创造。
二、分析型认知风格与模仿创新的激励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以整体—分析为维度,认知风格可以分为整体型认知风格和分析型认知风格。 大量的研究表明,整体型认知风格和分析型认知风格对加工信息的习惯方式是不同的。整体型认知风格关注“软信息”(新颖的、模糊的信息),喜欢同时对许多信息进行整合并倾向于把握“高层次的关系”并形成整体观,在处理具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问题时表现出高度的熟练性。而分析型认知风格关注细节,关注“硬信息”(清晰的信息),在信息加工中倾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将外部吸收的信息与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起来,以熟悉为原则,根据简单的关系将信息联系起来以推出意义,在处理常规问题时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喜欢用词语表达信息,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使问题的解决更完善在信息加工中以熟悉为原则,使问题的解决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