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豫北地区的濮阳、清丰、滑县、内黄、安阳、林州等县市普遍流行,大部分50日龄左右仔猪先发病,哺乳仔猪致死率几乎10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现象。发病初期流行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期症状轻微。无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7~12d。如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延长,且多数愈后不良[1,2]。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大猪患病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41.5℃左右,猪发热后2d,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腹部,5~6d后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病初食欲废绝,治后有少量采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部分猪流粘性鼻液,后期干结堵塞鼻孔,使猪张口呼吸,眼睑发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后肢内侧及腹下部有出血斑,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继发其他疾病,症状更加复杂。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串病精神差、喜卧、发热41.5℃左右,所有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食欲废绝,便秘,有的不发热同样出现上述症状,部分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流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但仔猪弱小,死亡率高,这种现象持续1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哺乳仔猪患病发热、精神沉郁、嗜睡、扎堆、贫血、腹泻,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几乎全窝死亡。
2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3]。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充满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3诊断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d,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检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而在后期,血液内附红细胞体数量减少,血检很难查出。新鲜血液检查,取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球形、豆点形、杆状或颗粒状。由于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张力作用,使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震动或左右运动,犹如摆动的齿轮。血片染色检查,取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节微螺旋钮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凹凸不平。瑞氏染色检查,虫体呈紫蓝色。或采取抗凝血1mL(加肝素或柠檬酸纳)加10%福尔马林液1mL混匀,送实验室用丫啶橙染色检查,附红细胞体呈现由浅至深的枯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