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美术论文>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教学方法浅探(一)

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教学方法浅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水墨 教学 建议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