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浅谈
详细内容
1 温度调节 1.1 温度的影响当机房内环境温度过高时,会使集成电路内离子的扩散或漂移加快,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使穿透电流成倍增大,引起结温升高,如此循环下去将会引起热击穿,造成集成电路的损坏;同时,计算机内电阻元件的阻值将会发生变化,电解电容器电介质中的水分容易蒸发,从而降低容量。当然,机房温度急剧交替变化影响更大。 1.2 防护措施对于机房温度,国家标准是 GB2887-89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机房环境条件分成 A、B、C 等 3 级(如表 1~2 所示)。A 级 :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B 级 :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较严格的要求,有较完善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C 级 :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表1 开机时对机房室温的要求项目 A级 B级 C级夏季 冬季温度(℃) 21±2 20±2 15~30 10~35 温度变化率(℃/h) <5要不结露 <10要不结露 <5要不结露表 2 停机时对机房室温的要求项目 A级 B级 C级温度(℃) 5~35 5~35 10~40 温度变化率(℃/h) <5要不结露 <10要不结露 <15要不结露需要注意的是,机房温度标准设定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标准会造成有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为控制机房的温度,使之保持在所要求的限度内,一般三甲医院机房温度采用 B 级标准,安装空调机即可。
2 湿度调节 2.1 湿度的影响湿度过高除了会使工作人员感到不舒服外,还会使电子元件表面吸附一层水膜,当湿度为 65%以上时,水膜厚医院计算机机房环境的管理科学管理度可达 0.001~0.01μm,这种水膜会造成“导电通路”,影响集成电路的电气性能,造成错误的逻辑判断。过高的湿度还会影响磁性材料的导磁率,造成磁盘的读写错误 ;同时还会使电路接插件和集成电路的引脚等易氧化和生锈霉烂,造成接触不良或断路等。温度过低时特别容易产生静电,当静电电荷大量积聚而使静电电压超过2kV,将会引起高速运转的磁盘、磁带读写错误,甚至烧坏 CMOS、FET (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磁盘带静电将会吸附灰尘从而损坏磁头,划坏磁盘。当湿度为 20% 以下时,由于打印机、磁带机等转动与摩擦,将会使静电压高达 10 kV。当静电放电时,将产生瞬时干扰脉冲,造成计算机故障。 2.2 防护措施机房内的相对湿度无论过高、过低均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机房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低湿度的危害性远超过高湿度的危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机房的湿度及变化范围。医院机房一般采用机械式温湿度表,其测量范围 :温度,-10~50℃;精度,±1℃;湿度,10%~90%RH;精度, ±6%RH。将机械式温湿度表挂在机房宽敞通风处,远离冷、热源避免骤热即可。但其年飘移值大,不稳定,易老化变质,需要每年校对或更换。对机房湿度的要求如表 3 所示。表3 对机房湿度的要求项目 A级 B级 C级开机时 停机时 开机时 停机时 开机时 停机时湿度(%) 45~65 40~70 40~70 20~80 30~80 8~80
3 静电防护 3.1 静电的影响随着机房内各种绝缘材料和化学合成材料的使用,静电问题越来越严重。即使人体没有感觉到静电作用时,微弱的静电也常常可使计算机发生故障,如磁盘读写错误、烧断保险、打印混乱,烧毁芯片甚至整个电路板,以及冲掉磁盘上的数据等。静电产生的原因 :首先,部分机房内铺设的地毯会导致静电产生,并最易积累静电 ;其次,工作人员穿着的毛纤维衣物,也是静电产生的温床 ;再则,静电的产生也与气候有关,如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空气能积累大量电荷,因此静电的产生与释放在冬天更明显;而在夏季,在静电释放之前,空气中的温度就能放走大部分累积的电荷。但是无论怎样,静电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同时静电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3.2 静电防范措施 ① 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外壳接地良好,电路板不使用时应包装在传导泡沫中,以避免静电伤害。② 在机房建设中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和防静电壁纸,最好不用地毯 ;若采用活动地板,应由钢、铝或其他阻燃性材料制成,活动地板表面应是导静电的,严禁暴露金属部分。③ 机房内的家具如磁带、磁盘柜、工作台表面尽可能用金属材料 ;工作台面及坐椅垫套材料应是导静电的,其体积电阻效率应为 1.0×107~1.0×1010Ω·cm。④ 维修人员在用手触摸芯片电路之前,应先把体内静电放掉。工作人员的服装、鞋子应使用防静电或低阴材料。⑤ 使用静电消除剂或静电消除器。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
4 空气调节(如表4所示)夏季空调温度(℃) 24~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m/s) 不应大于0.3 冬季空调温度(℃) 18~22 相对湿度(%) 40~60 风速(m/s) 不应大于0.2 5 灰尘的影响作为人员、设备相对集中的机房,无论采用何种建筑结构,灰尘都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平时不注意计算机的保养,到一定时间后,机箱内肯定会积满积尘。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而计算机散热都是采用风冷方式,这样空气中的灰尘就乘虚而入了。当灰尘量太大时,容易堵塞过滤器,使机器内部温度过高,影响机器正常运行。集成电路上吸附尘埃过多时,将会使元器件散热能力降低,如影像主板芯片的散热片,造成芯片过热烧毁。尘埃还会影响各板卡之间的接触,极有可能造成电路板的腐蚀,出现如显示器的黑屏、键盘失常、鼠标滑鼠不滑等现象。医院机房设备一般处于 24h 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机箱进行常规除尘是必须的。医院的数据在现代信息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数据的安全可靠依赖于设备的稳定运行,所以应该重视机箱内的清理工作而不仅局限于机房的清洁卫生。当然,机房管理还涉及电磁干扰、噪声、雷击、震动、水、火、鼠虫害等。由此可见,机房管理工作琐碎而且有很大的重复性,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懈怠,影响到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趋向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内设备运行环境和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严密监测,对各种故障的报警情况和可能的设备早期预警状况做出及时报警,予以相应处理,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所谓的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就是通过分布在各机房内和设备中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对会影响机房里网络系统运行的因素,包括各种设备,如 UPS 电源、交流稳压电流、发电机组、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等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并将机房的环境(温度、湿度)、火警报警系统,以及机房内的水害和安全防卫措施 ( 门禁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 纳入网络管理范围。
其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器,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简便易行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操作者设定所需监测的温度、湿度、压力、电压、电流等监测数据的正常值,当某一部分某个参数的输入值超出设定的正下转第117页2011年第26卷 08期 VOL.26No.08 117 临床工程 CLINICAL ENGINEERING 3 讨论 OP 是以骨量减少 , 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1] 。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加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均归为“骨密度降低” [4] 。在 BMD 患病率的诊断中,低骨量是 OP 的前期 , 因此 , 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和快速丢失的前期、中期 , 应积极进行骨密度检查 , 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减少或延缓 OP 的发生。本研究用 Z 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 50 岁男性的低骨量及 OP 患病率与 T 值诊断相比较,男、女性患病率均有所减少 , 主要是因为 Z 值计算方法是使用测定的 BMD 值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 BMD 均值之差与同龄人 BMD 标准差之比所得到的数据,而 T 值使用测定的 BMD 值与正常成人骨峰值之差与骨密度标准差之比。因此除了产生骨峰值的年龄组,其他各年龄组的人群骨密度 Z 值往往高于 T 值。应用 Z 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 50 岁男性股骨近端 BMD 可以避免过早的诊断 OP,但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国内外众多关于 BMD 的文献报道证实,BMD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5-6]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BMD 值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直至形成峰值骨量,它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7]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BMD 逐渐降低,女性 BMD 经过缓慢减低期,在 50 岁以后出现明显的 BMD 降低加速,而男性这种 BMD 降低加速现象不明显 [8] 。本组男性 50 岁以前应用 Z 值诊断,50 岁以后应用 T 值诊断,患病率同女性一样出现了加速象。应用 Z 值诊断绝经前妇女低骨量的患病率,39 岁之前各年龄组低骨量的发生率基本与年龄呈正相关,40 岁以后各年龄组患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而应用 T 值诊断低骨量则在 20~89 岁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2. [2] kanis JA,Melton LJ,Christiansen C,et al.The diagnosis of osteopomsis[J].Bone Mineral Res,1994,(9):1137-1141.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4. [4] 徐德永.实用体质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236. [5] 李玉坤,邱明才.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4,14(l):11-13. [6]何郁泉,潘子昂.男性骨质疏松[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 1(l):63-65. [7] Rubin LA,Hawker GA,Peltekova VD,et al.Determinauts of Peak bone mass.:clincal and geie analyses in a young female Canadian cohort[J].Bone Miner Res,1999,14:633-643. [8] 刘忠厚,段云波,刘广大,等.中国健康人群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变化的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1-11.(本论文由://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
相关文章链接:计算机视觉的低成本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