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离我们有多远(一)
详细内容
摘要:2009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提议立即引起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可美国总统奥巴马却认为,美元仍然坚挺,没有必要设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于是有人高呼,货币战争箭在弦上。美元一国独大的货币体系真的能过渡到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吗?这恐怕还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美国是否愿意放弃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有没有其他货币能替代美元;超主权储备货币是否切实可行。
关键词:超主权货币;国际货币;储备体系
一、美国是否愿意放弃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有哪些好处呢?简单的讲,该国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如果一国用自己的货币来做对外贸易的结算,就可以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而把风险留给他国。熟不知,这只是国际货币的蝇头小利,铸币税收入才是它的第一大利益。
铸币税为政府由于印制货币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入,主要指政府通过印制货币所获得的购买力。这不难理解,想想中国正是通过低廉的劳动力,透支的环境资源来换取不断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拉动了中国30年的GDP高速增长,一举成为“世界工厂”。而美国只需开动印钞机,印制钞票来购买中国的制成品和中东的石油。在眼下金融风暴的关键时期,美国更是大肆印制美元来购买其国内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铸币税相关的是通货膨胀税,它指货币持有者由于通货膨胀而遭受的资本损失。在居民持有的经物价调整后的实际货币数量不变的场合,铸币税就等于通货膨胀税。政府铸币税的实质就是收入从居民手里向政府转移,这正是全世界讨伐美元的原因,美国发出大量基础货币,其他国家的财富就隐蔽地流向了美国政府,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
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还体现为,增加发行国金融服务业的需求和收益,因为发行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经营本币业务的竞争力比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占优势;国际货币的地位可以大大提高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影响力。
当然,充当国际货币也是有成本的,比如发行国有责任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全球的国家都需要国际货币,那么发行国就需要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货币,但贸易赤字的过度积累,必然会导致各国对国际货币的担忧,进而引发国际货币的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总的来讲,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是利大于弊,而且是利远大于弊。这也就决定了美元绝不会轻易让出国际货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