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研究数学化趋势的思考

经济学研究数学化趋势的思考

详细内容

一、经济学研究数学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1、经济学家对数学方法的推崇诺贝尔经济学和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的, 到2010年,共产生了67位获奖者。从获奖者角度分析,拥有数学学位22人,占32·8%;有理工学位的13人,占19·4%,两者合计占52·2%。一般而言,大多数获奖者有深远的数学背景,获奖成果的内容也都利用比较深刻的数学工具和先进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以数学为工具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福利经济学、金融数学、博弈论等新经济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趋势在不断成长, 应用数学理论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趋势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2、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地位日益突出受经济学研究趋势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国外,大多数经济数学论文,都充满了数学公式、数学模型等。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角度考察,不懂数学知识,尤其是不懂数学语言的人,将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提升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经济学的能力。教学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教学生将数学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分析的工具,并用其描述经济问题与政策。

二、经济学数学化趋势的成因根据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任何特定的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因而经济学的研究数学化也有外部和内部原因。 1、推动经济学数学化的外在动因从外因角度看,在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在应用数学能力的强弱、熟练程度等问题,而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研究成果的质量,从而影响其在较好的经济期刊上发表文章,这一现象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表现得特别严重。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技巧是否熟练、数学模型建立是否得当、漂亮,成了衡量其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国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涌入,在我国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中,出现了众多运用现代西方经 济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我国经济问题的文章。这是导致经济学研究数学化趋势的重要外因。 2、经济学数学化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 (1)数学的应用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经济事物的存在是质和量的统一,对其质的定性认识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实现由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是认识过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经济学数学化使得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性更强,学者经济学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专业化程度不断发展。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很多方面促进了经济学的迅速发展:数学方法可以使经济研究对象更明确、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化和简单化,并保证推理更加严密有序,最终将保证在理论上得出的结论真实,应用性强,从而使得作出相应明确具体的经济目标建立在坚实的科学依据之上,从而降低或消除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2)数学方法使经济学的研究更严谨。数学推理讲究严谨、严密。经济学理论采用数学形式必将促使经济学向定量化、严谨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经济学成为一个新的由定性和定量分析相融合的“严密”的学科。经济学的数学化使得文字表述更具有确定性和精确性,“简化”了经济分析过程,使经济理论实现了模型化。在此基础上依据数学的逻辑推理,应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以更明确:或不同意对方,或者找到彼此的假设错误,或者发现修改所显示的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经济学基础上的理解所产生的歧义,以避免无谓的争论而发生,从而有助于提高经济学家的工作效率。

三、从哲学角度正确看待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趋势国内外经济学者对于经济学的数学化问题还存在许多差异,一直争议不断。一方面是持有赞同意见的,认为在经济分析中广泛应用数学,确实能使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让人感到更加清晰、准确,推理更加严密,在推进经济学的科学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认为经济学和经济活动中的人类行为是不可预知的。经济学研究中所应用的数学函数也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变量,而经济活动中人类行为的变化是很难充分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它。因此,正确看待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趋势,如何减少分歧就成为一个双方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1、经济学研究不能片面的强调数学的应用数学和经济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学的研究不能片面强调数学应用。首先,经济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及资源配置的一门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属性,又有自然科学属性。为了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借助数学知识进行经济学研究是必要的。而经济学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必须借助其他研究方法和工具;其次,经济学的研究应该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如果只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忽略事物本质,也会使经济理论成为单一的、注重表面现象的空洞理论,从而使得具有“人文精神”经济学沦为一个“无思”的经济学。相反,如果只有满意的定性分析,势必导致经济理论的抽象化、空泛化,从而使得所研究的经济理论成为缺少有说服力和解释力的理论。经济理论数量分析是为揭示本质服务的,而定性分析是为了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的。因而,经济学的研究不能片面强调数学的应用。

2、经济学和数学是各自独立的两门学科由于学科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经济学和数学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二者相比,最基本的区别是: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文”的特性。首先,这种人文特性征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因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不同,不同的国家所展现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同,因而各国经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出相应的国度性、历史性。其次,这种人文特性表现在它所代表的阶级性。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并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的站在一个特定的利益团体的观点来看,代表和维护该利益团体的权利和利益,反映这一特殊群体意识形态。再次,这种人文特性也表现为以人为本,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人类服务的,人是主体。只要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还不能“精确”为一组数字,经济学就决不是一门关于“数字”的科学,而只能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因此,经济学的独立性决定了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是“用”与“本”的关系,是用数学为经济学服务。数学这个工具本身不能创造理论,它只是为生动直观地或需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定量表达方法,而不是像一些数学学派的经济学家,只有应用“数学”的经济学才能成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