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资本市场信贷配给形成原因及传导渠道分析(一)

资本市场信贷配给形成原因及传导渠道分析(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资本市场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市场,借款人对于借入资金的投资项目、收益与风险、贷款的偿还概率等方面有较多了解,而放款人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使用,因此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与厂商博弈的过程中,不只是依靠利率去制约厂商,而是通过数量限制的办法,即通过信贷配给来约束厂商。本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分析了信贷配给的形成原因,并对其传导渠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资本市场 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信贷配给的含义
  
  对于信贷配给,学界有不同的定义。Jaffee and Russell(1976)定义信贷配给存在的情形是,在给定的利率下,贷出者提供比借款者需求少的贷款数额。Stiglitz and Weiss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要么在似乎相同的贷款申请者中,一些能够获得贷款而另外一些无法获得,无法获得的申请者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无法获得贷款;要么存在由可以识别的经济个体组成的群体,对于给定的信贷供给数量,他们无法在任何利率情形下获得贷款,即使具有大量的贷款供给,他们也无法获得。
  传统经济学认为,信贷市场上仅仅是利率机制在起作用。而信贷配给论则认为,只考察利率机制不全面,因为在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与配给机制同时在起作用,市场存在多态均衡。信贷市场是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借方与贷方是互为博弈的对象,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与厂商博弈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依靠利率去制约厂商,必须运用数量限制的办法,即信贷配给来约束厂商。
  
  信贷配给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信贷市场上,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如果不对银行如实通报其贷款投资情况,银行就难以在事前确定其违约风险。同时,银行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后,也很难控制其具体行为。
  (一)逆向选择
  由于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贷款要求,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这样信贷配给就发生了。假设在信贷市场中有两类借款者,不同的借款者偿还概率是不同的。类型G偿还的概率是qg,类型B偿还的概率是qb(qb  如果贷款者能够识别借款者类型,那么就会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借款者索取不同的利率,以反映出他们偿还概率的不同。此时没有信贷配给发生,风险性高的借款者被索取更高的利率。如果贷款者无法识别借款者的类型,由于逆向选择及贷款利率的提高,贷款者将会提高类型B的比例,贷款者的预期收益将由于更高的贷款利率而下降。此时,贷款者可能的做法就是不提高贷款利率,而是进行抵押和改变贷款数量。设借款者当中的比例g是类型G的借款者,假设贷款者索取的利率rl满足:gqgrl+(1-g)qbrl=r (1)
  在这个利率水平下,由于信贷市场中的借款者是大量的,贷款者的预期收益并不是r。这是因为:r/qg  但是,如果L(1+rl)>R+C,则借款者违约,贷款者获得补偿R+C。假设收益R=R`+x和R=R`-x的概率都是1/2,则预期收益是R`,方差是x2。假设R`-x(1+rl)L-C,则当最坏结果出现时,借款者一定会出现违约。如果投资项目获得R`+x,借款者获得R`+x-(1+rl)L。则借款者的预期利润是 : (3)
  定义:x*(rl,L,C)=(1+rl)L+C-R` (4)
  x的增加意味着项目风险增加。贷款利率rl的增加导致x*增加,这意味着,如果贷款利率提高,一些具有较低风险项目的借款者将无利可图。
  贷款者的预期收益是:
   (5)
  上述收益随着x的增加而递减。
  假设有两种借款群体,一个具有x=xg,另一个具有x=xb,并且xg  xb>xg>x*(rl,B,C)
  这时两种借款者都发现借贷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两种借款者的数量是相同的,则借贷者的预期收益是:
  x*(rl,L,C)≤xg(6)
  上述预期收益是随着rl的增加递增的。但只要rl增加到满足x*(rl,B,C)=xg的水平,任何利率的增加都导致任何xg类型的借款者停止贷款。此时只有xb类型的借款者发现贷款仍然有利可图,导致贷款者的预期收益下降到:,xg≤x*(rl,L,C)≤xb (7)
  结果,贷款者预期收益作为贷款利率的函数,当x*(rl,L,C)≤xg时是递增的;然后在1+rl=(xg-C+R`)/L出现离散化地下降,此时所有低风险类型的借款者都退出了市场。这种情形如图1所示,其中r*表示能够区分借款者群体的贷款利率。
  假设在r*处,仍然存在对于贷款的过度需求,类型xg的借款者不愿意在给定利率r*下贷款,而类型xb的贷款者却愿意。如果贷款者面对过度需求而提高利率,其预期利润将出现下降。因此,均衡贷款利率r*对潜在的借款者进行了信贷配给。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可以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者在获得贷款后将资金投放于高风险项目,这种项目成功概率小,但一旦获得成功会取得巨大收益;二是借款人在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对偿还与不偿还贷款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不偿还的行为。
  1.投资项目选择中的道德风险引起信贷配给。假设一个项目投资者有两个项目可以选择。一个是项目A,在好的时候可以获得收益Ra,不好的时候获得收益0;一个是项目B,在好的时候可以获得收益Rb>Ra,不好的时候获得收益0;假设项目A成功的概率pa大于项目B成功的概率pb,这样项目B就是更具有风险的项目。现在假设从项目A获得的预期收益高于从项目B获得的预期收益,即paRa>pbRb。如果投资项目A,则预期收益是:EπA= pa[Ra-(1+rl)L]-(1-pa)C (8)
  如果投资项目B,则预期收益是:EπB= pb[Rb-(1+rl)L]-(1-pb)C(9)
  如果项目失败,借款者将失去抵押C,并且两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都依赖于贷款利率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