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探讨(一)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将班内学生按成绩、兴趣、能力、性别与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系统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注重把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目的。由于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讲,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老师的指令一下达,教室顿时热闹非凡,可还没等学生讨论出结果,甚至有的学生还没坐稳。教师就宣告讨论结束。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也就不那么认真了。
  2.对合作学习缺乏指导,学生单一发言代替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论的多,合作交流的少;表现自私的多,友好分享的少。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有的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就以为自己没事了,既不到学生中巡视,也没有个别辅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热热闹闹,看似讨论,可仔细观察,只是一两名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抢先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根本就没发言,他们失去了一次次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
  3.讨论的问题浅显,失去合作的价值。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提的过于浅显,有的问题提的不够恰当。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一起说笑了一阵,老师宣布“时间到”嘈杂声立刻停止。可学生还是不知道回答什么。试想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什么游戏是凭他的兴趣,没有必要去讨论,老师提出如此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只能使合作流于形式。
  4.多于讨论,缺乏整合。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团队协作的多项动态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有各自的角色作用,而且,要在个人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后,进行小组内对问题的梳理、归纳、整合。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可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很少看到小组讨论时注意归纳总结,多数学生合作后发言的内容仍然是讨论时的想法。这样的合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见,只讨论,不合作、梳理,学生没有新收获或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解决以上问题,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中做了如下的探讨。
  1.兼顾全体学生,均衡搭配小组。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组建小组时注意人员的搭配。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4-6人,分别由学习程度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当然,在编组时,也可以视环境、内容、情况的不同而进行随机分组。总之,合理的配置,均衡的水平,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取胜的信心,也是实现合作学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