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对策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多式联运作为国际上流行的运输组织形式,对港口的物流发展,乃至区域性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升大连口岸多式联运效率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多式联运优势及大连口岸多式联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概念,继而对此平台的建设对策进行研究。该平台的搭建将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推动大连口岸乃至东北内地的多式联运业务发展。
关键词:信息平台 口岸 多式联运
0 引言
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I Transport)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相比较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①简化托运、结算及理赔手续,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②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③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各种物流支出;④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⑤加强政府对整个物流链管理等其他作用。
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口岸具备良好的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地理条件与硬件设施。2008年大连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3.45万标箱,同比增长30.1%,海铁联运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正在建设中的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建成后[2],将与大窑湾港区的铁路专线直接相连,实现海铁联运的无缝换装,从而大大提升大连口岸的铁路集疏运能力。
相比较于硬件设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3],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制约大连口岸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连口岸集装箱多式联运各关联结点对各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给予高度重视,信息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各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协调平台,各部门的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信息不能顺畅传输与共享,直接制约了大连口岸多式联运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大连口岸多式联运现状及信息化发展状况,有必要对相关物流节点的数据源及信息系统加以整合,搭建一个统一的、针对多式联运业务的信息平台。
1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1.1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条件分析 大连口岸海运及铁路运输运量大,海铁联运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息平台建设具备业务基础;多式联运各节点企业普遍具有较完善而独立的内部信息化系统,同时多种较成熟的口岸信息化系统都已在大连口岸使用,信息平台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多式联运涉及的物流节点众多,货主、货代、船公司、船代、码头、铁路、仓储、货运等企业构成了信息平台的用户基础。
1.2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及基本原则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建设以提升多式联运体系全程信息服务质量和联运作业效率为总体目标,以工作流的改造与设计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跨部门的信息互动,单证自动流转,支持互动操作和多式联运协同作业,在完成流程的设计、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基础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跨系统、多元异构、实时联动的共享集成服务平台。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以国际行业标准为基础,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搭建涉及众多节点的数据采集与跨系统调用,这需要一个统一的多式联运数据标准,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必须以国际行业标准为基础,按照多式联运业务流程中信息流转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多式联运数据代码标准,作为数据采集、筛选、转换、关联的基础。②运用高效的信息交换引擎。在数据标准代码制订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新一代的高效EDI专用平台――XIB作为信息交换和采集的核心引擎,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化筛选、转换、关联和采集入库,进而实现电子单证的跨单位快速流转,作业动态全程跟踪,最终面向多式联运用户实现Web和EDI模式的信息交互。③建立多源化的异构数据接口。为实现系统建设的一次录入数据,多次有效联动调用的目的,利用与各物流节点作业系统的数据接口,采用多源异构数据接口的高效联动能够实现各异构源的信息采集和整合,对不同的数据库结构和庞杂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筛选、关联整合、逻辑判断、信息服务,发挥不同平台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来源的联运信息的集聚效应,实现多式联运数据资源的优化集成,使各物流节点的作业信息和商务服务无缝链接。④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功能不仅存在于外部电子数据的转换处理及业务操作,同时其又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访问服务。因此保障信息采集及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可靠是平台搭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需要通过外部的网络环境,通信,业务数据流向等三方面来提供综合的安全保障。
在网络架构上,通过两层防火墙将整个平台分成外部访问、应用数据交换、核心数据库三个层面。不同网络层次之间实施严格的进出双向访问控制,所有的设备均不可以跳跃访问;在通信方面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使用SSL及VPN加密的通信方式保证多式联运信息加密传输;在业务数据流向上,多式联运系统的平台架构采用将后台数据交换处理与前台应用分离的方式。数据交换系统通过专门的通信服务器进行外部连接及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外部访问系统不具有直接修改内部业务数据的权利。
通过成熟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满足信息平台既定功能的实现。
2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对策
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应从各方面满足多式联运各环节的要求,整体而言,应具备商务信息集成、物流信息集成、监管信息集成、辅助信息支持等多方面功能。
2.1 商务信息集成
2.1.1 多式联运委托单据信息集成 鉴于多式联运业务特点,可以将联运委托信息集成到平台,并自动对相关业务进行分拨,相关业务推送给各作业单位,再将作业信息整合反馈给客户。
通过整合多式联运委托信息可以将货代、码头、场站、铁路运营等物流节点服务商有机的衔接成一条全程物流链,各物流节点服务商根据该统一委托单据进行全程的作业、跟踪服务,通过各自内部操作系统与平台的接口,提供各环节的货物状态及信息,各个环节的作业通过该委托信息集成无缝的连接在一起,为客户提供全程的、一站式的物流服务。
2.1.2 货运资源信息集成 随着大连乃至东北腹地的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多式联运业务量与有限的口岸物流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有效并合理的优化口岸物流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4]。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应具备功能,通过整合口岸相关配套的运输、仓储、码头、物流等资源,运用现代物流的科学管理理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提高各类物流资源的协同配合,在高效联合作业的同时,减少物流中间环节的人力、物力的成本,发挥资源集聚、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