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建筑安全论文>灌注桩在深基坑的应用与研究(一)

灌注桩在深基坑的应用与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灌注桩在建筑基坑中的应用,阐述了方案筛选、方案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施工安全可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灌注桩基坑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1.1位置及环境该工程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大部分基底相应开挖深度为6.95m。场地南侧为2层的陶艺馆,基坑边距离建筑物基础最近处只有4.8m。场地的东侧为道路,路下埋有自来水管,距离基坑边最近为1.5m,埋深2m,该道路的另一侧为6层住宅,距离基坑最近处约6.4m。场地北侧、西侧均埋有电缆、自来水、市政污水管,距离基坑边最近约6m,埋深为2.1m。由于环境复杂,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且市政重要管线需要严加保护,因此将此基坑列为一级基坑。
1.2工程地质情况场地中西部有一条宽约10m的河道分布,大致星南北走向,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纪冲海相松散沉积层组成,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以内的土层分布依次为:①杂填土,层厚0.7~4.2m;②粉质粘土,层厚0.0~3.4m;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5~2.9m;④-1粘土,层厚3.8~4.2m;4)-2粉质粘土,层厚2.5~3.6m:⑤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1.6~13.2m;6)-1粘土,层厚2.0~2.7m;⑥-2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层厚1.0~2.0m;⑦粉质粘土,层厚11.4~12.2m。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型,主要赋存于浅部①、②、③、⑤、⑦层土中,给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季节影响较明显。
2 围护方案的设计
2.1围护支撑方案的比选方案一: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该方案可有效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变形控制,采用围护墙及地下室外墙合成一道地下连续墙,可以减少施工空间,但是地下连续墙造价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对本工程来说综合经济性较差。方案二:沉管灌注桩加内支撑,沉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的优点,但是沉管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振动及挤土效应,对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设施将有一定的影响,控制围护变形不理想。方案三: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该方案在基坑的稳定性及变形控制方面均有保证,且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产生的噪音较小,对周围居民生活干扰较小。与沉管灌注桩相比,工程造价的增加有限,因此,比较适合。
2.2围护方案的设计经过对上述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如下:采用一排钻孔灌注桩和一道钢结构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形式,并设置一排水泥搅拌桩,作为防渗止水帷幕,基坑内局部高差处采用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围护:东北角局部由于场地的限制,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以Φ800无筋钻孔灌注桩作为止水帷幕。具体的设计为:①钻孔灌注桩Φ700、Φ80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5,桩身配筋分别为16Φ22、16Φ25,Φ14@2000加强钢筋及Φ8@200螺旋箍筋,钢筋笼采用焊接成型,螺旋箍筋与主筋采用全点焊,桩位Φ700@900,Φ800@1000,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沉渣厚度应小于150mm。水泥搅拌桩Φ600@400,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15%,相邻施工间歇时间不大于24小时。②基坑内的竖向立柱支撑桩为新增Φ800支承桩,施工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竖向立柱的上部采用井字形钢构架,角钢为Q235钢,焊条为E43,焊接为围焊,焊缝高度大于8。井形钢构架顶伸入支撑0.4m,下部插入钻孔灌注桩内2.0m,竖向立拄施工时,先钻孔到设计标高放人工程桩钢筋笼后,再放人预制的井形钢构架,并与桩主筋焊接,然后再灌注混凝土。③围护桩顶增设一道压顶梁,以增强围护桩整体稳定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为C25。坑内水平支撑为钢结构,用工字形钢梁,以便施工更快捷,以后可循环利用。更经济。这样对基坑整体安全有利,也优化了围护桩的受力,节约了施工场地。结合基坑的平面形状,支撑平面主要采用对撑,局部布置角撑,这样既使支撑的受力合理,又使基坑中部留出了较大的挖土空间。该方案经过多方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一致认为此基坑围护支撑方案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均能达到施工要求,同意按此方案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