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理论论文>谈“借”“贷”的经济涵义及会计分录的编制(一)

谈“借”“贷”的经济涵义及会计分录的编制(一)

详细内容

关于借贷记帐法的争论已经很长时间了,八十年代以前,争议的焦点方要是其是否存在“阶级性”上;近几年,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借”“贷”记帐符号上,认为其“缺乏直感性”,“对初学者不易理解、难懂”,“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难以弥补的缺陷”等诸多责难(注1),主张改革记帐符号。对此,笔者认为,借贷记帐法是国际上通行了500多年的一种记帐方法,到目前为止,都未能有大的突破,足显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那么借贷记帐法中“借”“贷”二字中是否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缺乏直感性”,对初学者“难学、难懂”呢?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并以实例重新阐述借贷记帐法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一、借贷记帐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帐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帐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帐符号
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帐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帐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推动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帐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帐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帐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帐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倾向表现)的“来胧”(资金从哪里来);“借”资金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短暂停留点)(注2),即表示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导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运动,在记帐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二、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结构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务的简明性
借贷记帐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因而其帐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由于“借”“贷”二字比较深刻地把握了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因而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结构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务的简明性;借方记录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即资金到哪里去;贷方记录资金的来胧或来源,即资金从哪里来;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实际能够控制或拥有的资金的存在形态,即会计上所称的“资产”;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某一时点上支撑着资产存在的资金来源,即会计上所称的“权益”,包括“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三、借贷记帐法下会计分录的编制易学易用,对初学者不会造成任何困难。许多人认为借贷记帐法对初学者难学难懂,是因为没有让初学者把握“借”“贷”记帐符号和帐户结构的“真缔”所致
会计分录是把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第一步,是初学者会计入门的“门槛”。如果不交给初学者学习入门的真正“钥匙”,不告诉初学者使用“钥匙”的科学方法,而是让初学者“拐弯抹角”的“翻墙而入”,(注3)。初学者当然会感觉到晕车,“难学难懂”了。
事实上,只要理解本文所述“借”“贷”符号的经济涵义,了解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采用借贷记帐法编制会计分录就非常简单,易学易用。请看下面实例:
(例1)大华公司接受明光集团的追加投资40万元,其中材料物资30万元,现金10万元,在这一项业务中,“资金从哪里来?”资金从明光集团来,反映所有者投资事项的会计科目(帐户的名称)是“实收资本”;“资金到哪里去了?”一是表现为材料物资,二是表现为现金,反映材料物资和现金的会计科目分别为“原材料”和“现金,所以记借方,故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300000
现金100000
贷:实收资本400000
(例2)购入材料2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在这一项经济业务中,资金从哪里来?资金为向对方赊来(负债),反映赊帐事项的会计科目是”应付帐款“,所以记贷方;这样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20000
贷:应付帐款20000
(例3)用银行存款20000元偿还前欠货款。
在这项业务中,资金从哪里来?资金从企业的银行存款中来,所以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资金到哪里去了?资金用于偿还前欠货款了,反映货款结算事项的会计科目中“应付帐款”,所以记借方。具体分录如下:
借:应付帐款2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