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环保产业的生存模式(一)
详细内容
摘要:环境保护可能成了眼下最时髦的词汇,与环境保护紧密关联的环保产业也不断升温,各级政府都想方设法在环保产业上做文章。但什么是环保产业,怎样发展环保产业,圈内的人越来越糊涂,圈外的人越来越明白,希望中国的环保产业不要重蹈冰箱、洗衣机、VCD等行业的覆辙。也希望中国的环保产业能真正为中国的环保做点实事。
关键词:环保产业 生存模式
一、我国的环保产业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价格低、缺乏名牌、市场竞争无序化、基本上在国内竞争。我国现在环保企事业单位近万家,全国环保产业年产值约300亿元。企业中大部分为乡镇企业,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的技术型小公司。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些自发发展起来的民办企业,也有少量由国家投资的环保企业或由国有企业转型的环保企业。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企业处于挣扎的边缘,不少企业在3~5年之内已经消亡,还有不少企业(不少于50%)在3~5年之后也将消亡。环保产业在艰难中前进。
与国内环保企业的尴尬境地相反的是:国际环保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5000亿美元/年以上),国外环保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如入无人之境,各级政府大谈环保与环保产业;全国绝大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市政94%没有得到治理,城市垃圾98%没有得到处置,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8个在中国,已经投入资金治理的工业污染源60%以上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二、问题的根源
一方面是大量的污染需要治理,巨大的市场等待着开发;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环保企业不成气候,发展艰难。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主要原因是:
1. 我国经济实力有限,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现在各级政府公布的投入实际到位的远远没有那么多;
2. 我国工业经济形势较差,企业无力也无心投资环保,即使投资也是严重的不到位,治污目的是应付,而不是真正想要保护环境;
3. 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觉悟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环保总是排在较后的位置;
4. 民众环保意识模糊,长期生活在较差的环境中,已经麻木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有了环境意识,但要求不高;
5. 行政干予,地方保护,行业保护严重扰乱了市场,是环保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
6. 环保执法不严,官位、人情、关系大于法律,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不能按环保法律执法,导致污染得不到治理,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滋生;
7. 国外环保企业利用资金优势长驱直入,与国内企业进行完全不公平的竞争,严重抑制国内环保企业的发展;
8. 缺乏有力的政府支持,引导机制,环保产业自生自灭,盲目发展,起得快,消失得也快。
9. 没有走出国门,都在窝里斗,由于不能参加巨大而有形的国际市场竞争,而专注于无形而有限的国内市场竞争,使竞争在越来越低的水平上进行,拚关系,拚价格,最终只能出豆腐渣工程。10.市政环境工程的投、融资体制,运行管理体制严重不合理,不但造成有限财政投资的巨大浪费(不少于40%),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此等等,这样的环境何以能培育出好的企业,做出好的工程,有效地保护环境。最终的结果是,政府天天喊环保,环境好不起来,天天发展环保产业,产业成不了气候。
三、环保产业的出路
中国的环保产业是不是就一定没有前途了呢?有!但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改变环保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模式。环保产业的出路是: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高科技化,市场规范化。真正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良好的企业,在即使很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也能杀出一条血路。中国的环保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提高自已,发展自已。改变生存环境难度很大,改变生存模式相对容易。
四、发展环保产业与扩大国内需求
简单地看发展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关系不大,但如果能转变观念,改变环境工程的投资,建设与运行模式,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国内需求,迅速改善我国环境质量,还可以使环保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就我国的市政环保工程而言,传统的模式是: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运行。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政府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我国现有的市政和垃圾的处理,需要5000~6000亿元的建设投资,每年还需要700~800亿元的运转费用,现在的模式,政府现在没有这个财力,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没有这个财力。
但是如果改变一种模式,情况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市政与垃圾而言,如果由国家出台征收排水、垃圾排放费法规,将所有厂与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权委托给具有相应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筹资建设与运行,企业通过收费收回投资。通过这种模式,将我国城市与垃圾的治理率可以从目前的实际不足6%和2%,在5年内分别达到50%和30%水平。同时这种模式每年可减少全国各级政府约200亿元的支出,新增约500亿元的工程需求,新增GDP700~900亿元,为全国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环保产业也能得到真正发展。
那么新的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呢?答案十分肯定,因为:
1. 我国环保市场十分巨大,只是个启动问题。
2. 治理技术成熟,无论是废水还是垃圾我国均有很成熟的技术。
3. 资金来源丰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寻求良好的投资项目。国内银行苦于陷入不良债务,不敢放贷。外资十分积极支持环保投入。如改变现有运行模式,这些资金将会十分主动地予以支持。我们已经与很多金融部门作过探讨,态度均十分积极。
4. 项目回报稳定可靠。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排污费无论对居民个人,还是企业均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目前掌握在居民手中的70000~80000亿元资金,每年若挤出300~400亿元是不很困难的,关键是政府及人们的观念转变。一旦政府出台一些适当政策并积极倡导,增加排污费完全可行。如在原自来水收费的基础上增0.5~0.6元/吨的排污收费,民意调查的结果是居民100%可以接受。收费保证后,处理厂的建设运行费用及回收即有保证。
观念和模式的改变,可以给环保产业带来革命,中国的环境问题也能得到真正的解决。